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乡村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发展乡村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这些内容与国家科学和技术课程相衔接,通过项目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改变学生传统的科学课程学习方式,以项目课程为载体,增强学生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体验,培养学习兴趣。。

关于发展乡村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英语作为小学阶段的新兴学科,其重要性毋庸质疑,尤其是农村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的今天,如何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已成为关系到提高整个英语教学系统教学质量,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之一。由于教育领域内部各方面软硬件较落后、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家长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等。这些现状致使农村学生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城市学生。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面对如此现状、如此成绩,使我们倍感肩上的重任。但城乡之间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有效地改进农村小学英语的教学方式。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以此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效率。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联系实际、引导农村小学生对英语产生新颖感。
英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它时,总感觉非常新鲜,心里充满好奇。在这个时候,对教师而言,正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契机。低年级的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因此如何设计第一堂英语课至关重要,这将影响到以后整个英语教学的效果。针对小学生的特性,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设计课堂教学。农村学生平时知识面窄,接触的事物少。所以,我用平时最常听到最容易说的英文导入课程。如用手势引出“ Hello、Ok、Yeah”等,然后我还出示了一些上面标有简单英语的实物,展示给他们看,如“手表上标有“made in china ”。他们喜欢吃的薯片上标有“potato chips ”。喝的牛奶上标有“milk”等。经过这堂课,让农村的孩子发现其实英语离他们很近,而且简单易学,让他们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迎接这一门学科。同时还要抓住契机,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他们自己去发觉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英文并进行摘录。如:常见的TV、VCD 等。经过这些观察,让他们意识到其实英语无处不在,从而引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重视,为日后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1.编制歌曲和顺口溜,制造愉悦的氛围。利用课前3—5分钟,让学生进行热身。歌曲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1中的歌曲“Hello”。歌曲不仅可拿来唱,而且可配上舞蹈边唱边跳,使学生们都能动起来,把注意力从课间拉回到课堂中来,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3中的歌曲“Teddy bear”就可以使学生站起身来边唱边跳边指身上的各个部位进行展示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编制顺口溜也是一个热身的不错环节,如:“Fangfang Fangfang你真棒, head head来思考, mouth mouth长得巧, ear ear 认真听,nose nose 嗅觉灵,小小eyes长的亮,跳起舞来都夸好。”顺口溜不仅朗朗上口,易于熟记单词,而且促进了他们兴趣的培养。
2.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走出课堂。
虽然农村在教学设备上落后,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实施。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生物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把课堂转移到教室以外的田间地头。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如:五年级下册unit6。我们可以利用晴朗的天气,把学生带到有树有草的地方,结合真实情境进行教学。“Catching butterflies”、“ pick up leaves”、“ watch insects ”等词组都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学习。这样创造的环境不仅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而且又能突破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实效性。
3.发挥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进行优质教学。
农村学生比较腼腆、胆小、不善言谈,特别是陌生的语言,更是难以启齿,因此往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以至于产生厌倦心理,缺乏兴趣,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来带动教学。如:三年级上册unit5,我们可以用动作来配合学习动物单词:“dog dog wang wang wang ,duck duck ga ga ga ,cat cat miao miao miao.”这样就会使抽象的单词变得更加直观,也把学生好动的特点用到了学习中,更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
4.整合多学科优势,发展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要博采众长,吸取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长处。这些学科具有直观趣味性的特点,能够让英语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很高,教师可让学生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学生进行跑步比赛时,其余学生可用“come on! Come on!”来为比赛的同学加油。美术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My body 时,教师可让学生边画边学,进行学习身体各部位。有了图片就能更加生动的让学生理解,而且可以利用图片进行游戏。由教师发出 Touch……. 的指令让学生进行比赛。音乐也可以大大的促进小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用三年级上册unit6中的“happy birthday to you!”这首歌曲来学习其他一些句子。如: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等。我们用换词法来进行教学歌曲,学生会更容易掌握,也更有兴趣学习。
三、创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氛围。在农村,小学生们除了课堂的四十分钟能接触英语,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是沉浸在中文之中,用英语交谈可谓少之又少。所以,为了使学生能随时感觉到英语就在身边,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营造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1.在教室或寝室内贴上一些警戒语。例如:保持安静“be quiet” 保持清洁“keep clean” 勿忘关窗“don’t forget to close the window,还可张贴上英文的作息时间表:
TIME TABLE
Get up 6:40
Eat breakfast 7:20
Do morning exercises 8:00
2.在教室外,也要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就在身边。在校园各处插上中英文标牌,如
操场Playground,大树旁Tall tree,花 园Garden,让学生感觉到英语无处不在。
四.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学习英语需要兴趣,但在一天天的学习中,必须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在逐渐进步的成功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对每个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进行表扬和奖励。平时,我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激励评价:
1、利用学生好胜心理,开展小组竞赛。
如:在教学单词时,进行猜单词比赛。我可以在黑板上画上几种不同的标志(颜色、水果、动物)分别代表每组(例如:用几种颜色代表每组,又可达到巩固复习颜色单词的效果)然后进行比赛猜单词,猜对一个在该组画上一个五角星,或者一棵智慧树。经常替换符号会更加促进他们的新颖感和积极性。这种激励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2、开展学生之间互动型评价和自我评价。
教师经常采用口头评价,如:Good! Great! Excellent! 等。但如果把评价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会产生异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课堂中,某个学生有出色的表现,其他的学生就可以竖起大拇指朝向他说:“Hei , Hei, Wonderful.”这种全班性的表扬或许比老师个人的表扬效果更好,学生也可以用此方法表扬自己。如:全班学生把老师交给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棒,就说大家来表扬自己,他们就会很自豪的竖起大拇指朝向自己夸奖自己,这种评价自己的方法要用在全班性的评价上,这样才不会让他们感到羞涩,更大胆的表现自己,甚至也能带动差生的积极性。
