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通永老和尚 峨眉山通永老和尚法语

解放前在峨眉山開悟其悟境得到聖欽大和尚(早年在揚州高旻寺開悟者掛“破參牌”)、袁煥仙先。上通下永老和尚是當今峨眉山德高望重、可謂現在峨眉山“鎮山之寶”級別的高僧。。

峨眉山通永老和尚一心念佛开悟管用

儒林外史中萧云仙救下老和尚的过程:

老和尚要去访问峨眉山,顺便看看郭孝子。路上遇到了劫道的赵大,因赵大以前被老和尚赶出过山门,怀恨在心,要害老和尚。一个卖酒的老妇人指了一条生路,让他去找附近的一个少年。

能救老和尚的这个少年是萧昊轩之子萧云仙,他跟随老和尚返回庵里,用弹弓射伤了赵大,背着老和尚逃出来。

峨眉山通永老和尚

萧云仙的人物形象

萧云仙是个富有正义感,惩奸除恶,一心报效国家的人。他练得一手武艺,打瞎了食人恶僧的双眼,救了甘露僧的性命。

之后他前往投靠征剿生番的少保,为皇上效力,逐步实现从“义”到“忠”的成长,后面其在青枫城改革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是他治世的理想的实现,同时也是终结。

最后被朝廷责难下来,令他赔偿因修城所需的费用,却落得倾家荡产的地步。表现了作者对当时朝廷讽刺,以及对萧云仙这种陌路英雄的慰藉以及赞扬。

峨眉山通永老和尚一心念佛开悟

凡人亦圣人 圣人亦凡人
南怀瑾生于战乱,生平不乏传奇,临终前,他提笔写下的最后两个字却是:平凡。大师南怀瑾言:我这一生,一无所长,一无是处
他这不是低调和假谦虚,而是在传统文化和正法实相之前,人确实渺小得如海中泡沫,不值一提。
也正是南师放下“自我”,维持如此“空性”状态,他才离实相和正法如此之近,又与普通大众如此亲近。
近日来学国学的功课是看《先生南怀瑾》,虽然前两次都是泪满襟地看完纪录片,但这次带着疑问第三次观看,让我陷入更深的思索和感悟。
1. 恩生于难 觉醒之钟敲响: 无论佛陀、耶稣、老子、孔子皆生于“难”时,是时代的召唤与感召,让圣贤之人以凡人之躯,在自己获得实证并获得大智慧后,救助教育“迷失”的人们找回内在真正的自性。
老师解析 : 表面上看战争打乱了南师生命的节奏,其实给了南师更好的生命转机,将不顺的心态,化烦恼为菩提
南师一生坎坷曲折,尤其是经历了二战日军侵华时期,他参军多年回来后仅寥寥几句,其余一概不提。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尤其看到民族同胞们的热血抛洒,他认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信念都没输,但输在了武器不如日军,可想而知对生命的惨烈无奈救治无果的悲凉唤醒追南师追寻生命救赎的更高境界,所以他所经历的难(尤其是战争让他看到刻骨铭心的众人之难)引导他转向内在的探索之路,也感召来他真正的恩师袁焕仙。
我的感悟: 比起圣贤们的坎坷与灾难、战争时期的悲惨与艰难,我们个体那点“痛苦”实在是轻如鸿毛,我们生活在国强民富的和平年代当珍惜大好时光,更当奋发图强,勇挑重担,肩负历史使命,开启智慧,传承文化,为后人造福田。避免落后挨打的历史重演,更不能让民族乃至人类的文化断层啊!武器不如人,实乃智慧不及人,敲响了国人的警钟,让更多有识之士呼唤人们去觉醒。
2. 传奇经历 因缘际会之时 : 南怀瑾一生老师众多,但他在关键时期遇到了真正的恩师用高明的教化方式来开启他的无师智、根本智。
遇到恩师之时,恰逢南师求仙问道、求知若渴但又心高气傲之际。袁焕仙用向南师学太极拳之由交往,最后南师成为其弟子,并协助老师办了维摩精舍,师徒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对话精妙绝伦,收录整理为文字《维摩精舍丛书》。
【遇到袁焕仙之前背景】只因在此之前,早在20岁前,南师已拜师80余人。一日,他上山寻访道中高人,又欲拜师,却被对方及时制止:“不要拜我,我知你已另有名师。但看在你诚心请教的份上,我可以传你两点:第一,任何事,轻松对待,将精神收进来,比放出去要管用许多;第二,心脏只有拳头大,把痛苦、烦恼和悲伤丢出去,才能健康长寿。若能做到这两点,你这一生必然前途无量、后福无穷。”
南怀瑾与袁焕仙
1942年,袁焕仙在四川灌县(今成都都江堰)灵岩寺主持“灵岩禅七法会”,会聚圈内群贤如钱穆、冯友兰、朱自清、蒙文通、牟宗三、唐君毅等到山讲学论道,形成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群贤论道、传授儒佛道三家之学的奇观。
也正是在此“禅七法会”期间,袁焕仙遇到了南怀瑾。据相关资料,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到灵岩寺游玩,正好遇到袁焕仙出关。两人见面后,袁焕仙说:“我听说你武功很高,会太极拳,我向你拜师啊。”南怀瑾谦虚一番后,也就认真教袁打太极拳。但袁焕仙的太极拳没有学成功,南怀瑾反而拜倒在这位大禅师的门下。
