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道传为什么会失败 郑道传密本

最佳回答2024-01-20

一直以来都在犹豫要不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六龙飞天》五十集下来,无数次想要在深夜“奋笔疾书”的冲动,都被压抑了下来。可现在不一样了,我终于通过短短五十集的时间一瞥了李氏朝鲜第三代君主李芳远的一生,剧终之时,他终于站在权力的巅峰了,却得到彻头彻尾的孤独。历史上,他是政变夺权、弑师杀兄的刽子手,也是锐意革新、政绩卓著的政治家。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戏剧作家笔下的好材料。
我不喜欢看韩国的历史剧 ,也是有理由的。试图割裂中原文化对其的深远影响,场景布置粗制滥造,相比我国两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深厚积淀,韩国作为中原从属藩国的历史,应该很难创作出深刻的作品出来。《六龙飞天》是个例外,编剧的野心,不仅仅是为了塑造了一个铁血君主的成长史,而是生动描绘了一幅乱世中的众生相,君主和臣子、侠客与谋士、将军与百姓...如果跟随电视的视角,站在每个人的位置设身处地,不禁会想,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呢?每一次选择是为了守护?还是为了掠夺呢?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极善面,也没有一坏到底的极恶面,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利益取向和价值观中徘徊,相互牵绊着彼此的命运。
在短短五十集,也就是五十多个小时的长度,令人惊叹地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为理想主义插上翅膀的朝鲜设计者郑道传、刚正不阿但优柔寡断的李成桂、天真善良又忠心不二的无恤、武艺高强却悲痛隐忍的李芳地、在爱情与责任间徘徊不已的焚伊、更是完整地展现了李芳远从幼年到青年再到中年,长达几十年的人生历程。
无论是对主角六龙的塑造,还是对配角的描绘,都有真实而立体地呈现。情节发展环环相扣,节奏有张有弛,可见编剧深厚的功力。冷冰冰的篡位夺权史,却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热血沸腾。正所谓历史是冰冷的,而人确实是鲜活。虽然是作为后人去揣度古人的意志,但却很成功地提供了一种契合历史的解读,让现世的我们能够汲取一些精神的养分。
李芳远与父亲李成桂
决定去看《六龙飞天》,是受到了《思悼》的影响。《思悼》中剑拔弩张的父子关系,让人蓦然唏嘘。朝鲜李氏君主英祖把思悼世子活活饿死在米柜中,把封建帝王家扭曲的父子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不同于很多影评人的态度,我认为《思悼》是一个限于篇幅所以并不特别饱满的作品。诚然,看老派影帝宋康昊和新派影帝刘亚仁飙戏很过瘾,但人心的变化都是用时间丈量出来,所以《思悼》在叙事方面,比《六龙飞天》有先天的劣势。刘亚仁说,《思悼》用光了他所有演技,他甚至真的在磕头戏中,磕得头破血流。但在如此有限的铺垫中,我还是害怕会"用力过猛"。《六龙飞天》同样是在用心刻画父子关系,却显得从容许多。我认为刘亚仁也奉献了自己迄今为止最好的演绎状态。举手投足间,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父亲李成桂将军驰骋沙场、战功赫赫。在幼年的李芳远心中,父亲是展特格尔(蒙古语,最强的男子汉)。但他无法想到的是,父亲会向李仁谦低下骄傲的头。李仁谦,阴险狡诈但又权倾朝野。这种人生的无力感,令踌躇满志的李芳远无法承受。他感觉自己的世界崩塌了,身上的力气仿佛失去了一半。父亲不再是指引他人生的那面旗帜了,他的人生第一次感到失去的方向,直到他在长平门看到了那个不畏权势、振臂高呼的儒者郑道传,才总算有了精神的支柱。
李芳远自幼聪明过人,是李成桂将军的第五子。哥哥李芳雨和李芳果都是父亲的得力助手,弟弟李芳硕、李芳藩年纪尚小。对于李芳远来说,他并不是父亲最看重的,也不是最疼爱的。所以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刻意去迎合父亲的心意,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和自由的成长空间。他在成均馆艰难而孤独的青春岁月里,更加磨砺了他不顺从的性格特点。
李芳远偷偷地为安边策盖上父亲的将军印,是父子俩产生分歧的开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不仅仅是挑战了父亲的权威,更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行为,让整个家族命悬一线。李芳远劝说父亲未果,他就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替父亲做了决定。看起来是很鲁莽,实则非常的自信,他笃信自己的判断,认为只要是做了正确的事情,先斩后奏,父亲也只能是无可奈何。事实上,这种不计后果的决定,正是为后来的叛变拉开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序幕。倘若没有李芳远的勇气,瞻前顾后的父亲永远都不会跨出这一步。李芳远异于常人的决断力,让他锋芒凸显,也让被逼迫的父亲对他有了心结。
在父亲李成桂推翻高丽,建立新朝鲜的过程中,李芳远功不可没,但他却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世子。父亲不立长不立贤,偏偏是立了自己偏爱的幼子李芳硕为世子,是父子关系迈向决裂的开始。李芳远和父亲就像站在了性格的对立面,父亲优柔寡断,而李芳远却果断决绝。正如他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既然要政变,却怕鲜血玷污了自己的手一样。父亲也在李芳远一次次不计后果的行动中,对他心生忌惮。父亲驰骋沙场,一世英明,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后世心中的名声,试图想要弱化掠夺者的形象。在知道郑梦周非杀不可的时候,仍然做不了把郑梦周一除为快的决定。因为郑梦周是昔日的好友,更是百姓心中高丽的忠臣。李芳远在善竹桥杀掉郑梦周,本是为保全自身的大势所为,却被父亲认为是毁掉了百姓对他们留存的好感,甚至让他以死谢罪。生命和名节在他们的心中有不同的分量。
所以,在建国后,可以感觉到父亲有意地打压李芳远的力量,排除对年幼世子的威胁。没收了私兵,出使明朝,虽然知道是九死一生,父亲还是做了这样的决定。临走时李芳远向父亲行大礼,颇有一种决然之意,让人动容。父亲一箭双雕,一是解决了外交难题,二是为削弱李芳远的势力,待世子长大成人。李芳远虽然知道父亲的心意,仍然抱定了衣锦还乡的决心。
李芳远在协助父亲称王的过程中,虽然举足轻重,多次救父亲和家人的生命于水火,却没有得到父亲应有的认同。对于任何一个想要竭力得到父亲赞扬的孩子来说,是致命的。父亲很矛盾,他爱惜他的每一个孩子,甚至在李芳远入狱时,差点为了他而举事,但最终他还是无法说服自己去接受,一个他根本无法掌控的孩子。最后,李芳远策划两次“王子之乱”,最终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他杀了恩师和世子,父亲骂他:猪狗不如。
李芳远登基后,为了照顾咸州父亲的病情,寻了珍贵的草药为父亲送去,每次,父亲都杀了他派去的人。无法揣度李芳远此举,是出于真心,还是只是为了挽回一点儿自己的形象。但是父亲与儿子关系决裂至此,是因为对权力的渴望就像他们心中的虫子,在彼此的命运里,相生相克。儿子满腹抱负,父亲要他无力施展,一步步将他们引向了深渊。