3、利用物质性的奖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口头表扬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利用物质奖励更能使学生的学习欲望热情高涨。作为奖励的奖品最好是老师自己制作的东西,那样学生会觉得更加有意义,更加有想拿到奖品的欲望。如:我利用自己绘画的一些小动物、卡通等小孩子喜欢的画来奖励学生。这种方法促使了那些没有兴趣学习的学生把心思拉到了课堂中,课堂竞争气氛浓厚,学生掌握的效果极佳。最后拿到画的学生心里乐开了花,甚至非常有成就感。再次得到夸奖时,会更加让他们提高学英语的兴趣。
总之,促进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必须因地制宜.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永正说:“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一种精神的需要。”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来说,由于教学设备简陋,见不多,识不广,个别学生也存在着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他们探究语文的浓厚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情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文字兼美的名篇佳作。在充满活力的教学情景中,教师去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蓄着的内涵和诗意,去品味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作者的情意。积累妙语佳句,接受人文熏陶,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环节。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接着又让学生欣赏几组草原风光的图片,从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牛羊……感受草原美景。见同学们被草原景色深深吸引后,就对大家说:“是呀,这么美的景色令人陶醉。那么,我们今天就和老舍爷爷一起走进大草原,亲自感受这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吧。”接着,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还让学生搜集草原风光、草原风情的图片、资料,给自己的父母介绍草原,也让父母与自己共享草原风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营造一个情趣盎然的氛围
余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应该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盍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我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外,还和孩子们一起把生动精彩的课文编成精彩的故事搬上舞台,自导自演,或当游客或当导游品味西湖的绿、趵突泉的美、黄山的奇、泰山的险……这些教学过程都为学生学习语文营造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氛围,学生们都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个性都尽情张扬。我在教学《麻雀》一文时,表演小麻雀的学生站在那里,可怜地喊道:“妈妈,妈妈!您在哪里呀?快来救救我吧!”这些课本上没有的语言,通过学生充满灵性、充满情感的想像,顺利完成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达到了与作者心灵共鸣的境界。
三、把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之中,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习作水平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精辟地阐述了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问题。她说:“渎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开阔视野。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习课堂延伸到生活实践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季节的变化,每到一个季节,我就会带学生到学校四周体验不同季节的特点。在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中,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在春天,我让学生体验春的气息,欣赏那金黄的油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学习小蜜蜂辛勤劳作、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学生习作中,发现了多篇来自学生亲身体验的佳作:《家乡春色》、《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带学生到野外欣赏蔚蓝的天空,如诗如画的夕照,五颜六色的菊花,品味桂花的芳香,品尝甜美的水果……学生写出了《家乡的秋色令人陶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等多篇歌颂家乡、热爱家乡的好文章。
在生活中,我让学生回家亲身参加劳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并记下自己的劳动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第一次下厨》、《种花》、《洗衣真快乐》等优秀习作中流露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水平大大提高。
四、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兴趣,并将知识迁移运用
为了让学生搞清楚积累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运用。有一次,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中,我们校园的操场边有两棵近百年的黄角树,是我们学校靓丽的风景。我问大家:“同学们,喜欢这两棵树吗?谁能把树的叶描述出来?”多数学生不能把树叶的特点说具体。过了几天,学习了《鸟的天堂》这课后,我再让学生到操场旁,看着那两棵黄角树,口头描述。这次,同学们七嘴八舌,将树叶的形状、颜色……说得有声有色。两次对比说明,学生的积累为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兴趣是老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调动全部感官积极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如:本期我在五年级上册第8课《鸟语花香》和六年级第5课《水墨画——动物》(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中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松鼠,有的要求画荷花,有的要求画虾,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一年级上册第5课《闪光的烟花》,第11课《鲜花送老师》制作课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三、利用乡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
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同时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四、利用实地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上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 如:在六年级上册第2课《风景写生》一课教学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的选择校园的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我想这就是源于他们走出了教室,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要多带学生出去走走,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生活,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学习兴趣更浓了。
五、利用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身处穷乡僻壤,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五年级开办校园写生画展览,特色手工剪纸展览,在六年级开办国画展览,装饰画展览,同学看到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每个学生都美滋滋的。在学生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作品一并展出。通过此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氛围。
同时,还可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美术现象,时时给他们提供关注和参与的机会。如: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的底幕、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服装、演员的服装、学校教学楼设计,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情,也是他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这些鲜活的内容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以上只是我在美术教学中一点浅薄的认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继续为之努力。我们期待我们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农村的孩子们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受到更多美的熏陶。使美术教学真正发挥他美术的特有价值,使他真正成为传递文化和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课。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得体会

