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存钱的文化原因 中国人爱存钱影响世界金融

中国人之所以爱存钱,从一个普通百姓的认知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中国人没钱,或者说我们的钱未藏富于民虽然这与国内新闻报道不同,也与专家学者的论调不同,中国人储蓄。。

中国人的文化背景下,通常人们把承诺认为是

两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全不同,生活理念也不一样,造就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消防观念。

在中国,要存钱面对医疗、教育、购房这三座大山。自从1998年开始,中国就把医疗、教育、购房都完全市场化了,而忽略了对低收入弱势群体的托底。

中国人存钱的文化原因

而随着看病贵,教育难、房价涨等因素,中国的老百姓真的是要存点钱,以应对急需时的支出。在中国谁要是不存点钱,那真的得了啥大病、子女结婚购房付首付,那就会有大的麻烦。

而在美国,年满65岁的老年人可以申请联邦医疗保险卡,享受优惠的医疗和药物价格。收入低的群体可以申请白卡,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

此外,西方人结婚可以租房,并不一定要买房,年轻人多数租房住。而在教育方面,美国是谁的家庭越穷,谁可以申请到助学金的比例就越高。所以,中低收入家庭并不需要通过存款来留后路。

第二,美国人在养老方面也做得非常好,一般普通工人工作一辈子,可以拿到基本养老金,这是保障你最低的生活标准,让你能够活下去。

此外,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对优秀员工可以通过支付企业年金,来增加其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当然,一些职工还有私人再买一份养老保险。习惯,这样可以让自己退休生活过得更加体面、有质量。

第三,中国老一代人过得比较艰苦,他们习惯了勤俭节约,同时,老一代人也喜欢存点钱,为儿女做点贡献。

而在美国子女18岁后父母就不再负责,任何费用支出都要自己负责,所以美国孩子在经济上都很早独立。正因为不需要为自己子女留下任何财产,美国人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他们就更偏向于提前消费,花明天的钱为今天服务。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崇尚未雨绸缪、量入为出,爱储蓄的传统仿佛已超越经济范畴而成为一个文化基因。多年来,中国的储蓄率都在全球居于前列,甚至还遭到美欧国家的诟病,认为过高的储蓄率限制了消费,影响了经济发展,这甚至成为美中贸易战的一个议题。

然而近些年来,这一现象正渐渐改变。2022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为44.91%,与2008年的历史高点(51.84%)相比,出现明显下滑。

特别是年轻一代,与父辈省吃俭用、喜欢存钱的习惯不同,他们更推崇“及时行乐”,热衷于出境旅游、美容化妆、去高档餐厅、购买奢侈品……消费观已不仅是“今朝有钱今朝花”,甚至在花明天的钱,特别是花呗、白条等借贷平台的兴起,更对中国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推波助澜。

但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如果说“月光族”只是花光所挣的钱,那么“月欠族”这种“寅吃卯粮”则看似“潇洒”,实则暗藏风险。诸多大学生因校园贷而发生的悲剧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全民寅吃卯粮,这就是美国出现金融危机的根源。痛定思痛,如今收到疫情的影响,美国人也开始重新重视储蓄了。据彭博此前报道,美国人近年来存的钱比你以为的多得多。今年1月公布的修订后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2年的平均个人储蓄率为6.7%,而2022年1月是7.5%。 

过度消费现象如若蔓延开来,将不仅仅给个人家庭带来痛苦,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巨大风险。当信用贷款增速逆势狂奔,当超前消费成为债务杠杆的“罪恶之源”,中国不断攀升的个人债务已成必须防控的风险。

古巴比伦的金钱第一定律说到:“金钱是慢慢流向愿意储蓄的人。”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已经为人们的消费做了最好的指引。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储蓄的传统更不该丢弃。

 “务本节用财无极”,2000多年前,《荀子·成相》就告诉人们:一方面要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可是越存越钱

在中国储蓄是一种几千年形成的社会共识和文化,美国没有这种文化。早期移民们朝不保夕,所以能过了今年就不想明天了,只有开拓和进取,向大自然或者其他人掠夺才能活命。而如果普通人辛苦储蓄了,有被别人掠夺的可能性,还不如不储蓄。所以最后形成了及时行乐,不事积蓄的社会氛围。两者有各自的优劣。积蓄者往往保守,不积蓄者往往进取。

存钱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的地位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影响较大,年龄较大的人们继承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轻易挥洒自己的血汗钱,而是多年地不断地积累,以留给子孙后代,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消费观。

上一篇

我们存钱的意义和目的 存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下一篇

四川人不存钱爱花钱 四川没钱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