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课本怎么描述蒋介石 台湾课本中的蒋介石

我同学在台湾我想叫他帮我买一本台湾的历史书是关于抗日战争的我想看看台湾那边是怎么描述这段历史的跟大陆的教育有什么不同一定要是不同的因为据我所知,蒋介石候的这些故。。

台湾课本怎么描述蒋介石的故事

对呀,变红色,不是吗?台湾教科书用赤化两个字。好不好自在人心。如同大陆称蒋介石为蒋匪,所谓匪其实是指地方割据的叛徒,或是抢人的。蒋介石就算不好,但真的一辈子没当过匪。

台湾的课本是怎样讲述大陆的?

1949年年初,蒋介石来到溪口,随即便给他的儿子蒋经国下了一道命令,命他督促空军司令部按时完成定海机场的修建任务,绝对不得拖延。

当时,很多人并不明白蒋介石的这一意图,但是不久之后,原因就清楚了:蒋介石已经对国民党政权的土崩瓦解有所预见,在给自己寻找后路。

果不其然,四个月之后,南京、上海相继被解放,国民党直接面临倾覆之危。7月,蒋介石开始命令国民党部队通过定海机场逐步撤离大陆,退守至台湾。

12月,蒋介石和蒋经国也一脸苦涩地登上了“中美号”专机,往台湾岛飞去。此后,蒋介石便再也没有回到大陆。

当时,对于退守到何处,国民党内部有着不同的意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宝岛台湾?这背后又是谁在替蒋介石出主意呢?

1948年12月31日,大约有40名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受邀来到蒋介石的官邸吃饭,这些国民党官员发言结束之后,蒋介石咆哮道:“我不想引退!你们这些国民党官员却想让我引退。”最终,蒋介石还是引退了。

次年年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之后,国民政府的主要力量已经基本上被消耗殆尽。

蒋介石退位,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几乎被尽数全歼,只剩下一些散兵游勇四处游荡,任谁去看,国民党政权都要倒台了。

面对这种局势,虽已退位但仍掌握国民党实权的蒋介石不得不考虑国民党军队此后应何去何从这一迫切的问题。

当时,长江以北已经全部迎来了解放,国民党已不再拥有寸土;三大战役,国民党被歼150多万军力,五大主力损失殆尽,长江自然也是守不住的;划江而治,没有可能;和谈,筹码尽失。

所有的出路都行不通的时候,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 逃跑。

蒋介石开始为逃跑做准备,他一边让儿子蒋经国督促修建定海机场这一任务,一边就退守何处与国民党党内人士展开了讨论,但是,国民党内各个军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最开始,蒋介石比较倾向于大西南, 大西南以重庆、成都为中心,北面有秦岭,东面临长江三峡,南面是横断山脉,地形十分凶险,处处可做屏障,并且除了在地理位置上占尽优势,还是八年抗战的“福地”。不少人赞同这一观点,还提出,如果此处不行,还有着足够的后退空间,可以到缅甸去发展。

不过,这里的军阀势力十分混乱,甚至可以说已经溃烂到毫无希望的地步,如果到了那里,各派军阀不听从指挥,再遇到战斗力强悍的解放军,到时必然会走向腹背受敌的境地,难道真的要躲到缅甸的密林中,去过原始生活吗?蒋介石心中的担忧挥之不去。

也有人说,可以考虑海南岛。 海南岛虽然也有着明显的优势:仅仅凭借琼州海峡,就能够抵抗一阵子,万一被解放军攻到岛上,还可以退居到菲律宾。可这里还比不上大西南,岛上的耕地十分有限,既无法养活军队,也无法发展工业,长期发展可谓十分受限。

西南、海南,各处有各处的优势,也都存在着难以忽视的劣势,蒋介石一时间犹豫不决,难以抉择。

就在这时,有人给了蒋介石一条建议: “上上良策是退守台湾!”

闻此建议,蒋介石眼睛一亮,可以去台湾!

蒋介石第一次踏上台湾的土地,是在1946年10月,当时为了纪念台湾光复一周年,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飞抵了台北。

那次台湾之行,蒋介石受到了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在纪念大会上蒋介石在致辞时说: “这实在是我平生感到最愉快,最光荣的一天。” 就连当时他和宋美龄下榻的“涵碧楼”的景致都被他叹为“佳绝”。

蒋介石在台北接待当地各界名流人士时直言: “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台湾是一片净土,应珍重建设,使之成为全国模范省!”