李芳远与朝臣洪仁邦
曾经有篇剧评这样讲到,李芳远其实是被李成桂、洪仁邦和郑道传共同培养出来的,他们分别教给他人性的脆弱、丑陋和高尚,也让他变得更加果决和现实。洪仁邦在李芳远的成长中举足轻重,就像洪仁邦说的那样,李芳远和他很像。但李芳远却不甘与他同类。
洪仁邦是塑造得较为成功的朝臣代表,在成为权力中心之前,他也是饱读圣贤之道的儒生,正直而文弱。和大部分怀揣治国梦想的儒生并无二样。但随后,他在政变中被俘,很快屈服于酷刑之下,就让他彻底改变了。凭借李仁谦和吉太昧的力量,迅速而又疯狂地积攒自己的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到达都堂三人帮鼎力的位置。对权力的疯狂渴望,正是他对自己软弱的曾经的一种粉饰。
洪仁邦说对李芳远说:你无法忍受无能的自己。李芳远却说:不!我是无法忍受自己没有梦想。洪仁邦对李芳远的透彻的了解,源于他们信念的共识,他们都崇拜权力的力量。 但遗憾分属两营,洪仁邦逆民心,必亡;李芳远顺民心,而昌。
李芳远与恩师郑道传
郑道传是全剧中非常重要的主线,他是凝聚六龙的关键人物,是一个罕见集理想和力量于一身的人才。在长平门之变中,他受到了万千儒生的拥护。他的慷慨陈词,和那首无异议也的大合唱,有极强的煽动性。正如歌词所唱的那样,政治与刀剑无异。刺痛了每一个在暴政中饱受煎熬的人,他们与郑道传一起呐喊,是非常具有理想主义的一刻,也正是这一刻,震撼了李芳远幼小的心灵。说郑道传是李芳远的人生导师,一点儿也不为过。是他点燃了李芳远心中希望的火炬,让他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甚至在李芳远有了二心之后,他依然清楚地明白,郑道传和郑道传所描绘的天下还是那样的让人心潮澎湃,他们只是无法选择般地走向了不同的路罢了。
郑道传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有兼济天下的抱负,也有运筹帷幄的策略,他为政变做了万全的规划,这与他的为官出仕的生涯是相符的。不同于李芳远的初生牛犊不怕虎,郑道传对局势有着非常清醒地认识,他深知任何一个错误的决定,甚至是无法掌控的变化,都可能使大业万劫不复。而这正是他和李芳远的矛盾所在,李芳远的出现和存在使大业产生了很多不确定性,而这样的不确定性,是让郑道传是非常忌讳的。所以,虽然李芳远用聪明才智让他们躲过了这一路上的众多劫难,郑道传也一度认为如此出众的才能是可以在新朝鲜委以重任的人。但当李芳远杀掉郑梦周之后,郑道传就彻底地放弃了李芳远。因为在郑道传建立的新朝鲜里,不能由一个君王的任性,左右国本,让新建立的王朝再次陷入风雨飘摇中。
在新朝鲜建立后,李芳远的势力被大力地打压,郑道传终于坐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掌握了人事、军队和财政的大权,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事实上,在他拥有了如此多的权力后,又没有其他权力制约平衡的情况下,令人感到讽刺的,他也成为了自己口中那个可能会由于个人的喜好而动摇国本的人。也许这可能就是设计中还未具有雏形的君主立宪制,君王的权力是得到了限制,但却没有其他的力量来制约郑道传的。他发动人民的力量做了土地改革,却在焚伊在向他讨要土地的时候,显得有些过河拆桥,两面三刀。这么说来,全剧最有能力又兼具品格的郑道传并不是那么完美了,因为不完美,所以才真实。他与李芳远之间都一心向民,但最后却针锋相对,都是为了夺得最高权力,而展开的较量。
郑道传最后死于李芳远的剑下,宣告了这场较量的结束。郑道传最后对李芳远说“我累了”,似乎默认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态势。本来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一样,无奈命运让两人站在了你死我活的两个阵营里。李芳远杀了恩师郑道传,没有丝毫的犹豫。虽然而后在回忆两人的过往,李芳远心中无比的痛楚。但这一次决定,也如他以前所做的所有决定一样,没有半点儿的犹豫,是他自己杀死了心中的那个少年,事已至此,就无法回头了。
李芳远与儒者郑梦周
郑梦周虽然出场戏份不多,但郑梦周的死,是李芳远命运的转折点。郑梦周是高丽王朝最后的忠臣,是用生命捍卫一个王朝的殉道者。从儒家的道义层面上讲,他忠心耿耿,丹心可鉴。但他为名节所羁绊,似乎又是做了阻碍历史发展的人。李芳远曾对郑梦周说:“历史不过是看后代的百姓们如何议论罢了,在我的心中,只有眼下和我一同踩在这片土地上,呼吸着,咬牙活着的这一世的百姓。” 但郑梦周相反,他鄙夷李芳远,打着谋求百姓利益的旗号,实则却在谋求自己的霸业。这样价值观的激烈碰撞,让人难以辨出谁是谁非。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李芳远杀掉郑梦周的那刻起,就是身边的人背离他而去的开始。
下面这段经典的对话,让人难以忘怀。
关于李芳远是否应该杀郑梦周,大家有很激烈的讨论。多数人都站在了李芳远的这边,认为这是形势所迫,为了活命,为了大业,李芳远只是做了李成桂和郑道传都不敢做的事情。其中有网友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5个人突然出现在火车轨前,你是列车长,如果火车变道躲开他们,但会撞死1个铁轨旁的行人。变道还是不变?有人说变道,撞1个救5个划算;有人说不能变道,撞5个因为他们没守规则。如若面临这样的处境,就不可能存在最正直的选择。郑道传们宁愿失败,也不能失节。李芳远虽保全了大业,但名节已失,千秋的骂名和众人的背弃就是必须要承受的代价。这样看来,我们只能祈求人生不要有这样的两难的选择,但如若真的不幸遇到,我们也只能遵从自己心的指引。
李芳远与恋人焚伊
作为历史正剧,爱情不是这部剧的主线,虽然着墨不多,但却可圈可点。焚伊是穷苦百姓的代表,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地为生存而挣扎。她与李芳远戏剧化的相遇,让李芳远对这个一把火烧了官府粮仓的女子暗生情愫,可能也只有李芳远会觉得“这太浪漫了。” 乱世中,他们嫉恶如仇,在郑道传的指引下,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由于阶级的差异,让他们虽然相知、相爱却不能最终相守。但如果把这些都仅仅归因于阶级的差异,就会像焚伊曾拒绝李芳远的借口,“不想成为妾”,一样烂俗。阶级的悬殊是始因,最重要还是他们仅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规划人生,就像两根平行线,双方都未曾想过要放弃所有去靠近过,所以只能相望而不能相交。焚伊的身后,有对她翘首以盼的泮村人,她无法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而自己一个人独活。李芳远最后也拒绝了焚伊委身于己,就放人一马的交易,而选择地放手。每个人都有自己肩负的使命和需要守护的人,所以,虽然有遗憾,但这才是符合情理的设定。
有情人最终天各一方直至终老,李芳远说:他知道焚伊在哪个地方微笑地活着就好了。生前最后的一次相见也是在无恤的撮合下,在影片结尾才放出来。无恤问到:是否攻打倭寇占领的马岛是为了焚伊,李芳远答到:你觉得,我还会剩下这种浪漫吗?
是的。在权力斗争中,李芳远已千疮百孔,他不再是和焚伊初遇时那个明媚的少年了。他似乎得到了一切了,但焚伊却是他无法抓住的百姓,而这就是他的命。
李芳远与夫人闵多敬
李芳远的正妻闵多敬,后来的元敬皇后,一出场就感觉气质非凡,有人甚至用“乱世佳人”来形容她,端庄大方、聪颖果断、她和她身后的海东甲族,是李芳远政变的坚强后盾。如若不是在电视设定中,有焚伊作为初恋的虚构存在。她和李芳远也应该是佳人一对。
