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为什么不喜欢邓华

最佳回答2023-08-19

1959年7月,邓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扣上了彭、黄反党集团“军事俱乐拿渗改部成员”的帽子,被错误地撤销了党内外职务并转业地方,离开了他战斗多年的军队。 据说林彪有话:邓华留在军队是个危险人物。邓华曾两度在林彪手下任职达十年,不能说未得到过林的器重,但邓华常有意见与林相左,使林深感不悦。尤其是朝鲜战争后,彭德喊睁怀声望日高,林彪很不舒服;邓华与彭总合得来,林也很不舒服,时机一到,便开始下手打击。 “文革”之初,邓华又受到了残酷批斗,被关进“牛棚”。 1977年8月,邓华重新回到军队,出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3月20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向中央军委和党中央提交了关于“邓华问题”复查的结论报告,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个报告——解放军总政治消判部于同年5月7日向全军发出了《关于邓华同志问题复查结论的通知》。就在当年5月,邓华从广州返回北京途经上海停留,因感冒导致肺气肿发作又引起并发症,病情很快恶化,7月3日,邓华在上海与世长辞。

林彪为什么不喜欢邓华

其他回答(2)

育儿心课堂 回答时间:2023-08-19

“美军已经越过了三八线,过了三八线以后过不过鸭绿江?”

这句话,是毛主席在知晓美军攻打朝鲜之后发出的拷问。

毋庸置疑,美帝国主义的野心绝不止于此,朝鲜也不会是他们最后的目标。

所以才有了接下来毛主席的这句名言: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在入朝作战前夕,中央决定派一支部队在东北地区进行布防,这支部队担任着守护东北和随时支援朝鲜的重任。

中央最初拟定的部队将领人选是革命老将黄永胜。谈蠢孙

可就在此时,林彪却突然对将领人选提出了质疑,还指名让另一个人代替黄永胜。

林彪推荐的这个人是谁?在林彪眼里,黄永胜为何不能胜任这个将领的职位呢?

朝鲜战争前夕,为了做好万全的战斗准备。

中央决定派出作战经验丰富的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前往东北,充当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出发支援朝鲜。

因为第十三兵团的司令本来就是黄永胜,而且他是一个资历很深的老将,所以中央就决定派他作为将领。

可是就在最终会议即将发布任命的时候,林彪却突然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他觉得黄永胜固然有能力,有本事,但是此次作战事关重大,黄永胜并不是那个满分人选。

临阵换将不仅是兵家大忌,也是对原将领不信任的一种表现,为什么林彪会提出这样的想法呢?

这还得从黄永胜自身说起。

黄永胜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里勤奋好学,表现优异,多次立下过重大功劳。

在秋收起义的时候,黄永胜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国民党下一步的动向。

但此时的他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到底是直接果断出击还是等向上级汇报之后再做决定呢?

虽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第一天职,凡事都需要汇报,可战场上的时机是稍纵即逝的。

百般权衡之下,黄永胜还是决定立刻出击,结果大获档颤全胜,截获了敌军的大批物资。

毛主席在知晓战斗结果以及经过之后,对于黄永生当机立断的决策给予了高度赞扬。

毛主席说道:“打仗就是需要随机应变,千万不可以恪守死板。”

黄永胜的“永胜”二字,也是这时候在毛主席的建议之下得来的。他本名叫黄叙全,永胜二字则代表着永远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后,黄永胜担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副团长,还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阻击日军的援军。

1940年他还曾指挥四个连的正规军和民兵击退日军三千人扫荡。

即便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黄永胜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7年秋,他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的司令员,参与了东北秋季攻势,并取得三战三捷,歼灭国军四十九军。

可以说从以上种种表现来看,黄永胜确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将领。

但作战向来都是一个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的过程,各个岗位战友之间只有互相信任,彼此配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取得战争的胜利。

林彪撤换黄永胜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那就是曾经让林彪非常失望的,由黄永胜参与的辑安之战。