看得出来,对于宝岛台湾,蒋介石首先在心理上,是十分认可和能够接纳的,虽然当时他或许并未想过有朝一日会败退至台湾,但台湾无疑是蒋介石心中可以从根本上进行重新建设的最佳之处。

向蒋介石谏言“退守台湾”的人又是谁呢?他就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张其昀。

张其昀是地学大家竺可桢的门下学子,跟随竺可桢深入研究了地理学,还跟着哲学大师刘伯明,以及史学大师柳诒徵研学了人文哲学和人文 历史 。在完成学业以后,因扎实的学术功底,被一众报馆邀请前往工作,最终,张其昀选择了上海商务印书馆。

但是这样一位潜心研究学术的学者,为何会与国内的军事斗争产生瓜葛与纠纷呢?这与他工作的环境有关,可以说选择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使他与国民党结下了深深的渊源。

张其昀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蒋介石身边的重臣之一陈布雷刚刚接任了《商报》的主编一职,因其工作的原因,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所以陈布雷就总往他曾工作过的比较熟悉的商务印书馆跑,当时负责接待陈布雷的正是张其昀。

不过,两人平时除了一些在工作上的交接,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和交流。直到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为两人带来了结下友谊的契机。

当时,《商报》要发表一篇和地域有关的工作,陈布雷便和往常一样来到商务印书馆寻找相关的资料和书籍,但那天,陈布雷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相关的资料,很是着急。

看着在资料堆里翻来翻去的陈布雷,张其昀试探的张口问了是遇到了什么问题,陈布雷将问题告诉了张其昀,精通地理知识的张其昀条理清晰的为陈布雷解答的心中的疑惑。

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商务印书馆的普通小职员竟有着如此深厚的地理学知识,这让陈布雷很是讶异。

“你对地理学很有研究呀。”陈布雷掩饰不住心中的惊喜。

张其昀如实回“是的,我曾经跟着竺可桢老师学习。”

“原来竟是地学大师竺可桢的高徒啊。”陈布雷笑着伸出了手。

两手相握,颇有一番相见恨晚的意味。

那以后,两人常常在一起讨论一些学术问题,也慢慢地结下了极深厚的友谊。

1927年,一直不遗余力为革命奔走的陈布雷加入了国民党,并且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而张其昀则受邀到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任教。期间,两人联系不多。

北伐胜利之后,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爆发了中原大战。各大军阀战败以后,退守到了自己曾割据一方的各行省,不熟悉那些地方的蒋介石不敢贸然出击,于是,深得蒋介石信任的陈布雷向蒋介石引荐了精通地理知识的张其昀。

之后,张其昀用自己所学为蒋介石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各大军阀盘踞之处的地形、地势,尽管听完张其昀地分析,蒋介石权衡了利弊之后,最终放弃了追击的念头。但是有着丰富地理知识储备的张其昀,却深受蒋介石的欣赏。

蒋介石在心中谋算着,假如张其昀能够一直为他所用,那么以后在攻打地形、地貌隐秘多变的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时,一定会有着意料之外的效果。

于是,这之后,张其昀便同陈布雷一样,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成为了蒋介石身边出谋划策的军师。期间,在学术上大有成就的张其昀还被美国国务院邀请前往哈佛大学教书。蒋介石经常和陈布雷说他和张其昀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1948年11月,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对未来感到无望的陈布雷自杀身亡,所以在国民党政权倒台,四处寻找逃亡之所时,张其昀作为蒋介石身边唯一的军师,站出来为蒋介石排忧解难,告诉蒋介石: “上上良策是台湾。”

为什是台湾?张其昀给出了足够的理由。

首先,台湾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台湾岛位于中国的东南海域,与大陆之间隔着宽度长达200公里,平均深度有60米的台湾海峡,这里浪高风大,对国民党来说是阻隔解放军的一道不可多得的天堑。另外,台湾岛的四周还分布着众多的岛屿,这些也是国民党抵御解放军的前沿阵地。

当时我军的空军力量十分薄弱,海军也是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所以,如果国民党退守到这里,解放军陆军很难在没有海、空两军的掩护和保障下实现登岛的目的,这就意味着可以完全将解放军置于海峡之外。

除此之外,张其昀知道蒋介石一定不甘心割舍大陆,又告诉他,台湾和大陆的江浙地带隔海相望,实现转移该地区物资一事不是什么难题,所以等到国共两党的实力发生逆转之后,国民党军可以在直接占领江浙一带,这样一来,之后的战争就会有足够的物资保障。

蒋介石最大的担忧,就是不能再回大陆,张其昀的分析可以说为蒋介石消除了心中最大的顾虑。

张其昀继续分析, 台湾处于北回归线上,整个岛屿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体的环境温暖舒适,降水量和热量都十分充足,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栽培和种植,这能够顺利解决粮食供给问题,避免粮食的进口。 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减少财政支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台湾的粮食安全。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国民党军在这里有长期发展的条件。

并且,这里与美国的远东防线距离十分近。东南亚诸多岛屿上都有着美国的军事基地,台湾又是东南亚地区的门户,所以如果国民党军退守到台湾,当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发起进攻的时候,美国势必会站出来插手管上一管。

