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有名的老板 孝义老大是谁

孝义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点

山西煤老板转型的代价铁锈斑斑的大门紧闭,一样“锈气”的是院内横七竖八的钢管和铁架。干涸的游泳池、房间内随处丢弃的破旧衣物……眼前的“田源阳光”已经完全是一副废弃厂房的模样。 田源阳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这个孝义市曾经的中型现代化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领头羊”,早已没有了以往的明星风范。 公司董事长郭连生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煤老板,他的转型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也不过两三年的时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在众多从煤焦领域转向其他产业的企业中,“田源阳光”不是第一个倒下的企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废弃的“田源” 山西田源阳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于2003年组建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公司集特色养殖、生态林业、花卉苗木、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休闲度假等为一体,占地2000余亩,固定资产5800余万元,现有员工326人,是吕梁市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龙头企业之一。其建成的项目包括5万只规模的‘种鸡’场、500头规模的梅花鹿场、200亩工业葡萄园、180亩优质苗圃、42栋设施果树棚、800亩生态林,又投资450余万元兴建了7000平方米的连栋智能温室。 记者走近“田源阳光”的时候,很难从这里找到其往日的繁华景象,“田源阳光”四个一米多高的红色大字,几乎成了黑色。 废弃的钢管以及钢制的支架被码放在一起,上面锈迹斑斑。大门右侧的游泳池已经干涸好久,池边横七竖八地放着几张藤椅,上面的灰尘已经很厚。在职工宿舍楼内,大部分被褥和一些来不及带走的工作服等杂物被随意地堆放在床上,处处显示着临走时的忙乱。 左侧是7000平方米的连栋智能温室,如今也已大门紧闭,温室内散落着工人留下的雨靴、农药喷壶等工具。 偌大的公司里只剩下了两个留守人员,一个是看大门的保安,另一个是在大门左侧开小卖铺的老板。 “荒废很久了,一年多都没人来看一下,这么好的地方没人收拾,可惜了。”附近一位居民如是对记者说。 曾经的明星 “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很火,我的生意也好做,每天能赚不少钱。”小卖铺的张大姐告诉记者。“这么大的摊子,说不行就不行了。”这让张大姐感到很奇怪,小卖铺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以前铺子里有上百种商品,而现在只有香烟和一些普通的日用品。 高阳农业科技园区是孝义市经济结构调整以来,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全新尝试,更被寄予了打破该市煤炭资源一柱擎天局面的众望,田源阳光是坐落这里的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之一。 企业在成为“明星企业”之后,董事长郭连生也获得了诸多荣誉。 2003年被吕梁行署授予“社会主义建设模范”,当选孝义市人大代表,2004年被聘为孝义市市长特邀联络员,2004年6月当选吕梁市人大代表,同年被中共山西省委农工办、山西省农业厅授予“民营畜牧业优秀企业家”,被山西省劳动就业局授予“再就业明星”。 而在转型做农业之前,郭连生曾在2002年当选孝义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 然而就是这样一颗冉冉升起的“企业明星”,落下的速度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开业初的人潮涌动也不复存在。 “主要还是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一位和郭连生相识的煤焦老板说,“况且郭以前从事的煤炭行业利润大,用粗放式管理也能保障大的经济效益,而服务行业最能在细微之处体现核心管理价值,粗放式管理的做法是不能让服务业盈利的。” 无限扩张郭连生并没有满足于农业产业,随着田源阳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成立,迈向其他产业的步伐才刚刚开始。 公司与山西大学、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了条桧、黄杨等28种园林绿化苗木;采用了温室化育苗、大拱棚规模化养殖、滴灌喷灌等技术,从整体上提升了园区的科技含量,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集结地。 