当时的林彪志在必得的要让东北野战军彻底吃下陈诚的第84师,林彪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非常看好的黄永胜。可林彪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黄永胜在我军优势大于对方的情况下,把这场碾压局变成了击溃战,敌人成功从我军包围之下逃了出去。

在林彪看来,或许黄永胜缺少那么一点谋略和大将风度。

黄永胜还有一个让人广为诟病的事件就是1946年的承德保卫战。

当时的热辽纵队主力配合杨得志等人打击敌人,先后在平泉,桲罗树展开了战斗,成功阻止了国民党部队的进一步推进。

当时的黄永胜恰好是热辽纵队27旅的领导,可他自己却没有亲自参加指挥战斗,而是让丁盛带队伍应战,自己则退到含链了赤峰。

黄永胜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热河前线指挥官兵们的极大不满,所以军队内对于黄永胜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黄永胜的作战能力确实没问题,可是统筹协调部队成员,力求精诚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综合实力方面,黄永胜确实有待改进。

可见林彪提议换掉他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邓华之所以能够成为率先入朝作战部队的指挥将领,主要是因为林彪的大力推荐和罗荣恒的鼎力相助。

本来林彪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大家还有所顾虑,但是关键时刻罗荣恒却投出了赞成票。

他曾是四野的政委,在队伍里名声很好,威望很高。他既然都支持了撤换黄永胜的决定,那么邓华顶替黄永胜一事很快就得到了通过。

都说出身决定人的很多方面,邓华就是一个在开明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高素质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正面例子。

还在读中学的邓华就已经有了家国情怀,积极参加学校里的爱国运动,思想上也一直坚定地信奉共产主义。

“青年人应当舍身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涂炭!”

从1927年加入共产党之后,邓华先后参加过湘南起义,到过井冈山,还参加过长征和多次反围剿活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邓华以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的身份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

后来,还和宋时轮一起为开辟冀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后的邓华远赴东北地区,相继担任过沈阳市卫戍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和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众多职务。

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是林彪,罗荣桓非常得力的战将。

英雄惜英雄,邓华的军事敏锐度和判断力,有时候甚至连林彪都甘拜下风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面临着攻克锦州、榆关、唐山等诸多难题。

在中央指示下,东北解放军于9月份正式发起了辽沈战役。

我军先是拿下了锦州至唐山段,紧接着又攻下了兴城、锦北,彼时的锦州已经是一个“孤家寡人”了。

虽说除掉了锦州的左邻右舍,但是锦州内部至少有国民党部队10余万人。

再加上坚固的防御工事,要想一举拿下锦州并非易事,而且还要提防赶来的援军。

林彪面对这种棘手情况,最初制定的战略方针是集中兵力攻打援军(大概7个纵队的兵力)。

再分派出另一股力量全力攻打锦州(大概4个纵队兵力),这样的排兵布阵也可以理解为阻援为主,攻锦为辅。

但当时身为第7纵队司令员的邓华,却和林彪有着完全不同的战略意见。

他觉得应该派出大量兵力,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全力夺下锦州(至少6个纵队)

邓华之所以敢大胆提出此战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觉得如果可以率先拿下锦州,那么依靠锦州易守难攻的地形再去对付援军轻而易举。

可如果把战略重点放在阻拦援军身上,那么一旦锦州迟迟拿不下,很可能把已经形成的逐个击破的有利局面毁掉。

林彪当时在听到邓华的建议以后并没有做声,没有人知道他最后是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还是会采纳邓华的建议。

战役正式打响之后,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拿下了锦州,整个东北终于获得了解放,迎来了光明。

其实林彪在战斗开始前还在犹豫不决,后来还是中央给他下达了命令,必须集中主要兵力攻打锦州,切不可本末倒置。

虽然事实证明邓华的战略想法是正确的,但是林彪并没有一丝不悦,反而从心底敬佩起他的战略智慧。

想必,这也是林彪愿意推举邓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而在入朝作战之前,邓华曾主动找林彪进行了一次谈话,他十分详细地描述了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的作战风格和指挥技巧。