其次,台湾岛的居民对国民党有拥护之情, 这一点,前面我们也提到过,蒋介石和其夫人宋美龄第一次登岛就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这要从台湾与大陆的 历史 渊源讲起。

大陆与台湾最早的联系远在三国时期,当时中原政权派人抵达了台湾岛,并带回了近千名台湾籍士兵。之后,大宋又直接将台湾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还派兵驻守在这里。元、明两代在台湾都设有巡检司,明末,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回台湾抵御大陆清政府一事,更是尽人皆知。

后来,清政府出兵,台湾再次被纳入中国版图。十九世纪末,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了“分巡台厦兵备道”以及台湾府,台湾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行省。

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因此,台湾被划归给了日本,这以后,台湾地区便一直被日本人统治和经营。二战结束以后,日本从台湾撤兵,接收台湾的正是中华民国。

所以,长期处于日寇统治下的台湾当地居民,缺少民族归属感,自然会对接收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产生一种拥护之情。另外,对于蒋介石来说,更重要的一点则是,由于长期被日寇统治,台湾岛内对于国共两党的斗争不是十分了解,而且,岛内还没有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辐射,这让蒋介石欣喜不已,认为台湾简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净土”,十分适合他重新再来。

除此之外,日本在统治台湾期间的建设可谓是不遗余力,因为当时日本将台湾当做遏制中国,甚至抢占东南亚的跳板,所以建立了许多近代企业,台湾岛内的交通也十分的便利。工业有着不错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又相对健全,整体来说,岛内具备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

蒋介石听完张其昀的分析,开始思考退守台湾的可行性。经过一番认真地思考以后,蒋介石最终同意了张其昀的提议,最终决定,撤退至台湾。

当时蒋介石已经退到了幕后,为了能够成功退守台湾,他回到自己的故乡浙江奉化溪口,设立了7部电台,在暗中遥控着国民党大大小小的事情。

退守台湾的第一步,就是转移财产。当时蒋介石将这项任务交给了自己的长子蒋经国,蒋经国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来到上海,找到了国民党中央银行的总裁俞鸿钧。

蒋经国对俞鸿钧说:“我奉蒋委员长之命前来,为保国家一线生机,望中央银行将现金移存到台湾,以策安全。”

最终,蒋经国和俞鸿钧一起,成功向台湾转移了中央银行的92万两黄金,以及8000万美金。可谓是掏空了国库。

除了将大量的金钱转移到台湾,蒋介石还盘算着转移大量的军火,以望事后能够东山再起。他命当时的沪杭竟被总司令汤伯恩将江阴的大炮进行拆除,拆除之后的大炮后来都被秘密运往了台湾。

治理台湾的政策也逐渐开始拟定了,之后的政治会议上他,他十分感慨地说:“此时的江南半壁业已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们必须做好长驻台湾的准备。”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听着不远处的解放军的炮火声,望着天空满脸哀愁,最后转身和蒋经国一起登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这一去,蒋介石从此便再也没有回过大陆。

后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一个是兵力,而另一个则是民心。

历史 一遍遍地告诉我们,与人民作对的,逆时代潮流而动的,阻挡 历史 前进的,终将被人民所抛弃,终将被 历史 前进的巨轮所碾压。

1950年,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被消灭殆尽,中共中央派出粟裕大将率百万大军陈列台湾海峡对岸,但正如张其昀所说,台湾海峡又长又深,波浪又十分汹涌,解放军战士无法完成渡海登陆作战。之后,又爆发了朝鲜战争,解放军战士又以志愿军战士之名赶赴了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解放台湾的事情便由此搁置了。

当然,退守到台湾以后,蒋介石自然也是不甘心的,时刻都在想着反攻大陆,但屡战屡败,现实让他明白也许此生恐怕终再难回到大陆。但是对于“一个中国”的观点,蒋介石始终坚定不移,为此甚至不惜与美国方面翻脸。

1958年,美国要求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独立台湾的时候,蒋介石甚至直接做出了与美国人决裂的举动。当时,毛主席等我党领导人也正是察觉了这一点,所以最终决定让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的手中,这样蒋介石才能够更好地同美国的“两个中国”的不轨图谋做斗争。而金门马祖则成为了台湾和中国大陆联系的纽带。

“九二共识”之后,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联系变的更加密切,不少台湾人民也选择回到大陆寻找自己的根之所在。

如今,两岸人民来往愈发密切,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早已走向了结束,两岸却依旧分隔。但祖国统一是万千华夏子女共同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更是 历史 的趋势所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海峡两岸终将走向统一。

上一篇

蒋介石什么去台湾的 蒋介石乘什么去台湾

下一篇

世界上还有国民党吗 现在还有国民党吗2020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