她不惜牺牲名节与李芳远达成政治联姻,为的是摆脱洪仁邦的束缚;而后又在李成桂一方差点败北的时候,对父亲说,如若失败,小女就会与父亲断绝父女关系,以保全海东甲族能长存。这样的胆识,却是和李芳远有几分相似的。他们也在而后相濡以沫的人生中,步调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在李芳远在众叛亲离的时候里,她是唯一一个肯定李芳远的人。李芳远政变前夕,她对他说:“无论如何,妾身都不后悔”。此等决然之意,堪称女中豪杰。
但正如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圆一样,李芳远称王后,他也开始打压海东甲族的势力。不知是忌惮外戚的力量,还是怀疑他们在继承人的选定上从中使坏。他与闵多敬的第三子李裪天资聪慧,而他却对其说,不能再读书了。你怎么能比世子还用功。李裪说,人活着至少要干点儿什么啊。可能是和曾经的自己太像了,虽然他深知,这可能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但他却无力反驳自己的儿子。李芳远最后废掉世子,让李祹继得大业。
历史上,李芳远与闵多敬感情甚好,闵多敬逝世的时候,李芳远悲痛不已,绝食数日,就好像灵魂已随她而去了一样。
李芳远与护卫英奎
护卫英奎,不仅陪伴了李芳远的成长,最后还用生命捍卫了他的梦想,他用生命守护的,李芳远私藏的兵器库,最终坚持到了李芳远政变的那一天。英奎临走前,说的最后一句,竟然是“把门关上”。英奎毋庸置疑的是对李芳远最忠心不二的人,他从来不会去怀疑少爷所做的决定,而只是默默地去守护他。英奎去世后,李芳远自己拿起了刽子手的剑,杀了老师和弟弟,虽然他大可不必自己亲自上手,让武士来做即可。但他怕如果让无恤等来做,他们就会离开他。因为那个曾经坚定不移地站在他的身后,为他杀了郑梦周的英奎哥已经走了。
得知英奎的死讯,李芳远哭喊着一声声:“哥”,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其实在李芳远心中,英奎,才是真正的亲人,但这个亲人永远地离开他了,往后他也只能拖着这身躯壳,默默地走完剩下的路。
后记
洋洋洒洒8000+的字数,一气呵成,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自己写过的最长的一篇随笔了。虽然篇幅较长,却未曾有过丝毫的迟疑。因为我终于完成了几个月以来的心愿。在过去的几个月的时光中,我压抑了每一次“奋笔疾书”的冲动,那些词句,久久地氤氲在脑海中,激励了我在这样一个安静的深夜去完成它。
不认同悲观主义者宿命天定的论调,我以为,冥冥之中指引我们归宿的其实应该是由我们生存的周遭环境、秉持的价值取向、所处的心智水平、每一次经意不经意的选择所共同决定,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干过的事,都让我们不偏不倚地朝着那个方向去前进,我们同时接受着自己喜欢、甚至不喜欢的人的共同培养。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愿意相信前方的路是有很多条的,但人的内心总是会让我们做出有偏向性的选择。所以实际情况是,路,往往只有一条。很多人曾经这样期盼,希望人生中的某个瞬间或者某个选择可以重新来过,但在不改变其它变量的前提下,他大多还是会做出和当初一模一样的选择。
李芳远的人生路中,看似有很多种选择,抑或是像哥哥李芳果那样,明哲保身,选择中庸之道,退出权力的争斗。但我们却不能用李芳果的价值观来衡量李芳远的人生。李芳远其间多次的迷失和回归,都是符合他心性的唯一选择。在李芳远的世界观里,如果不选择政变,他无路可走,在编剧的塑造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同身受了。人一辈子总要做点儿什么吧,李芳远说,为什么别人的抱负是理想,而我的抱负是野心。置于事外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告诉他:“这是因为你所站的立场,和你所选择对立的人所决定的。”但知道这些的他,就会改变自己的选择吗?不会。他怎么可能忍受碌碌无为的自己。剥夺了他的意志可能比剥夺他的生命还难受。所以,他的眼前,只有一条路,虽然这条路会把他引向无尽的孤独。
老子在《道德经》中阐释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深刻含义。在不断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不知道哪天就会首当其冲地被折断。所以,人们开始权衡与选择了。是用无为来保全自身,求得一世的安稳;还是锲而不舍,一边收获也一边失去。是选择刹那芳华,还是细水长流。有人说,有些事是如果不做到极致,就无法成事。诚然,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正如李芳远是比父亲李成桂更合适的帝王之才一样。但对于李芳远所承受的代价,也是绝大部分人所不能承受的。对于伦理不敏感的李芳远来说,也许做了就这么做了,悔一万遍也会这么做。但如果我们认为他做的就是对的,我们也太幼稚了。
我们的宿命,正如前文所提及的那样,其实受着很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之,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命运又是相互交织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成就了社会这个庞大的系统。肯定人性的复杂性,是评价一个人的前提。是非善恶并非处在完全的对立面。李芳远杀了郑梦周,并不能代表李芳远是恶,而郑梦周是善;郑梦周阻碍历史的发展,也更不能代表郑梦周是恶,李芳远是善。他们只是在他们的价值取向中,做出了对自己而言,最符合时宜的选择,当然,他们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我们什么时候不再简单地把是非善恶对立起来,而是转而理解事物发展的根本联系,我们可能就获得了真正的成长。
这样看来,教育是既简单又复杂的工程。如若仅以GDP的增长、收入的增长作为目标,每一人都努力地成为社会庞大机器的螺丝钉,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的福祉。教育的方向是明确的,也是相对容易的。若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让个体实现小我的同时,也能为社会所用;所信仰的精神,能经历起时间的考验。教育就显得很复杂了。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以OST为伴,不自觉地感受到自己脚步变得更轻快,这也许就是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从他人的人生中,汲取到了果敢坚决的力量,我不再瞻前顾后。曾经设想了太多未来的场景,为他人的言语所束缚,怕自己不够成熟,会引来他人的非议。但我们又何必去羡慕那份精致的世故。我们所有人都被期待能有正中靶心的人生,终有一天,也都会达到。但在此之前,我希望人生可以像飞行在天空中的箭一样,是理直气壮的。
写罢,想起看剧时,偶尔激动到微微颤抖的自己,我想,我真的是入戏了。最后又能有这样的自由把心中的随感一抒为快。时间已近凌晨四点,我想如果明天没有工作,我可能就写到天明了,这是似乎就是年轻的任性吧。在无数个疲惫不堪,酣然入睡的夜晚中,能有这样一个清醒的例外,也算是聊有慰藉。
至此,身体躺下了,日月星辰还在头顶旋转,不知在梦中,思绪又可以飘到哪里。但我知道,今晚过后,此文此见,可以尘封了。

