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政变历史回顾 非洲国家政变历史回顾图

顺便说一句很多非洲国家是法国捏出来的到现在还是法国的后花园法国也是这些黑人国家。聊到利比里亚就离不开美国因为这个国家完全就是美国捏出来的这点和非洲国家都不太一样。。

非洲国家政变为什么容易成功

1994年4月,南非举行首次多种族大选,黑人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在选举中获胜,该党领导人曼德拉当选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种族主义统治在南非的终结,标志着殖民主义统治在非洲的最后结束。
-------------
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过程首先是从亚洲开始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1945—1949年,民族独立浪潮在亚洲兴起。
在此期间,获得独立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1945年)、越南(1945年)、老挝(1945年)、菲律宾(1946年)、叙利亚(1946年)、约旦(1946年)、印度(1947年)、巴基斯坦(1947年)、缅甸(1948年)、斯里兰卡(1948年)等。在1948年建立独立国家的还有朝鲜、韩国和以色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亚洲90%以上的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亚洲大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本P11,……“有的国家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而大部分国家是通过殖民主义者移交政权的方式和平获得独立的。”)
2、1950—1959年,民族独立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
此期间获得独立的国家有:利比亚(1951年)、柬埔寨(1953年)、苏丹(1956年)、摩洛哥(1956年)、突尼斯(1956年)、马来西亚(1957年)等。50年代末开始,民族独立浪潮进一步从中东地区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蔓延。被称为“沉默地带”的黑非洲开始觉醒,并拉开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的序幕。1957年,加纳赢得独立,从而宣告了第一个非洲黑人独立国家的诞生。接着,几内亚也于1958年获得独立。1958年4月15日—22日第一次非洲国家会议召开,这是非洲人民联合反殖反帝的新起点。
3、1960—1975年,以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为中心,亚非拉地区基本完成“非殖民化”。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由于非洲大陆摆脱了殖民统治,殖民体系的瓦解终成定局。1960年被国际上称为“非洲年”。因为在这一年中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非洲的新兴国家重视各国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在第一、二、三届全非人民大会的基础上,1963年5月22日—26日31个非洲独立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及代表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章程》,成立了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简称“非统组织”),规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非洲国家首脑会议,商讨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防务等方面的互助与合作。会议决定将非统宪章的签字日,即5月25日定为“非洲解放日”。非统组织的建立标志着非洲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
这一时期,亚洲的独立国家体系也在进一步扩大。主要是中东和海湾地区出现一批新兴国家,如:科威特(1961年)、也门(1962年)、南也门(1967年)、巴林(1971年)、卡塔尔(1971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年)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则有马尔代夫(1965年)和新加坡(1965年)。
4、1976年以后,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进入最后扫尾阶段,原来处于托管状态的一些小国和岛国也纷纷独立。
亚太地区诸岛国的独立。在南太平洋,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1万多个岛屿长期处于殖民主义的统治之下,二战后改由联合国托管,随着托管制的结束,这些岛屿国家先后宣布独立,其中除在70年代中期以前已获独立的西萨摩亚(1962年)、汤加(1970年)、斐济(1970年)、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年),1976年后独立的还有:所罗门群岛(1978年)、图瓦卢(1978年)、基里巴斯(1979年)、瓦努阿图(1980年7月30日)等。文莱亦于1984年独立。
