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和襄阳为什么分开 南阳和襄阳是一个地方吗

最佳回答2023-07-25

因为襄阳的位置太过重要,为了防止割据,所以不能和南阳成为一体,必须要把襄阳分出来,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襄阳,原称襄樊,湖北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湖北省新型工业基地和鄂西北中心城市。襄阳共辖3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1.97万平方千米。截止2023年底,襄阳市常住人口527.1万。襄阳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西北部,汉江中游。

相关文章:
南阳到襄阳高铁票价多少 南阳到襄阳高铁有几班
南阳市和襄阳市对比 襄阳和南阳哪个地理位置好
南阳比襄阳差远了 南阳比襄阳差远了吗

其他回答(2)

笔挺的紫驯鹿泰宁 回答时间:2023-07-25

1.归宿感使然:对于官方来说,争古人名人,“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嘛。而对于普罗大众,主要是地域归属感、人文情怀作祟。

事实上,地域归属感、人文情怀并非无益。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未断绝,还不断同化外域种族、域外文明。时至今日,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军事科技政治大国,重回世界文明的前列。而美俄加速衰落,欧洲支离破散已是不争事实。

何也?爱家,爱国,安土重返也。我们应感谢父母教诲,家乡养育,名人古人的垂范。这是每个炎黄子孙百折不挠,忍辱坚毅智慧之源。试想:多少次分裂,中华终归一统;多少次外辱,八国联军瓜分中国,日寇十四年占领,中华何曾屈服;衣衫褴褛,血肉之躯,逐美帝于三八;一穷二白,两弹一星,改造引资,中国制造……

南阳和襄阳为什么分开

2.行政变更、史志不全:躬耕之争,主要是行政区划变更、地方志不全造成的。比如,“南阳刘秀”给东汉南阳郡以帝乡美誉,故乡却归于今襄阳市枣阳,实则行政区划变更所致。

躬耕之争,则更为复杂。秦伐楚置南阳郡以来,为天下大郡,辖37县。今汉水之南老河口、谷城、襄城区、襄州区、枣阳,古称酂、山都、邓、蔡阳等,皆为东汉末南阳郡属县。而襄阳城属南郡,“南割中庐,西割山都,东北割邓”。汉之襄阳虽不大,在刘表治荆州时又为治所,统辖南阳郡、南郡等七郡。

而东汉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取荆州,分南阳郡南部和南郡北部设立襄阳郡,治襄阳县,隋朝开皇初年废除。

而襄阳隆中说的正统地位由《三国志》《水经注》等确立。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明确记载:【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水经注》:“沔南有固城,城侧沔川。即新野山都县治也,旧南阳之赤乡矣,秦以为县。……沔水又东经隆中(山),历孔明旧宅北。亮与刘禅云:'先帝三顾于臣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因习凿齿、陈寿、郦道元等存世距三国仅数代人时间,若不可信今人之语皆为屁话,更不可信。

南阳和襄阳为什么分开

南阳卧龙岗说主要是《出师表》诸葛亮自语“臣夲布衣,躬耕于南阳”。但这语焉不祥,又无旁证,山都邓等地皆可为躬耕地,是故南阳说不为众多史家采信,成为未流。若有山都邓襄阳宛城古县志存世,此悬案可迎刃而解。但清末前地方史志文档几乎没有。

南阳和襄阳为什么分开

3.坚持严谨治史精神:所以,躬耕之争夲属学术问题,因地方利益、人文情怀所驱,《今日头条》评论区几乎快成为襄阳南阳两地骂战。请各位朋友客观文明,少扣帽子少些口水话为好。

为什么会有“南阳、襄阳”的躬耕地之争?尊重事实,发展经济,才是大事。其实今南阳人襄阳人,几个是原南阳人襄阳人呢?山西大槐树,南京杨柳街,让多少人欲得其真正来处!!!

俊逸哥侃搞笑 回答时间:2023-07-25

因为襄阳的位置太过重要,为了防止割据,所以不能和南阳成为一体,必须要把襄阳分出来,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国内类似的情况也有不少,如汉中、重庆之于四川也是这种局面。
不可否认山川形变、犬牙交错的制衡理念用在行政区划的划分中,对维护稳定具有积极意义。秦岭淮河这一南北地理分界线,从西到东有三个重要的战略节点,陕西汉中居西、湖北襄阳居中、安徽淮南(寿县)居东,自古以来但凡乱世,必为兵家必争之地。
更多关于襄阳为什么没划给河南,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7b5fbe161582812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移动为什么那么坑 移动为什么这么坑

该问题还有5 个回答,点击查看

被武汉中移动逼疯,知错不改大数据智能化应该有人性,摘要犯错的机构为什么不愿意改正(欢迎关注杠杆游戏)撰文张银银&欣欣然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中国移动武汉工作人员承认它们的技术就是这样是它们的问题按照什么信,我花一万块钱买了个一千块钱的手机全是运营商的套路。

上一篇

网络主播为什么这么火 为什么主播越来越多

下一篇

马上借钱为什么不通过 马上借钱为什么不通过审核

相关问答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