2004年公司又投资340余万元与日本八云町饮料会社合作引进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饮料生产线,主要生产贝化石高钙水及芦荟葡萄汁、冰玫瑰、银杏果茶等钙果系列饮品,年生产能力达5000吨,成为吕梁市规模最大的饮料企业。 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是该公司的另一目标,进而兴建了阳光浴疗中心,全方位仿真天然浴场、人工沙滩,种植了椰子树等热带作物,形成了颇具南国特色的自然景观。 在餐饮方面,修建了营业面积为7000平方米的特色生态餐厅,为观光游客提供了餐饮、休闲、沐浴等亲和大自然的综合享受。一座四星级,集客房、桑拿、KTV、演艺、咖啡厅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楼更是在孝义独树一帜。 “多元化、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固然不错,但你的配套设施能跟得上吗?比如人才、管理技术。”田源阳光的过度扩张让张文(化名)感到不解,和郭连生一样,同是煤老板出身的张文在孝义也开有一家生态公司。 不同的是,张文的公司十几年来一直专注于农业生态方面的产业,并未涉及其他。 “郭在跑项目、扩张方面做的工作太多,反而耽误了自己干企业的本职工作。” 二度开业 进入2006年以后,公司的经营每况愈下,田源阳光旗下的部分产业也开始出售转让,鹿茸生产等项目相继转了出去。一些建设中的项目也都停了下来。 2008年1月9日,田源阳光生态园再次在喜庆的鞭炮、锣鼓声中开业,而此时的老板已不再是郭连生。 重新整合后的田源阳光也受到了孝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 孝义市一位官员在参加开业庆典时表示,“田源阳光集餐饮、住宿、生态景观、特色饮食于一体,在孝义市的餐饮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希望田源阳光今后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为丰富我市餐饮文化、拉动我市旅游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多天后再度关门 然而这次重组开业也未能持续多长时间,20多天后,田源阳光再度关门。“开业后几乎就没什么人来,很快就关门了。” 在知情人士看来,管理和地理问题是导致再度开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新老板进入田源阳光后也曾在管理上花了大量时间。在一份网上流传的《孝义田源阳光厨房管理制度》里,包括总厨、主管、组长、初加工、面点师等各个环节的分工、赏罚制度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细至每个员工的思想工作都有体现。 一份厨房的管理制度都如此明细,何况整个生态园的管理,显然新任老总并不想倒在管理这一关上,然而地理位置却不是他这个继任者能够选择的。 当地某职能部门的一位人士分析说:“这个度假村离孝义市区较远,而孝义离太原又不远,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市场定位来说,这个度假村都没有优势,甚至都是劣势。” 私企转型的尴尬 在孝义这个遍地煤焦企业的地方,涉及到转型的也不在少数。 在孝义,像郭连生这样经历的煤老板并不多,他的许多朋友,在“关小上大”之时,大都走出山西,在甘肃、内蒙等地,重新投资煤矿。 但像他这样的煤老板,孝义比比皆是,经过数年经营,实现资产原始积累的他们,已经具备了不可忽视的投资实力。“关键在于他们要把钱投向哪里,怎么投,怎么保证自己的利益。”一位政府官员表示。 然而在孝义煤焦圈子里却并不看好这种企业的转型,“孝义转型的煤焦企业,几乎都是关小上大时期淘汰下来的,都是一种被迫的转型。”孝义一位颇有名气的煤焦集团副总说。 事实上,一些被迫关停的小型煤矿、焦化厂等企业也确实有着被迫转型的色彩。“自己熟悉并能赚到大钱的行当一下子不能干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转型或者慢慢花完自己的积蓄。”孝义市政府一位官员称。 “煤老板主动转产的并不多,只有个别人做过这样的尝试,结果都不理想,所以他们还是愿意投资能源产业。能源行业投资虽然较多,但是风险相对较小、利润较高。” 于是一些人去了新疆、内蒙古、陕西等地,承包煤矿、油田、气田。正如当年温州等地的商人来山西等地承包煤矿,也是冲着这个行业风险小而利润高来的。 “然而资本的流向本身就是趋向利润高的行业,煤老板怎么可能去转产呢?”上述人士称。 但不管什么行业,终究比不上煤焦的暴利,更何况这些人还就是熟悉这个行当,面对其他的行业他们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一些无力在外地投资煤矿的企业,只好在孝义当地寻找新的出路。 事实上,现在这些煤焦老板们也亟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正如当年支持他们搞煤矿一样。 转自:中国煤炭信息网煤炭重组专题频道