加勒比海诸岛国的独立。长期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的加勒比海地区诸岛从60年代起也展开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大部分国家在70—80年代获得独立。如:巴哈马(1973年)、格林纳达(1974年)、多米尼加(1978年)、圣卢西亚(1979年)、伯里兹(1981年)、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年)等。
进入80年代,整个非洲只剩下南部非洲个别地区仍处在殖民主义的统治下。1980年,津巴布韦争得了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人民经过长期斗争也宣告独立。至此,非洲大陆终于清除了最后一块殖民地。
白人种族主义者统治下的南非,虽从1961年起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它奉行种族隔离政策,这种政策是殖民主义的延续和变形。南非人民为废除这一罪恶制度进行了数十年的斗争,国际社会也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进行了制裁。随着“非殖民化”运动在非洲大陆的推进,南非在90年代初不得不实施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政治改革。1994年4月,南非举行首次多种族大选,黑人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在选举中获胜,该党领导人曼德拉当选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种族主义统治在南非的终结,标志着殖民主义统治在非洲的最后结束。
5、 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大批战后新独立的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到90年代末,188个联合国成员中,战后独立的国家占了大多数,这些国家已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非洲国家政变历史回顾视频

部族矛盾、部族冲突是影响非洲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处理好国内和国家间的部族关系是非洲任何一个政府或执政党都不可避免的课题。在人类跨入21世纪之际,在国际社会对非洲问题关注显著增加之时,深入研究导致部族冲突之原因,有助于寻求更有效的方法以解决问题。
一、当今非洲部族状况
据美国人口咨询局所编“1992年世界人口数据表”,当今非洲人口达6.54亿,占全球人口的12.6%。这些人口至少可划分为700多个族体[1](P69),又分布在53个国家之中。这样非洲各国不仅族体复杂,而且存在着民族共同体的各种形态。既有民族过程中处于低级阶段的部落和部落联盟,如南部非洲的科伊桑部落,刚果热带雨林中的俾格米部落和东非的马塞人部落联盟;又有民族过程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现代民族,如马达加斯加的马尔加什族;更有大量民族过程中处于由低级向高级过渡阶段的部族,如肯尼亚的基库尤族、加纳的阿散蒂族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洲大陆部族也不断发生向现代民族迈进的族体聚合,其规模大致有三种:一是以某一部族为聚合核心形成一个现代民族,如以安哈拉人为核心形成的埃塞俄比亚现代民族。二是以少数几个部族为核心形成一个现代民族,如正在形成的津巴布韦现代民族——以绍纳人和恩德贝莱人为核心。三是由众多部族共同聚合成一种无核心的现代民族,如马达加斯加的马尔加什现代民族就是由原先17个部族和90多个部落长期融合而形成的。
我们知道,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过程。虽然,非洲大陆部族已开始向现代民族迈进,但到目前为止,除埃及、马达加斯加等极少数国家已经形成统一的现代民族之外,绝大多数国家仍没有形成像我们今天所称谓的“现代民族”。其结果非洲大陆与其他大陆相比其民族发展水平低得多。其表现形式是:部族数量多而大民族少。据统计,在世界各民族中,人口上亿者有7个,非洲一个也没有;人口上千万者有56个,非洲占有10个;人口上百万者268个,非洲占107个。[2](P68-69)按1983年统计数字,非洲人口上百万的民族(实际上多为部族)占全非人口的86.2%,也就是说,非洲人口中不足14%又分成600多族体。这样约有半数国家在其境内没任何一个部族超过全国人口的50%;有些属于人口最多的部族,在全国人口中也只占20—25%左右。[3](P44)正是这种繁杂的族体构成了非洲部族矛盾、部族冲突的重要历史渊源。
二、部族冲突的原因
1.殖民主义入侵埋下的恶果。非洲既是最早被资本主义侵略的大陆,又是非殖民化最
后完成的地区。长期的殖民统治埋下了非洲部族冲突的祸根。首先殖民者为一己私利,不顾非洲人民历史地理与文化传统,人为地划分边界线。据前苏联非洲专家阿纳托利•葛罗米柯的说法,44%的非洲边界线是按经纬线划的;30%是用直线或者曲线的几何方法划的;仅26%是由河流、湖泊或山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4](P5)这样把某些具有相同文化、历史的部族强行拆散到不同的殖民地,或者把完全不同的部族合并到一个殖民地,其结果不仅使非洲出现“先有国家后有民族”的奇怪现象,而且存在着不少跨国界的部族。
跨界族体作为一个特殊的族体,由于其部族观念、部族情感与国家观念、爱国情感往