很显然,邓华提前做了大量的功课。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谈话过后林彪更加坚定了推荐邓华的决心。

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此次情况非常危急啊,你需要带领十三兵团随时准备赴朝作战,一定要拼尽全力,不能丢四野的人,更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邓华自然知道这个任命的重量,也知道党中央是信任他,才会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

随后,邓华就用一声掷地有声的“是”和一个标准的军礼,给予了林彪肯定的回应。

而实际上,邓华有着统揽全局的魄力,也有和战友领导融洽相处、默契配合的能力,他就像是个完美无缺的五边形战士。

赴朝作战,舍他其谁呢?

在被任命为第十三兵团司令员不久后,邓华就向中央军委起草了一份报告,报告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对于朝鲜战局的分析和看法。

“因为朝鲜战线在南侧方面较为绵长,所以美军很有可能会利用自己在海军、空军方面的优势在东、西海岸展开作战。”

朝鲜人民军的海军力量和美军相比就像是蚂蚁和大象,更何况朝鲜三面环海,这更给朝鲜人民军的防守抵御增加了不少难度。

毛主席在看过这份局势分析报告之后,十分赞同,在接见邓华的时候还专门提到了这一问题。

他叮嘱邓华,我们现在是要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仗,和美军硬碰硬不是对手,所以我们一定要挑它的弱点进行攻击。

邓华的想法和主席不谋而合,他紧接着也补充了很多。

美军有备而来而且装备精良,如果从正面强行突破获胜的希望非常渺茫。

但是美军也不是没有弱点的,被切断联络就是他们的致命伤,因为这样一来美军的现代化设备就无法奏效,无法进行协同作战了。

而志愿军从多年游击战当中积攒到的经验,就是擅长穿插、渗透,切割。

只要志愿军掐断美军的优势并顺势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获胜的希望将会非常大。

在听完了邓华一席话后,毛主席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邓华已经把自己想要在朝鲜战争上应用的战略思想完全参透了,看来他为了这场战役真的用心良苦。

因为邓华战前已经对美军有了充分的了解,他知道美军狂妄自大,于是便利用他们这一心理,多次出其不意痛击美军,一连取得了多场战争的胜利。

邓华的表现让彭老总非常满意,同时也为后来彭老总回国治病把总司令职务交给他代理埋下了伏笔。

1951年7月,第一次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邓华作为志愿军代表出席谈判。

中朝方面提出以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可是美韩方面却得寸进尺。

竟然要求让出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补偿,简直是荒唐至极。

谈判陷入了僵局,邓华作为谈判代表很快就对敌我双方控制区域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最后他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就地停战。

这一方案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比较公平的,而且也得到了我国领导人和美韩方面的同意。

但是美军还在协议里补充了一条,那就是一个月之内不签字,双方需要以最后的实际控制范围作为分界线。

可见美韩方面并不甘心就此停战,还存有一丝幻想,想要再来一场逆袭。

其实早在之前,志愿军就已经定下了要在9月份的时候发动反攻。这一次的目标,就是要拿下三八线以北的敌军控制区。

但如今在停战谈判开始的背景下发动战役并不是最好的时机,不如以逸待劳,等待敌军主动进攻,到时再来个漂亮的反杀。

于是邓华立即把自己的建议向彭老总和毛主席做了汇报,经过商榷之后,他的建议被予以采纳。

结果正如邓华所预料的那样,敌军在9月份发起了“秋季攻势。”

志愿军则有条不紊的进行了反击,最终取得了歼敌79000人的巨大胜利,邓华再一次用他超凡的战略智慧为志愿军赢得了先机。

1952年10月14日,作为志愿军代理司令员的邓华,指挥展开了朝鲜战场中惨烈而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4万余名战士,面对联合国军6万多人以及3000多架飞机、300多门大炮和170多辆坦克,坚持抵抗了长达43天。