其他回答(6)

小飞说搞笑呀 回答时间:2024-01-20

韩国历史可分为古代史、统一新罗与渤海、高丽、朝鲜、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大韩民国的成立、近现代史七个历史阶段。

一、古代史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这段早期历史称为“古朝鲜”时代。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二、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三、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

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

四、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五、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1910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1919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牺牲。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 • 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六、大韩民国的成立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

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七、近现代史

1950年6月25日,朝鲜进攻韩国,朝鲜战争爆发。在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缺席下,当时由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决议发动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火协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沿三十八度线非军事区分界而治。

朝韩分治后,韩国经历民主与独裁统治的反复交替:第一共和国处于李承晚的独裁统治之下,直至1960年统治崩溃流亡夏威夷,民主的第二共和国建立并以尹潽善为总统,却在不久后被朴正熙军队推翻。之后从第三到第五共和国,韩国都处于朴正熙及全斗焕军政府的威权统治之下。

1987年之后,第六共和国开始逐渐建立起一个自由民主的政府。

郑道传为什么会失败

箕子朝鲜(约前1122 ~前194 ) 。在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叔父箕子(商朝人华夏族)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率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建立“箕氏侯国”,史称“箕子朝鲜”。

武王伐纣成功后,曾经去寻找箕子,后来在武王劝说下,箕子同意归附周王室。诸侯分封时,箕子被封为诸侯,其封国位于朝鲜半岛北部,向西与燕国接壤,此后的八百年里,箕子朝鲜一直以周朝的诸侯国存在。

王氏高丽和李氏朝鲜时期,由于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朝鲜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野史《三国遗事》造谣说,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半岛之后,带着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形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被认为是韩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现代韩国人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但是无论如何,箕子朝鲜是中国历史范畴,既非韩国人的祖先,也不是韩国的历史政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韩民国历史