孝义最有钱的人是谁啊

初涉“非煤”产业,有点甜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煤炭焦炭等能源产业形势发生了“由沸点到冰点”的逆转,山西省地方中小煤矿纷纷限产停产,谋求转产转型。一些煤焦领域的民营企业家在农业、旅游服务业、金融、信息甚至高新产业又打开了一扇门,初尝非煤产业“反危机”逆势而上的甜头。
靠承包煤矿发家转投农产品深加工
在孝义市下栅乡西安生村的铭信禽业有限公司,数百名身着制服的青年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处理肉鸭。下栅乡乡长梁洪介绍,该厂有600多名员工,底薪为1300元加绩效工资,算是当地的高工资。
铭信公司曾是孝义市第一家对煤焦油进行规模化、精细化深加工的企业,资本积累迅速。“原来那种高污染、高耗能的模式肯定不会长久,资源必有枯竭的一天,还有来自环保和社会的压力……”董事长薛宇铭说。2006年孝义市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煤炭企业转产,薛宇铭将目标锁在了农产品深加工上,“本地玉米种植量大,可以作为旱鸭的饲料;土地多,发展养殖小区的条件好;政府也承诺了优惠条件。”
2008年9月,投资2.1亿元、年产1000万只生态肉鸭的养殖及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完工,建成了全国第四、山西最大的生态肉鸭养殖加工基地。
薛宇铭说:“煤矿、洗煤厂、焦化厂,金融危机一来,全部是减人减薪,但咱们公司现在不仅不减人不减薪,到目前为止还在招人,还带动了一大部分养殖户、种植户。”
150多亿元民资注入小额金融领域
“煤老板”转型有的挺进汽车制造业和航空运输业,占领实体产业高端的;有的投资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开发建设旅游景区,运作十分成功;有的投资信息产业;更有进军农村金融业,今年上半年,山西已经有数十家小额贷款公司相继成立,150多亿元民间资本注入了小额金融领域,而在这些排队进入资本市场的小额贷款公司中,由“煤老板”投入的资本占到多数。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一向被看作文化素质不高的“煤老板”大胆涉足高新技术产业。在吕梁市,车安奎出手1000万元购买专利,投资2亿多元建起了提取红枣精华素的新型红枣加工厂;张锦忠拥有7项专利投资上千万元研发废旧轮胎无污染加工利用。
山西省科技厅长廉毅敏介绍说,不断有煤焦领域的民营企业家到厅里和科技协会咨询,寻找投资高新技术的项目。
进入非煤产业,有多难
“煤老板”转型的路并非一帆风顺,“煤老板”们进入非煤产业,也有不少现实的门槛和瓶颈。政府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给予引导和推动是必要的,但因为“煤老板”本身素质能力所限、产业转型所需市场环境不成熟等因素,专家提醒转型要循序渐进,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转型面临的壁垒和瓶颈很多
山西各地“煤老板”手中大约有3000亿元的资金,而国内资本市场低迷、投资渠道狭窄,“煤老板”的巨额资金将投向何方亟须政策引导。
“主要问题还在于经营管理和老板素质。”孝义市中小企业局一位负责人分析,“小煤矿利润大,但属于粗放式管理,技术含量也不高;但高科技农业和服务业,既要求精细管理,更有技术门槛;人才、管理技术跟不上显然具有很大经营风险。”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周明定说,民营企业投资受到的制约和瓶颈很多,土地、资金、人才、管理、技术、信息缺一不可,这些要素的取得,对于国企可能容易一些,但民营企业获取成本依然很高。
同时,“煤老板”所具备的文化知识背景和经营素质,也是一道“玻璃门槛”。据介绍说,山西省小型煤炭企业主大多数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相当多数的只有初中文化水平。
“山西煤老板是历史现象,随着时代发展将淡出历史舞台。”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新晋商、新形象、新境界”民企座谈会上表示,再次提出煤老板以后的长远发展方向必须要转型。
如果过急过快一些企业一转就死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考察了山西民营企业转型后认为,我们有些地方提出要加快企业的转移,中西部包括山西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企业的转移,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水到渠成的转移当然是好事情;如果过急、过快,一些企业一转就死。龙永图分析说,因为整个企业已与周边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它离开了那个生态环境就无法生存。当我们中部、西部地区具备了适应企业发展的环境,转移才可以大规模地进行。所以我们提出要稳步进行,循序渐进,按市场经济办事。
多名专家也认为,“煤老板”要进军高新产业,不是不可以,但要实行委托代理经营,由专业团队去打理更适宜。山西省已经成立了科技创投引导基金,省政府和国家开发行各拿出4亿元资金。在基金下成立不同的子基金,就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加盟。 山西“煤老板”的转型之路,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资源型经济的转型之路,是我国资源经济的一道“典型命题”,在太原召开的2022年晋商品牌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上,这道命题再次成为热点。通过深入采访,我们发现,制约“煤老板”转型的最大问题就是“路径依赖”,这一点正在成为各界有识之士的“所见略同”。
山西焦炭协会副会长李镇西等人曾经指出,产业路径依赖说到底,就是在资源地区往往形成一种固化的发展思维、僵化的产业体制。多年来,山西民营煤焦企业通过煤炭的产运、炼焦化工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也形成了对煤焦产业的深度依赖。
山西财经大学景普秋认为,矿业经济由于其前期投入大、设备专用性和产品的“中间性”,产生了“锁定效应”和“粘滞效应”,所以产业退出、转型难度较大。
专家们为克服这种路径依赖开出了药方,那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不断创新”。
创新包括多方面,首先就是发展思维的创新,核心就是培养企业家精神。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等人所说的企业家精神,实质上就是创新,敢于尝试和冒险,尤其是管理的创新,经营方式的创新。有了这些创新,才能为产业进步、产业转型打开闸门。
其次是金融的创新,核心是资本运作。现代产业的灵魂是金融,资源只有实现了资本化,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才能打破所有制和时空的界限,打破产业产品形态的隔阂,实现多元化兼业发展。
而以上的创新,都离不开政府的制度创新。政府在产权制度、要素供给制度、监管制度和产业政策上的创新,是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外在环境。

孝义有名的老板

上一篇

孝义最厉害的人 孝义原名

下一篇

找女朋友的意义在哪里 找男朋友的意义在哪里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