下面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教研课题,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1、提高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增强人格魅力。如:强烈的上进心与责任心,渊博的知识,高明的见识,精湛的教学能力——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驾驭挖掘教材、生动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表达,发挥性格优势——善良、正直、宽容、随和、幽默。针对农村中学专业历史教师不足,农村大多数学校历史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教历史的,教师之间欠缺交流,历史教学能力普遍不高这一现状,我校通过定期的理论学习、每周两次集体备课、每周有一人上一节公开课并及时评课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取决 于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合理调整教学方法,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2022年10月,我们高坎中学申报了省课题《农村初中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及效能的研究》。全校形成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之风。历史课堂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也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我们历史组六名教师经常在一起商讨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经过我们的不断实践和反复探索,摸索出一点不成熟的经验。要想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做好组织课堂,引导点拨知识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学会学习历史知识的技能与方法。
自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圈点勾画,之后小组长组织全组学生统一组内答案,再有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答案,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课重点,而且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小组构建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当然课堂效果好坏在于班级小组建设的好坏,考虑的因素主要应该包括:小组的规模、分组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角色搭配、任务分工以及教学环境的改变等。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尽量考虑小组成员的多样性:性别、性格特征、学业成绩、能力特长、学习适应性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规模以6人为宜,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每组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互助,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每个小组成员都应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总结员、汇报人、计分人等。一定时间后,还应该角色互换。角色互换,可以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其次,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小组从组建到发展成熟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应该注意合作,而且还要指导和训练学生如何合作,使学生逐渐掌握相关的合作技能。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愿和技能开始。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素质与能力。注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抓住机会,点拨和指导学生:如学会表述,表述前,对自己的观点加以整理,表述时力求明白,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如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在情绪上要予以配合;如学会总结,善于在众人观点的基础上总结交流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观点,甚至生成新的观点,产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等等;如学会欣赏和接纳,尊重同学,培养自己开阔的胸怀,既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又能适度宽容别人的缺点或不足,在互相取长补短和彼此鼓励中携手共同进步。我们可以将学生需要形成的技能逐一列出来,每一节课或一次活动重点强化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技能。如果合作小组是一只船,学习任务的完成便是这条船的目的地,那么合作技能就是推动这条船通向目的地的桨。
3、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我们从多方面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提高提问的水平,从而达到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做到:
⑴ 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学生不仅感兴趣,有话可说,而且还能激发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让学生谈谈2008年经济危机,给自己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改革开放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近5年来,海峡两岸有哪些联系的事例?停电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了学生对历史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⑵ 问题要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学生要想让自己的意见被别人接受,就会不断地搜集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还要找出别人的“缺陷”,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结合所学知识评论秦始皇、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萨拉热窝事件不爆发,一战会不会发生;汽车制造业应该发展还是不发展;《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区别;谭嗣同真的死得其所吗;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该不该;毛泽东赴重庆,依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其赴重庆还有意义吗;这些问题答案不唯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增强。这些问题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既不会让学生轻易找到答案,但只要学生“跳一跳”又能摘到果子(答案),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思维的松懈和懒惰(因找不到答案,放弃思考;因轻易能找到答案,不愿思考)。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还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⑶设计能触动学生内心体验的问题 。
新课标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以人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发展学生个性品格。因此在提问时,应选那些学生能感悟、体验到的,能引发生命感动、内心体验和美好回忆的东西。一堂好课不仅要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更要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养育学生人格品质的圣殿。对学生的品格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不能贴标签,应该润物无声,通过精选问题、延伸问题,使问题内化为体验。
在八年级教学中,精选了许多这样的问题。如:写份起诉书,控诉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犯下的罪行?如果你生活在1919年,你会做什么?明年的9月18日,你拿什么纪念我们的“国耻日”?从1932年的第十届奥运会刘长春的孤独长跑到2004年刘翔夺冠,你想到什么?面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日本政府通过宣扬侵略有理的教科书,你有何感想?这些问题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情感的焦点,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