往不一致,因而更容易产生部族冲突。例如,边界一侧的部族常把自己的地位、待遇及经济状况与另一侧的本部族进行比较,若认为自己不如边界另一侧的同族,则可能发生两种情况,要么在本国展开斗争,希望得到边界另一侧的援助,像尼日尔的图阿雷格部族,马里北方的图阿雷格部族,多哥南方埃维部族等均是如此;要么大规模转移,投奔到另一侧本族,像科特迪瓦经济发展导致布基纳法索、几内亚等国大批劳工迁入,人数由50年代10万人上升到80年代初的250万人,约占本国总人口的1/4。[1](P68)这样,跨界民族的存在不仅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凝聚力,使之经不起政治波动的影响,而且使得一个国家的政治事件很快波及到周边国家,影响整个地区,更有甚者导致边界冲突。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边界冲突是一典型例子。在殖民时代,索马里的部族被分割到英属索马里、法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之后在西方列强强制下,一些索马里人居住地区又被划入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1960年索马里独立后,要求实现索马里部族统一,于是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发生边界冲突,战火燃起后,大量难民涌入索马里、吉布提和苏丹,人数一度高达200万。[1](P69)这样的战争在非洲屡见不鲜,塞拉利昂内战造成50万难民涌入邻国几内亚、利比里亚,不仅加重了邻国的经济负担,而且直接促使几内亚政局动荡。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加纳与多哥、加纳与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与尼日利亚、尼日尔与贝宁、马拉维与坦桑尼亚等诸多边界冲突也皆因跨界部族而起。
其次,殖民者为维护其统治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蓄意挑起部族矛盾与部族冲突。在南部非洲,英国人和布尔人对黑人各族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他们征服科萨人时,就挑动祖鲁人进攻科萨人,当他们与祖鲁人战争时则利用科萨人为其服务。1879年英国人占领祖鲁兰之后,把这里分割为13个保留地,“把祖鲁人分给13个酋长管,为的是使他们通过自相残杀、互不信任和彼此妨忌,而削弱力量”[5](P86)。而随后“黑人家园”的发展又进一步助长了部族主义势力,并使部族主义仍为南非政治中一个令人关注的因素。同样震惊世界的1994年胡图人与图西人两大部族的大屠杀也与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有着密切之联系。在卢旺达和布隆迪两个国家沦为殖民地后,殖民者采取了“扶植图西人,遏制胡图人”[6](P47)的政策,使得两大部族对立情绪不断滋长,相互间不断发生冲突和仇杀事件。1962年两国独立时,在卢旺达占统治地位的是胡图人,而在布隆迪的则是图西人。从各自部族立场出发,在卢旺达的图西人要改变政治现状,而胡图人则要维持现状;在布隆迪,胡图人要改变政治现状,而图西人则要维护现状。正是这种坚持改变和维护国内政局的斗争,不仅使得两个国家独立后成为非洲国家政局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而且导致世界历史上罕见的1994年部族大屠杀。
2.国家部族政策的失误。勤劳智慧的非洲人民在处理部族关系方面成功者不乏其例,和睦团结的部族政策推动使有的国家从经济困难中走出,如加纳、坦桑尼亚;有的国家步入中等国家的行列,如博茨瓦纳、毛里求斯。而部族关系处理最好的当首推喀麦隆。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则缺乏一个公正、平等、团结的部族政策,其表现如下:
一是政党部族化。从理论上讲,政党是代表某一阶段、阶层或政治集团并为维护其利
益而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而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情况却不是如此。这些政党大多是二战后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由于国内阶级分野和对立不明显,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相当薄弱,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政党的领导人本身就是部族首领或氏族、部落酋长。再加上非洲多部族结构的国家特点,这些都决定了部族利益、部族倾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影响颇大。这些政党无论在领导组织成员构成,还是纲领政策上都具有浓厚的部族主义色彩,从而使政治斗争极易演变成为部族冲突。像肯尼亚支持莫伊总统的卡伦津部族与前副总统奥迁加的卢奥部族之间的斗争,成为肯尼亚30多年来最激烈的斗争,其目的都希望本部族的人上台执政。在索马里、刚果(金)、塞内加尔、多哥等也有类似事件发生。
二是军队部族化。军队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国家机器还未成熟和完善的非洲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掌握了军队,谁就可能攫取国家最高权力。因而在非洲国家中一名校官甚至一名中士发动军事政变并得手的例子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从60年代到80年代,非洲国家发生过240多次军事政变,其中成功的70多次,有11个国家发生过10次以上的军事政变。[7](P455)正因如此,每个部族对军队都相当关注。军队部族化的极端形式便是以军治国,实行军事独裁,这种情况在非洲不乏其例,如尼日利亚独立之后只经历了两届文官统治共10年,而六届军人统治长达20年,可以说,尼日利亚独立后的历史,基本上是军人实行统治的历史。[8](P228-229)同时,由于军队部族化倾向,也使没有掌握军队的部族设法拿起武器,与政府展开武装对抗的内战。1965年乍得民族阵线领导人民进行反政府的武装斗争即是如此。