从彤爱动漫 回答时间:2024-01-20

高丽恭愍王虽然是依靠元朝登上的王位,但是作为弱国的悲哀就是不敢得罪大国,当时的元朝已经进入了末年,中国大地遍地起义,所以高丽恭愍王也保持与其他政权的友好关系。
高丽恭愍王十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遣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攻破大都,元顺帝北逃上都。次年,明太祖赐书恭愍王,恭愍王停用元朝年号,遣礼部尚书洪尚载、监门卫上护军李夏生奉表进贺;并遣奉翊大夫、密直副使李成桂为东北面元帅,进攻北元东宁府,以示忠诚。但其实高丽恭愍王跟北元还是藕断丝连的,比如1371年,北元派使者来高丽宣旨,恭愍王宣称自己有眼病,在夜里接见了北元使者,并向北元献苎布。这实际上是怕大明知道,谁让高丽是小国呢。
虽然高丽恭愍王一生致力于高丽的强大,但是他的结局却很悲惨,他是被权臣李仁任所指使的宦官和内侍崔万生等弑杀。高丽禑王即位,年仅十岁,高丽的权力开始被权臣们争夺,李成桂就是其中一个,还是一个有兵权的有力争夺者。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李成桂就是那个有准备的人!
1388年,明朝击败控制辽东地区的蒙军,并且占领元朝双城总管府属下的铁岭卫,咨文高丽通报此事。但该地区原为高丽所辖,当时还是李成桂父子里应外合,把双城总管府攻下献给了高丽,此时高丽已经占领占领该地32年,高丽禑王不愿放弃该地,并且当时执政的大臣是亲元派的八道都统使崔莹,对明朝持强硬态度。高丽禑王遂听从崔莹的意见,任命曹敏修为左都统使、李成桂为右都统使,征讨辽东。
李成桂于1388年年4月18日从西京出发,5月7日到达鸭绿江的威化岛。由于正处于梅雨时节,当晚鸭绿江江水泛滥,难以涉水。士兵不愿远征,多有逃亡者。李成桂与曹敏修商议,认为行军困难、粮饷不济、并且有倭寇乘虚进攻的隐患,最重要的一点是高丽进攻大明是以小击打,胜算不大,向高丽禑王请求撤兵。
但崔莹却以禑王的命令,要求大军速速进军。李成桂等人三番五次要求撤军,但皆被崔莹拒绝。李成桂下定决心在5月22日,回军西京,实行兵谏。
李成桂的突然回军使禑王和崔莹惊慌失措,从西京逃回都城松都(开京),据城自守。6月1日,李成桂军到达开京(今朝鲜开城)近郊,次日起攻打开京。最后开京陷落,崔莹被捕,流放高峰县。高丽禑王亦被废黜,流放江华岛。
有 没有觉得这一幕很熟悉,这一招早在大宋开国的时候就用过了,那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李成桂还麻烦一些,没有立即做高丽王,而是立了王昌为高丽王,李成桂自然是拥立有功,封李成桂为东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统使,赐忠勤亮节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号;
第二年,高丽禑王意图复辟,很不幸,失败了,李成桂以明朝称王昌非恭愍王之后而不许入朝为借口,废王昌为庶人,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是为恭让王。王禑流放江陵,王昌流放江华,十二月被杀。
要说高丽昌王可能还有一点权力,高丽恭让王可就是彻彻底底的傀儡了,他不得不封李成桂为奋忠定难匡复燮理佐命功臣,封爵和宁君、开国忠义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田二百结、奴婢二十口,称中兴功臣,父母妻封爵,子孙荫职。
到了这个程度,李成桂可就是封无可封了,但是李成桂还敢篡位,因为还有忠于高丽的大臣在,不过李成桂的儿子李芳远是个有眼光的人,他做了父亲不好做的事情,公元1392年4月,李芳远刺杀了效忠高丽王朝的大臣郑梦周,自此李成桂篡国的最后一道障碍被铲除。公元1392年7月12日,右侍中裴克廉等胁迫恭愍王妃废黜恭让王。7月17日,在右侍中裴克廉、判三司事赵浚、奉化郡忠义君郑道传、同知密直司事南訚等亲信的劝进下,李成桂在开京寿昌宫即位,开创了朝鲜王朝五百年的基业。他时年五十八岁。
由于高丽一直是中国的属国,在明朝建立以后,高丽恭愍王已经上表请封,成为明朝的属国,所以高丽改朝换代必须经过明朝的同意,早在废除禑王的时候,李成桂就企图自立,但是朱元璋表示了冷淡的态度,所以李成桂才不敢放肆,后来李成桂改变了策略,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号)和“和宁”请朱元璋决定,朱元璋认为朝鲜乃是古代箕子受封之名,因此选了朝鲜二字,但是又因为李成桂乃是造反不忠而迟迟不正式册封赐印(朱元璋本身也是造反当的皇帝,所以对于造反的人很是反感)。当时明朝与高丽之间还有辽金时代遗留下来的保州等领土争端。后李成桂子靖安大君李芳远的时候才正式被明朝册封为朝鲜国王。
另外,我们曾经说过,李成桂是个牛人,他让朝鲜王姓大姓变为了稀有姓氏,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成桂为免除后患,不仅杀死了恭让王全家,还要将高丽宗室全部诛灭,高丽宗室为躲避杀身之祸,将“王”氏增加笔画,改为玉、全、琴、申、田、车、周、马,以及龙、乃、金等姓氏,所以后来朝鲜半岛的王氏人口十分稀少,成为稀姓。
不管怎么说,李成桂建立的朝鲜算是得到了明朝的认可,并成为明朝的忠实小弟,一直到清朝末年,日本占领朝鲜才结束。

