北京门头沟有个爨底下村是怎么来的

像爨底下村、黄岭西村这样的古村落还有很多,据门头沟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已经成功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12个、北京市传统村落14个,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这是北京最美的村庄,叫做爨底下村,又名川底下村,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下辖村,中国传统村落,地处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抗日模范村(爨底下村),又名川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依山而建,高低。希望《北京门头沟有个爨底下村是怎么来的》一文对您能有所帮助!

北京门头沟有个爨底下村是怎么来的

爨底下村人(户主及子女)全姓韩。相传是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坟处,后因山洪暴发,将整个村庄摧毁。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幸免遇难。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现址立村,婚后所生三子,为:韩福金、韩福银、韩福苍。三子分三门,即:东门、中门、西门。始以福字为第一辈序排20辈:福景自守玉、有明万宏思、义巨晓怀孟、永茂广连文,至今已发展到17辈,茂,字辈。
还相传是因为爨被村民们编成了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大火烧林烧的兴,岂不很热?所以姓韩,谐音寒。

北京门头沟有个爨底下村是怎么来的

北京门头沟爨底下村怎么订农家院

历史
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颇具特色,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比比皆示。爨底下村属清水河流域,绿树成荫,村后1.2公里处,有古道“一线天”。这里至今居住的依旧是清一色的韩氏家族。“爨”原意有灶的意思,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观景寓意,让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门票20元。免费导游讲述古村历史,有些院落无人居住,需要导游随时开门、锁门。
民居
民居坐落在山谷北侧的缓坡上,坐北朝南,占地约1公顷,存院落74个,689间房。一条街道将村落分为上下两部分。民居以村北的山包为轴心,呈扇面形向下延展。古民居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体,基本由正房、倒座和左右厢房围合而成,部分设有耳房、罩房。主要分为山地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及店铺式四合院。四合院的附属建筑主要有门外影壁、门内影壁、门楼、拴马桩、上马石、荆芭棚等。民居装饰有砖雕、石雕、木雕、字画等,雕刻装饰多以象征吉祥的花卉、鸟兽为主,如喜鹊、蝙蝠、牡丹、荷花、莲蓬等,装饰的主要部位集中于建筑的屋脊、檐口、墙腿口、门墩石、门窗、门簪、门罩、墙壁及影壁等处。受家庭地位、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其装饰部位、内容及精致程度等均有差异。庙宇建筑主要有关帝庙(大庙)、娘娘庙及五道庙等。广亮院,村民称其为“楼儿上”,为川底下地势最高、居中轴线的宅院。建于清代早期,在清晚期及民国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修缮。院内北高南低,相差约5米。南北二进,院落分东、中、西三路,即三个相对独立的院,构成一个大四合院,共有房45间,院外有围墙。东路前院正房、中路院正房及西过厅仅存墙体或地基,其他建筑主体完好。

北京门头沟爨底下村图片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实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解放前属宛平县八区,现属斋堂镇所辖。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清水河流域,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1℃,自然植被良好,适合养羊,养蜜蜂。爨底下是国家A级景区。2022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北京美丽乡村联合会会员村。

北京门头沟有个爨底下村是怎么来的

门头沟区古村爨底下村

因为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大焉。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实名爨底下。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解放前属宛平县八区,现属斋堂镇所辖。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清水河流域,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1℃,自然植被良好,适合养羊,养蜜蜂。爨底下是国家3A级景区。
2022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北京美丽乡村联合会会员村。2022年3月,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