在上甘岭这块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相互拉锯撕扯,反复争夺阵地多达59次。

而这块土地也遭受到了5000多枚炸弹和将近200万炮弹的残酷洗礼,放眼望去土地尽成了焦黑色,山坡厚度甚至都明眼可见的削减了。

战争虽然惨烈,但面对着敌我双方力量的巨大悬殊,志愿军还是成功守住了阵地,这场战役也成为了坚守防御战取胜的典型案例

时间来到1953年6月,此时的朝鲜战争已经快要接近尾声了。

美军面对着国内外诸多压力已经不打算再苦苦挣扎,停战谈判也很快提上了日程。

可就在即将签署最后停战协议的时候,又陡生变故。

南朝鲜领导人李承晚不甘心就这样无功而返,坚决不肯在停战书上签字,还扣下了朝鲜人民军大量俘虏。

面对李承晚的垂死挣扎,志愿军的应对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把他打服,把他打回到谈判桌上来。

1953年7月13日,金城反击战正式爆发,邓华担任这场战斗的总指挥。

志愿军用1900多吨炮弹打开了金城的大门,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还把战线成功向南推进了160多平方千米。

这场战争浇灭了李承晚的最后一丝希望,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乖乖接受现实。

停战协议最终于7月27日得以签署,而金城战役则是促进停战协议签署的一针强大推剂。

除了在朝鲜战场上的丰功伟绩以外,邓华在抗美援朝过程当中还有一件令人佩服的事。

1951年春天,在陈赓和宋时轮相继入朝以后,考虑到这二人都比自己更有威望、资历更深,于是邓华主动退位让贤。

让陈赓和宋时轮分别担任第一、第二副司令,而自己则担任第三副司令。

彭老总在收到邓华的请求后深思熟虑,最后觉得还是要保留邓华的职位,于是果断拒绝了。

后来邓华又再一次向毛主席提出让位的想法,结果还是同样被驳回了。

在毛主席和彭老总眼里,邓华是一个心思细腻、有眼光有谋略的称职的将领。

他们对于邓华的能力和水平都非常认可,自然不愿意让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退位。

参加朝鲜战争时的邓华才43岁,正是挥斥方遒,大有作为的好年纪。

而邓华也确实没有辜负党中央对他的期望,在朝鲜战场上带领志愿军百万雄狮力扛劲敌、无所畏惧,书写出了中国军队和新中国的别样风采。

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邓华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前他临危受命,承载着毛主席、党中央以及全国人民对他的殷切期许,带着莫大的压力迈上了朝鲜战场。