怡婷说搞笑 回答时间:2024-01-20

韩国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据说,韩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与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历史学家将韩国的这段早期历史阶段称为“古朝鲜”时代。
古代韩国最初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为特征,各小城邦又逐渐合并成政治结构复杂的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在这些部落联盟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国。高句丽富于侵略性的军队逐一征服了周围的部落,并在公元313年甚至攻占了中国的乐浪地区。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于今天的汉城附近汉江南面的一个小城邦发展而成的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百济于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统治时期发展成为一个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新罗王国(公元前57-公元935)位于韩半岛最南端,最初是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然而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国的外来习俗和思想。它的社会阶级特征明显,后来产生了独特的“花郎团”并发展了佛教。
统一新罗与渤海
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征服了临近的伽倻王国(从1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在韩半岛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批城邦国家)并与中国唐朝结成军事同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国。当中国唐朝后来暴露出要将高句丽和百济纳入其帝国版图时,新罗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罗将中国人逐出韩半岛。其后,居住在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于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国。
渤海王国不仅有高句丽人,还有众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国按高句丽王国的行政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五京政权体系。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文化的先进文化。
渤海王国的繁荣和强大在公元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它占领了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并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渤海王国于公元926年被契丹人灭亡,其统治阶级中的很多人(大部分为高句丽人)迁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丽王国。
新罗在公元668年统一了韩半岛,并在8世纪中叶进入繁荣强大的鼎盛时期。新罗一直想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佛国寺就是在统一的新罗时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贵族沉溺于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国对佛教的崇尚开始衰落。此外,和被占领的高句丽和百济声称有统治权的地区领袖间产生了冲突。公元935年,新罗国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丽王朝投降。
高丽
尽管韩半岛经常遭受外来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罗统一后一直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治理,并保持了政治独立,以及文化和民族传统。无论是高丽王朝(918-1392 年),还是朝鲜王朝(1392-1910 年),他们都巩固了政权,发展了文化,驱逐了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丽王朝的开国君主王建是新罗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将军。他选择自己的家乡松岳(即现今北韩的开城)作为都城,并宣称要收复高句丽在中国东北的失地。他将他的王国定名为高丽,韩国现在的名称“ Korea ”就是由此而来。尽管高丽王朝未能收复失地,但却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荣兴盛为代表的辉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国古登堡早两个世纪,韩国人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大约也在这一时期,韩国的工匠还完成了在大块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经的艰巨任务。
这些雕刻佛经的木版有8万多块,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击退蒙古人的入侵。这些称为 《高丽大藏经》的木版现珍藏在历史悠久的海印寺内。
高丽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间的冲突以及儒教信徒与佛教信徒之间的争斗,使高丽王朝衰败。蒙古人入侵高丽始于1231年,高丽人民虽然与蒙古人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高丽仍沦为蒙古的附庸国长达近1个世纪之久。
朝鲜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朝鲜。朝鲜早期的统治者支持儒家学说作为王国的指导哲学,以抵销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
朝鲜的统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以儒家学说为导向的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
朝鲜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空前繁荣。在世宗大王的倡导下,王室学术机构的学者创造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视天文学。日晷、水漏、天文图和天球仪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来的。后来他将王位传给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于1452年驾崩,年仅11岁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阳大君篡夺了少年国王的王位,成为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他公布了一部名为《经国大典》的法典,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海上,韩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将军(1545-1598),指挥“龟船”与日本人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这种“龟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
在陆上,自愿参战的农民和僧侣军队也奋勇杀敌。随着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死亡,日本军队开始撤退,战争于1598年结束。但这场战争却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在战争中,朝鲜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纪初,韩国的“实学”运动在思想开明的士大夫中开始兴盛起来。他们想借“实学”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
他们极力建议改良工业、农业,主张大刀阔斧地对土地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贵族统治者尚无适应这种急剧变革的准备。
朝鲜王朝后期,政府内部和上层社会中不断产生倾轧。为了纠正这种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鲜国王英祖(1724-1776在位)采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巩固了王权,并取得了政治上的稳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继位后继续实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书楼,收藏王家文件、实录。他还推动了其他政治与文化改革。这一时期,是“实学”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很多杰出的学者撰写了大量有关工农业改革的进步文章,但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日本占领和韩国独立运动
19 世纪,韩国依然是一个“闭关自守之国”,坚决反对西方关于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的要求。此后,一些具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竞相对韩半岛施加影响。日本在战胜了中国和俄国后,于 1910 年强行吞并韩国,并开始对其实行殖民统治。
日本的殖民统治激发了韩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韩国人在学校使用韩国语授课。这样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韩国知识分子。1919 年3月1日,韩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议活动,数千人为此而牺牲。
尽管“三 · 一独立运动”失败了,但却加强了韩民族的团结,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这次运动促成了在中国上海成立韩国临时政府,并在满洲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武装斗争。韩国人民至今仍每年纪念“三 · 一独立运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性的假日。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前,韩国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在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对韩国不断进行经济剥削。
大韩民国的成立
韩国人民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感到欢欣鼓舞,但他们并没有高兴多久,光复没有立即给他们带来他们为之英勇奋斗的国家独立。
相反,由冷战引起的意识形态的分歧造成了国家的分裂。韩国为建立一个独立政府的努力,因美军占领半岛南部和苏军控制半岛北部,而遭到失败。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通过一项决议,要求韩国在联合国一个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大选。
然而,苏联却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并且不准许联合国这个委员会进入韩国北方。于是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一个新决议,要求在这个委员会能够到达的地方进行选举。韩国首次总统选举于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举行。这条线终于将韩半岛分成了南方与北方。
1948年,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与此同时,三八线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领导下的共产党政权。
北韩于1950年6月25日无缘无故向南方发动大规模入侵,引发了一场持续3年,由美国、中国和其他外国军队介入的战争。整个半岛遭到破坏。1953年7月签订了停火协议。
韩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人数几乎达到300万,成百万人流离失所,骨肉离散。李承晚政府领导时期严重的社会骚乱不断。
当时韩国的民主并不成熟,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困难。李承晚总统最终因一次学生领导的起义而于1960年4月下台。民主党的张勉于1960年8月组成政府,建立了第二共和国。
但是,新政府却被朴正熙少将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的政变所推翻。以朴正熙为首的国家再建最高会议,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利。
朴正熙于1963年的一次选举中当选为总统。朴正熙政府致力于快速实现工业化,并于20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是,朴正熙的统治伴随着对人民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严格限制。
朴正熙总统于1979年10月遇刺身亡后,出现了实行戒严的过渡时期。代总统崔圭夏于1980年8月辞职,强有力的军官集团的领袖全斗焕由统一主体国民会议(选举团)选为总统。
20世纪80年代民主运动高涨。1987年修改了宪法,恢复了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
在新宪法下,另一位将军出身的人——卢泰愚当选为总统。卢泰愚执政期间,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为32年来选举第一位文人总统打下了基础。
长期从事民主运动的活动家金泳三以执政党候选人的资格于1992年当选为总统。
1997年,主要反对党新政治国民会议领袖金大中当选为总统。金大中政府被称为“国民政府”,是韩国宪法史上第一个由执政党向反对党和平移交政权而产生的政府。
卢武铉政府,即“国民参与政府”,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是韩国历史上第十六届政府。卢武铉政府提出了3项目标:“国民共建民主主义”、“建立国民共享,均衡发展的社会”和“迎接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
卢武铉政府是国民力量的产物。珍视原则和情理的公民自愿筹集资金开展选举活动,从而使卢武铉在总统竞选中获得胜利。
最为重要的是,卢武铉政府是在国民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一如在其诞生时一样,在政府未来的运作过程中,国民的参与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省人医二院血液1病区 回答时间:2024-01-20