⑷ 问题的设计要有新意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问题设计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而应采用比较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新鲜感,新鲜的东西能激发人的情绪,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进而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可从反面提出,可变换情景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
1、同一问题,从不同侧面提出 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课时,可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但这类问题, 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换个角度地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个问题,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作用。
2 、同一问题,从反面提出,正话反说 。
例如:“有人说:如果没有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如果没有巴黎和会,就不会有五四运动,请用史实对两种说法加以评价”。这种正话反说,不仅有新意,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引导学生多方思索,多角度认识和理解有关历史问题,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3、同一问题,换个情景提出。
例如:我们学习“王安石变法”后,教师设计提问时,列出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某地方官下令,今后每户都必须按土地多少缴税,任何人不得例外,不得隐瞒土地; 二是为了减轻政府负担,有人提出,今后农民在青黄不接时,一切借贷均由民间自行解决;三是大地主王力想逃避服役,又不愿缴免役钱,就叫佃户赵正去顶替;四是有一保长抽出500名青壮年,作为专职武装队伍,不论农闲农忙,都进行训练,军费开支向国家申请。 然后要学生判断王安石对上述四种情况是赞成还是反对,并讲清王安石的态度是根据哪一条变法内容?变换情景的提问设计,不但有新意,能推动学生思维的波澜,更能加深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理解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只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调动学生思维才是目的。我们要把提问作为入境的路示,把提问作为调频的开关,把问题设计作为激趣的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提问艺术,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尽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碰撞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4、利用多媒体,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好一门课,首先应该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历史是一门学起来较枯燥的科目,而且常常被学生当做“副科”来学, 因此,历史教师要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示历史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乐学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1)、充分使用音乐、影视、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在历史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教学,能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画面,缩短学生与相去甚远的历史之间的心理距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历史教学焕发生机。
例如:视频导入,引发学生好奇心。在讲“西安事变”一课时,让学生带着下面问题看片段:①张、杨为什么要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②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呢?③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变又持什么态度?通过看《西安事变》录像中“华清池捉蒋”一段,既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又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新课。 再讲三角贸易、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时放一段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挖掘课内外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充分利用书上的小字部分、导读框中的内容、动脑筋或课后自由阅读卡,充实课文内容,通过编排课本剧、讲故事,辩论、编顺口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将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 讲课时,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
例如讲“战国七雄”中的商鞅变法,为了突出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七国中最彻底、成效也最大的一次变法,笔者穿插讲了“商鞅南门立木”和“商鞅将唆使太子犯法的两个师傅治罪”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表现了商鞅取信于民、坚决实行新法的决心,也表现了他不畏权贵,同旧势力作斗争的可贵品质。这样,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意义,就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再如:《血腥的资本积累》一课时,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英国殖民侵略印度给英国和印度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书下的小字部分关于克莱武的那段文字,让学生编排课本剧,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再现以克莱武为首的侵略者的行为,直观形象让学生了解到英国殖民侵略印度在给印度带来灾难的同时却给英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知识,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讲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时,编一句顺口溜“东南西北到中间,齐楚秦燕赵魏韩”帮助学生记忆,学生结合战国形势图很快就记住了。再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一课时,让学生讲述爱迪生、卡尔本次、莱特兄弟的故事,开展辩论“汽车制造业应该发展还是停止发展”,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 总之,学生是希望教师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饶有风趣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将他们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只有这样,学生会喜欢并且爱学历史,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激励为主,使学生乐学。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这是“锦上添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在对他说一句“下次还请你回答,老师相信你能成功”。这是“雪中送炭”。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培养自信”。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
1、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定期的理论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明显的变化,在教学中逐渐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道授业的解惑者变为历史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由于我校历史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性,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通过同学科教师的积极研讨,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产生灵感。通过集体备课,在补充专业知识不足的同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学水平明显提高。对于我们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学生从学中就找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公开课在给教师压力和动力的同时,使教师得到历练,尤其是年轻教师可以尽早地成熟,更快地发展。上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成才的捷径。
总之,实行集体备课、公开课活动可谓好处多多。长此以往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何愁我们的教师不是一支精湛的队伍呢!
2、课堂气氛越来越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已形成习惯。刚刚开始小组合作、探究时,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而现在确实为了弄懂不会的问题在讨论,明确疑惑的问题在争论。

上一篇

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勤奋好学的兴趣研究报告

下一篇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