在战争中他敏锐机警、详略得当,凭借着超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佳绩。

打出了属于新中国的坚毅和风骨,是这场“立国之战”的大功臣之一。

选择邓华做将领,明智之举。开国上将,果然名不虚传。



妥神说游戏 回答时间:2023-08-19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师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入朝参战,可就在入朝参战前几天,林老总竟然把原十三兵团司令员换成了十五兵团的司令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志愿军开拔前,林彪提出了将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和第1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对调,众人得知后感到非常诧异,马上部队就要出发了,你这边突然把主帅换了,容易导致士气低落。随后林彪就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黄永胜和邓华都是非常优秀的指挥官,在我四野履历战功,黄永胜作战勇猛、敢打敢战,是一员猛将,邓华打仗喜欢用脑子、做事细心、大局观强,是一员智将。这一战是我军第一次面对美军作战,首战必胜能激发我军士气,因此第13兵团还是由更加老练的邓华同志担任比较合适,大家听到林彪这一分析,随后在四野前政委罗荣怀和四野前参谋长刘亚楼都纷纷表态下,中央赞同林彪的建议并让15兵团指挥人员和13团指挥人员对调。
邓华和黄永胜册喊对林彪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从领导上来看他更喜欢黄永胜这种听上级命令的部下,邓华作战统领全局,更能应对突发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入朝作战,需要指挥官有大局观,可以应对相应突发状况。到底是因为邓华有什么样的表现,得到了林彪对他的青睐?
1947年时林老总清姿桥带领部队向哈尔滨撤退,杜聿明带领五个军对其穷追猛打,追的最凶的就是有着赵子龙师的蒋式整编25师。邓华巧妙设计,全歼了这股敌军,并活捉了该师师长贾正谊,成功解了林彪的围。另一件事,就是攻打四平,林彪让邓华和李天佑拿下四平,当时的邓华战前就考察好了,并向林彪做出反应现在兵力不足以拿下四平,结果部队奋战14天,也没有攻克四平。战后讨论上,林彪多次做出检讨:这个城市没有打下来,都是我的责任。这次战争的失利,让林彪正式认识邓华的军事才能,同时对邓华影响深刻。
志愿军入朝参战,在10月25日与敌军遭遇,并在东、西两线同时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随后开展5次战役,并把联合军赶到三八线以外,使战争的主动权牢牢的握在我方的手里。
在这5次战役中,志愿军使用了“故意示弱、诱敌深入”的方针,为了完善这一方针邓华不止一次和彭总商讨完善作战计划,这一方针取得胜利凝聚着彭总和邓华的心血。邓华冷静和独到的军事眼光得到了彭总的器重,多次重要作战和作战方向都有他参加的身影,不久后就担任了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也就是彭总的副手。
在当时我方全面占优的情况下,我方制定了第6次战役,准备将联合军打回三八线以南地区,随后邓华建议取消第6次战役,并说,现在不适合大规模的进攻,最好是战术上的压制,使得对方只能让谈判继续下去,不敢对我方发动全面进攻,最后彭总接受了邓华的建议,没有进行第6次战役。事实证明邓华这次建议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他避免了我军再一次的伤亡,也没有让敌方占据到任何优势。
1952年,彭总回国休养,同年6月邓华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和政委,负责统率全军工作。随后志愿军就迎来了抗美援朝中,最重要的一战“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是围绕着597.9和597.9高地争夺,作为志愿军司令的邓华冷静的应对联合军进攻,并指挥着志愿军击退联合军900多次冲锋,历时43天带领数万士兵取得上甘岭的胜利。1953年,邓华指挥金城反击战,这场战役也是志愿军唯一一次战役规模的阵地进攻作战,在邓华的指挥下采用环形防御体系,志愿军20兵团全歼南朝鲜首都师,共歼敌52783人俘虏2836人,击落飞机85架,缴获火炮和各种枪械数不胜数,战役用时15天,这场战役一直打到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才停止。
1953年7月27日,邓华代表志愿军签订朝鲜停战协议。至此2年零9个月抗美援朝到此结束。
历史 证明了林彪“临阵换将”是正确的,邓华将军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并在朝鲜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成功迫使联合军停战。德才功绩三军敬,革命红花万古答猛鲜,这是邓华将军的真实写照。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要缅怀他的事迹,学习他的优秀品质,继承他的革命精神。

为什么韩文怎么说 为什么的韩语怎么音译

该问题还有3 个回答,点击查看

为什么这么对我用韩语怎么说,基础韩语学习(一学会韩语),什么摸或者摸噶(加多一个为什麽说为er)为什么?无为?怎么了?为古类怎么回事?温泥里呀?怎么怎么办哦提开你说什么?木孙素里啊?真的虫么儿(,婷姐韩文怎么说最新婷姐韩文怎么说QQ,《老师怎么说学生才会听》为教师提供了解决这些教学问题的锦囊妙计有效的沟通。

为什么吃木耳胃疼 吃木耳为啥会胃疼

该问题还有3 个回答,点击查看

真的“中毒”吗,避开3个禁忌,吃木耳肚子疼怎么回事,吃木耳会拉肚子,原来是这么回事赶紧告诉身边,吃木耳胃疼是什么原因大众养生,食用木耳后胃痛可能是由于平时脾胃虚弱而黑木耳又属于一种难消化的食物食用后易伤脾胃脾主运化胃主收纳脾虚运化功能减弱食用后不能及时消化可引起胃部疼痛。

下一篇

王军为什么喜欢郭美美 王军为什么给郭美美买房

相关问答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