卫氏朝鲜灭亡后,在朝鲜半岛南部出现马韩、辰韩、弁韩三个小部落,合称“三韩”。马韩是三韩中最大的一个,后被百济统一。公元前57年辰韩发展为新罗。弁韩发展为伽倻,公元6世纪被新罗吞并。
马韩应该与中国西周的韩国被灭后,逃亡的野人迁到半岛有关,即《韩奕》“王赐韩侯,其追(同“秽”)其貊”中的秽貊,马韩就是貊韩(音转)。
韩半岛学者单方面称高句丽、新罗、百济并存时期为朝鲜“三国时代”。 新罗开始与唐朝结盟对付百济和高句丽。公元660年,唐朝联合新罗灭亡百济,次年进攻高句丽,久围其国都不下而返。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终于当年9月攻克其国都(今平壤),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其首都故地设立了安东都护府,辖境东起日本海,西至辽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鲜半岛的汉江流域;在朝鲜半岛西南部设立了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护府,后合并为熊津都护府(今公州)。高句丽灭亡后,其后裔大部分被唐朝迁入中原,逐步与中原民族融合,小部分融入周围各民族之中,王族绝嗣。其所辖疆域起初完全由唐朝接收。
670至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复为唐朝附属国。685年,新罗占领百济故地和原高句丽大同江以南小部分领土,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统一新罗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民族国家,是现代韩国,朝鲜的祖先,文化根基。
735年,新罗将北部疆界扩展到清川江沿岸。新罗时期,韩国农业、手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对外贸易繁荣,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异常频繁。新罗僧人慧超曾泛海前往印度和东南亚诸国。
新罗于935年被高丽所灭,新罗时代结束。 9世纪新罗国力衰弱,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900年,农民出身的起义军将领甄萱称王,建立后百济,定都光州。
901年,新罗贵族弓裔称王,建立后高句丽,定都开城。904年改国号为“摩震”,905年迁都铁圆,911年又改国号为“泰封”。
至此,新罗、后百济、后高句丽被韩半岛国家单方面称为朝鲜“后三国时代”。 918年,后高句丽建立者弓裔的部将王建(祖籍中国长淮大族)被下属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今开城,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
993年被契丹击败,被迫断绝和宋朝的关系,向契丹称臣。辽代,高丽已将领土北界由新罗时的大同江向北扩张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鸭绿江下游一带,疆域远超新罗。1127年被迫臣服金国。
在抵御契丹和金国期间,军人势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元朝建立后,高丽成为元朝的内属国,后被改为元朝的一个行省,即征东行省。直到元末1356年,高丽恭愍王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韩国的英文名称“Korea”便是由高丽转音而来。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发动政变。他从鸭绿江边威化岛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并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1392年,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今韩国首尔),史称李氏朝鲜。后来的李氏朝鲜继续长期是中国各王朝的附属国。
李氏朝鲜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主义。从1416年至1449年,朝鲜在鸭绿江东岸地区设置“西北四郡”,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东北六镇”,将一部分建州女真驱赶到了中国境内(其中包括努尔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耳)。
1592年,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兵16万第一次侵入朝鲜,一个月内占领汉阳(今首尔)和平壤。朝鲜国王李昖仓皇逃亡中朝边境今朝鲜新义州。李昖屡次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派军对日作战。1593年,明日开始议和。1597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再派水陆两军约17万人第二次侵入朝鲜,经朝鲜求援,明朝再援朝鲜。1598年,日军被击退。朝鲜史称“壬辰倭乱”,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兵协助明朝。1623年,朝鲜内部政变,擅自废黜国王李珲。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严辞主张“待中国更立”。1636年,后金攻占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李倧投降,改向后金朝贡,成为清朝的附属国。
1863年,朝鲜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昰应之子李熙即位,史称朝鲜高宗,李昰应以“大院君”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封建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入朝鲜抢劫的美国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
1873年,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1876年,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江华条约》,叩开了朝鲜国门。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闵谦镐克扣军饷,朝鲜改革派在日本政党协助下,策动了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成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清朝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亦在朝鲜驻军。
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即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之乱,朝鲜朝廷无力镇压,于是请求中国军队入境镇压。6月6日清军在牙山登陆,日本军队也以此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事变,占领汉阳,强迫朝鲜签定《济物浦条约》,并且组织亲日政府平息内乱。随后日本军队袭击驻朝鲜的中国军队,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宗藩关系。
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的支持下,“升级”为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
1904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日本的势力控制整个半岛。1906年,日本在朝鲜设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1907年,日本强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继位,即朝鲜纯宗。1909年,日本第一任驻朝统监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将大韩帝国王室封为日本贵族,逼迫李熙退位,拥立李拓。
1919年3月1日,因日本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语,朝鲜半岛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柳宽顺等青年学生在汉城(今首尔)钟路区的塔洞公园发表“三一独立宣言”,并把独立宣言传遍全国。这些独立活动唤起人民的反抗意识,民众冲击各地的日本警察机关,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镇压。史称“三一运动”。同年,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先后在海参崴、上海、汉城成立临时政府。最后,三处临时政府合并于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获得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政府以及法国、波兰等国的承认。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临时政府几次迁移,最终于1940年9月迁至当时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重庆。此时,中国重庆成为两个国家的首都,分别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和大韩民国临时首都。
在中国政府帮助下,朝鲜复国运动人士在中国成立“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临时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战。1942年5月15日,中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两支武装合并为韩国光复军,交由临时政府直接统辖。1945年11月23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回国内,光复军也于次年返国。 1945年9月2日,根据盟国协议,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第一号指令中,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和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半岛南北地区先后成立韩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0月,苏联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朝鲜人民,到12月苏军全部撤离。半年以后,美军也宣布从南部撤军,但留下了文官和“军事顾问团”。当时朝鲜半岛总人口为3000万人,三八线以南人口约2100万,三八线以北为900万人口,北南双方各占面积为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6%和44%。1950年6月25日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正式参战。至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美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仁川港登陆,开始大举北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把敌军从鸭绿江边逐回三八线附近,1951年7月10日美国政府被迫同意在开城举行停战谈判,并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1960年4月19日,李承晚政权被人民推翻,成立以张勉为首的民主党政府,旋于1961年5月被朴正熙集团的军事政变推翻。朴正熙上台后,以军人政权为基础,实行军事独裁。朴正熙自1963年12月以后,连任第5~9届总统,把持韩国政权达16年之久。他无情镇压在野党和工人、学生运动,经济上采取依赖外资、外援、外债,进口原材料和技术、出口产品的方针,同时发起“新村运动”,使韩国经济全面腾飞,被称为“汉江奇迹”,因而跻身“亚洲四小龙”。
1979年,朴正熙被韩国情报部部长金载圭开枪刺杀后,全斗焕夺权,1980年5月,他下令镇压光州的民主运动,打死207个学生和市民,酿成了震惊世界的“光州惨案”。全斗焕建议举行南北首脑会谈,均遭金日成拒绝,不但如此,全斗焕差点还被朝鲜暗杀身亡(仰光事件),双方就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协商破裂,尤其是大韩航空858号班机空难,使举行南北首脑会谈的秘密协议,成为一纸空文。1987年全斗焕在人民的反抗和美国的压力下被迫辞职,并遭到审判。同年12月17日,韩国开始第一次总统直选,卢泰愚在大选中获胜,当选为总统。
2023年02月17日,韩国小规模内阁改组。
2023年3月27日,韩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23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23年至2023年。