三是政府部族化。由于对部族认同、效忠往往超过对国家的认同、效忠,所以人多势众的部族往往以政党、军队部族化为手段,谋求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控制权。非主体部族虽然很难跻身国家权力的核心,但是完全可以控制本地区的选票,逐渐形成部族地方割据的局面。这样,在选举中,选票上的部族主义烙印十分明显,所谓民主选举的结果反映的多为部族力量的对比。尼日利亚2000年10月发生导致上百人死亡的部族冲突,就是因为豪萨族与约鲁巴族在中部地区议会互争领导席位而引起。科特迪瓦2000年10月的动乱也是一个例证。可见,政府部族化是导致国家分裂和内战的重要因素。
3.持续的经济贫困化。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非洲多数国家经济开始摆脱自80年代以来长达十几年的倒退,走向恢复和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
然很落后。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言,世界上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3个在非洲,15个
非洲国家食品严重短缺。据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非洲至今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2亿人口得不到正常医疗服务。爱滋病等疾病肆虐,贫困、饥饿、失业、分配不公以及腐败大量存在,成为动乱的温床。在许多国家,贫困和战乱互为因果,形成了越穷越打、越打越穷的恶性循环。塞拉里昂、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均是如此。正是贫困使一些非洲国家陷入了为争夺有限生存空间和资源而无休止的混战之中。据美国人口咨询局编“1993年世界人口数据表”:布隆迪1960年人口为320万,1993年达到580万,国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5人,是非洲人口密度最高国家之一。人满为患及经济滞后的现状,使布隆迪在独立后的30多年中,为争夺土地、就业机会发生过4次胡图族与图西族之间大规模流血冲突。其结果1990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10美元,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利益、资源之争在部族冲突中正在成为越来越主要的原因。这种争夺一方面表现为各方通过战争控制资源,以拓展生存空间,改善自身经济地位;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获取资源,换取维持战争及本身军事存在的必要物质基础。如为争夺钻石、黄金等矿藏,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及卢旺达、乌干达等参战国在刚果东部大打出手;为夺取武器及生存资料,安哥拉、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全力争夺钻石矿区,不仅造成生产力巨大破坏,而且出现了大量难民,以致于在2000年7月的国际钻石会议期间,人们发出了禁止血腥钻石生意的呼吁。
4.国际社会的争夺。非洲国家的部族矛盾和冲突本来属于非洲内部事务。然而不论是
一国之内部族矛盾引起的政治冲突或政权更替,还是国与国之间部族引起的边界战争,一旦某个霸权主义国家认为有利可图,就会趋机介入。其结果是局部冲突扩大化,甚至演变成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1960年刚果(金)独立后,比利时大举入侵,美国操纵的联合国旋进行干预,并挑起部族冲突,使该国在此后5年中一直处于战争状态。1975年安哥拉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旷日持久的代理人战争,正是由于苏联公开干预,大批苏式军火和一万多古巴军队的介入,使安哥拉内战前后长达20年,将非洲西南部这个资源富饶之国破坏殆尽。据不完全统计,百万人死于非命,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00亿美元”[3](P338)。1977年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在欧加登地区爆发边界战争,由于美苏各自支持一方而染上大国争霸的色彩。1994年卢旺达部族大屠杀和布隆迪的部族冲突既有前宗主国比利时的影子,也有法国和美国的明争暗斗。显然,国际社会的争夺和干预是部族冲突扩大化的重要力量。
5.多党制、民主化浪潮的推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演变犹如一场政治大地震,对非洲国家产生极大的冲击和震撼。而面对非洲出现的权力真
空与力量失衡使部族矛盾一下凸现出来,而西方国家推行的“多党制”、“民主化”浪潮犹如打开了的“潘朵拉盒”把全部恶魔都释放了出来,整个非洲普遍发生了反政府骚乱,甚至在一些所谓“橱窗国家”如被称为创造经济奇迹的科特迪瓦、加篷等国也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社会动乱。科特迪瓦总统贝迪埃指出:“民主化释放了活力,参与和创造性的愿望,它又使昔日的恶魔重新钻了出来。”多哥总统埃亚德马进一步指出,由于“不顾一切的、无休止的民主化而导致卢旺达灾难,引导人们无情地去争权夺利,它已重新唤起部族主义恶魔并驱使国家陷入空前的混乱状态”[8](P295)。在“民主化”浪潮推动下,以“部族”主义为基础的政党纷纷出现,权力欲极强的政客都打出了“部族”牌进行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代表各部族利益的政党雨后春笋似的出现,有的国家多达二三百个,少的也有几十个。各种形式的部族冲突此伏彼起,从而成为世界上战乱最多的地区。据统计,1989—1993年非洲先后发生24场国内战争,许多战争仍在继续。其中发生于1989—1990年的“一国四君”彼此残杀的利比里亚内战、1990年开始的索马里内战及1993年国际维和部队对这场内战的卷入,1990—1994年的卢旺达大规模内战,1997年导致门格斯图政权跨台的埃塞俄比亚内战,1998年至今的刚果内战,1999年苏丹、索马里、中非、安哥拉内战,2000年5月塞拉利昂内战等,这一切都与西方国家在非洲掀起的“多党民主”浪潮有着直接联系。所以有人讽刺西方强加给非洲国家的“多党民主”是“只见多党,不见民主”[9]。同时,随着“冷战”结束,对西方国家而言,非洲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特别是由于干预索马里内战的教训,使得西方国家在衡量对外干预时首先把各自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结果非洲的内部冲突对其战略利益不构成直接威胁,轻易不会直接军事干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西方国家又垂涎非洲大陆的丰富资源和市场潜力,所以不愿放弃任何有利可图的机会。因此他们采取在不干预的同时也不放弃的政策,从而使非洲一些部族冲突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如塞拉利昂、刚果(金)均是如此。
正是上述几个原因盘根错节地纠缠在一起,给当今非洲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提
出了极为艰巨的任务。
三、部族种族冲突之后果及其发展趋势
非洲部族冲突形成严重的后果。首先,使经济困难的国家走向崩溃的深渊。作为世界
矿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的刚果(金),多年来部族冲突与内战,成为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经济连年负增长,1990年为-2.4%,1994年达到-7.4%。其次难民日益增多,到处充斥的难民成为人类一大悲剧,成为非洲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也影响到一些国家间关系。据统计,目前非洲难民近1500万。[3](P163)以1994年卢旺达屠杀为例,冲突前卢境内人口750万。1994年大屠杀使50—100万人死于非命,200万人逃亡邻国,200万人在国内背井离乡,换言之全国只有不到40%的居民在原住地。[3](P163)这种难民潮不仅进一步恶化了胡图人与图西人的关系,而且也使刚果(金)东部和坦桑尼亚西北部的部族关系蒙上了阴影。最后非洲部族矛盾尖锐化为西方大国控制非洲国家,干涉各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大开方便之门,使它们有机会利用矛盾,插手他国事务,如美国在刚果(金)、索马里的行动就是如此。
由于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民族发展过程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正在形成之中,在现阶段许多非洲国家的居民的部族意识十分强大,部族意识在一段时间之内仍将深深影响着今后部族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由于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国民素质低下等原因,部族矛盾、部族冲突仍将会时起时伏,甚至会激化。在总体形势趋向缓合的大背景下,虽然一些热点问题降温,但短期内尚不足以形成非洲就此走向全面缓和的结论,所以多数国家走向稳定与局部地区持续动荡仍将是未来一个时期非洲形势的基本特征。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之下,各国将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发展经济上,因此,今后几年非洲以经济利益为背景的部族冲突仍日益突出。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加大对那些有资源、有发展潜力的非洲国家的渗透和争夺,会给部分地区带来不稳定因素。
再次,非洲联盟在解决部族冲突中的作用加强,非洲集体解决争端能力加大,因此由
部族矛盾引起内部冲突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持续时间上都会得到限制,大规模仇杀的情况减少。但是部族矛盾的形式更为多样化、复杂化,并渗透到许多国家、党派、政治生活之中,每当遇到诸如选举或国家重大举措出台,代表部族利益的党派之间仍会激烈较量。
总之,非洲形势在未来几年是大体趋于缓和,局部依然动荡。非洲大陆要实现由全体国家参与的和平与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采取得力措施以淡化地方部族主义情绪,引导全民加强国家意识;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无疑为非洲各国政府明智之抉择。

上一篇

为什么喝水就想小便 我一喝水就想小便是怎么回事啊

下一篇

非洲国家政变原因分析 非洲国家政变原因分析图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