郑道传为什么会失败

凡英学堂 回答时间:2024-01-20

大韩民国历史开始于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正式建国。韩国历史源于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一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其建立源于1919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一个流亡政府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朝鲜半岛在日韩合并后,“朝鲜民族独立运动”兴起。金九等人流亡中国并建立流亡政府。

该临时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国家的认可。而中国国民政府当时虽然没有正式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其极大的帮助,如协助训练地下武装及情报人员,并帮助其在国际社会扩大影响。

郑道传为什么会失败

日本全面侵华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随当时抗日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0年到达中国重庆。并于1940年9月17日在重庆成立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李青天将军出任总司令,李范奭将军出任参谋长。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发表对日宣战声明书,正式对轴心国宣战。

1945年2月,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中3国共同托管。二战结束后,由于苏联和美国就朝鲜半岛的共管无法达成共识,1948年,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进攻韩国,朝鲜战争爆发。在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缺席下,当时由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决议发动联合国军支援韩国。

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火协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沿三十八度线非军事区分界而治。

朝韩分治后,韩国经历民主与独裁统治的反复交替:第一共和国处于李承晚的独裁统治之下,直至1960年统治崩溃流亡夏威夷,民主的第二共和国建立并以尹潽善为总统,却在不久后被朴正熙军队推翻。

郑道传为什么会失败

之后从第三到第五共和国,韩国都处于朴正熙及全斗焕军政府的威权统治之下。1987年之后,第六共和国开始逐渐建立起一个自由民主的政府。

柚子娱乐俊捷说 回答时间:2024-01-20

1948年8月15日半岛南半部建立大韩民国,李承晚出任首届总统。

1960年李承晚下台,同年8月尹潽善任总统。

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此后长期执政。

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焕发动政变,于1980年出任总统。

1987年韩国修改宪法,实行总统直选,同年卢泰愚当选第13届总统。此后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朴槿惠和文在寅先后当选第14届至19届总统。

郑道传为什么会失败

扩展资料

韩国的文化传统:

1、语言

韩国在19世纪前借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15世纪李氏朝鲜世宗国王遣人完成《训民正音》,仿照汉字外型创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谚文。由于当时朝鲜上层阶级的官员贵族们和正式书籍文本仍然使用汉文,谚文在数世纪间未能成为正式文字。

2、宗教

韩国50%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佛教等宗教。

3、服饰

韩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近代被洋服替代,一般只有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穿。女性的传统服装是短上衣和宽长的裙子,看上去很宽松;男性以裤子、短上衣、背心、马甲显出独特的风情。白色为基本色,根据季节、身份,所选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

4、饮食

韩食以泡菜文化为特色,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泡菜。韩国传统名菜烧肉、泡菜、冷面已经成了世界名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国

上一篇

如霜为什么杀了皇帝 如霜为什么要与豫亲王

下一篇

台湾经济为什么倒退 台湾经济为什么发展那么快

相关问答

最新问题

分类目录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