我的感悟: 一切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南师与袁焕仙在灵岩寺的相遇是机缘成熟时。也是南师作为正报,其内心的愿力感召来这样的恩师(依报),反之亦然正报的恩师等到了传承的依报弟子南师。而所有这一切又早在多少年、多少世之时皆由阿赖耶识种子(善业)注定其果报在那个年代,而且并未结束,正在继续因果循环ing……
3. 出家阅经 通禅开慧只为 返俗许愿延河山
灵岩寺盛会后,南怀瑾正式辞去军校教官职务,到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 法名通禅 ,“大坪五通”之一,僧衣加身,参修禅学,遍读大坪寺所藏的大藏经三藏12部及其他梵文佛典。之后,又到成都五通桥多宝寺闭关潜修,寺内僧人时常会看到南怀瑾在松林中舞剑练拳。在研习藏传佛教时,贡噶活佛在成都大慈寺为南怀瑾传授了显密大小戒律,并为他书写藏文传法传戒的证书。南怀瑾终修得大成。
能让他有如此魄力、毅力、行动力去出家闭关多年阅《大藏经》,并发大愿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致力于传播。
出家前,他当着僧众立下志愿,希望将来出关,能够弘扬三教百家。1946年,还俗的时候还写了首诗,叫“ 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
闭关结束时发愿
1. 向菩萨请求,我在这里闭三年关,也向山神、诸佛、龙天护法打个交道,如果 我所得的、所证的这个佛法是真的,请给我一个证明! 如果是假的,就不给我证明,明天我就下山,佛法无灵。
2. 我闭关出来,有一个愿望, 不管我出家、在家,弘扬正法 !
3. 同时, 一手扶持儒家,一手扶持道家,弘扬人类文化,就是这个愿望。我生生世世都是这个愿望,如果做不到,下地狱,能不能给我一个证明 ?
我的感悟:
名号通禅,可见其当时志愿乃通晓禅机,通达正法实相,明心见性,开启大智慧;而闭关三年阅经后的三个证明以及发愿,是南师已将“自我”彻底放下,为正道、正法之载体,去完成非出家人之毕生使命,这也是符合时代人类发展的特点,只为让更多大众能接触到儒释道文化和转变观念,放下分别心和见取见、戒禁取见,回归内在那颗真心。
事实上只要“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时的光和巨响都是在回应人心、回应愿力,回应这个世界、甚至通达宇宙三千大千世界。
我这话一讲,大家听到空中一声“嗤──!”那些老和尚,睁着眼睛都吓住了,噢!赶快合掌。那个照明是有声音的哦!在峨嵋山的高山上,也没有日本的飞机来,空中忽然亮起来了,“嗤──!”四个字--声如裂帛,好像一块大布撕开一样,“嗤──!” 一片光明 ,整个罩住了。很久喔!二十几分钟不动,整个峨嵋山亮了。我说,你们看,佛法是真的吧!??!这些老和尚跪下来,不只对着光,还转过来向我拜,“菩萨!肉身菩萨来了!”我也赶快起来,向诸位老前辈致意。为什么通永师父,你们都见过的,看到我,“哎!老师是菩萨呀!”
这一下,我看到了,我就合个掌,谢了!证明有这个事,就在这里闭关了,我说我的愿望如此,但是,我当时讲了一句话,“你们注意喔!在座的自己人,如果明天泄漏一句话,说真有这个事,当场就死,不准泄漏!”所以通永法师到现在都不敢讲,看到我一直恭敬,为么这么恭敬?一方面我带领他打坐修行,一方面他感谢我,他都一百岁了,还不敢说。
为什么?你们注意看啊!《五灯会元》、《指月录》,你们翻开看看,有个嵩岳元?禅师,东岩寺的山神来皈依他为师,现过这样的神通,元?禅师当场吩咐。你们可以翻开书去看,因为我爱看这些而跟你们讲,《五灯会元》、《指月录》看得太熟了嘛!元?禅师吩咐弟子,不准说喔!那个东岩庙山神最后要求给他显神通,元?禅师说不要啊!但是他皈依了师父,一定要表示一下神力、神通,鬼神真有的。师父给他逼得没有办法,说道:“我这边山上一棵树都没有,而对面山上有那么多大树,你有神通,就给我移过来,就是这一点。”山神说:“好!你们夜里不要怕!”一夜风雷,早晨起来,对面山上一棵树一根草都没了,全都移到这边来了。元?禅师就吩咐弟子们,出去不准说,任何人泄漏了,他讲了四个字我很深刻,“人将妖我!”读古文要看懂,就是说,别人会说我是妖怪了,有神通,“人将妖我!”所以书要读懂。
对这一点我印象很深,所以当时我看到这个,说:“你们不要说!下山以后,如果说了会死人。”这样我就可以闭关,就震住了。但是我三年还没圆满,差几个月,山下来人警告我,侍从室的蒋XX来,说:“赶快下去,转移一个地方,这些和尚靠不住啊!会妒嫉你,我们兵都在下面,也不能派兵在你关房外面,人是很讨厌的。”所以我就转下来,再到五通桥闭关,而准提法就是在五通桥得的,有这个道理。这些我都没有跟你们讲。
我讲这个故事干什么?你们不知道,我这个人不搞这一套的。我现在九十几了,我怕我的三个愿力不能完成,现在还没有半个接手的人。我怕我落在袁先生讲的话,所谓“空落在先师之谶”,我的老师袁先生也走了,“先师之谶”,谶语!他当时怎么讲?“怀瑾啊!告诉你,我可以走了,因为我有了你,够了!我看你将来一辈子,像你自己一样的,半个都找不到,你惨了!”当时好像普通的话,现在我真有点害怕,这个交代不下去。
离开大陆,去台湾
还俗以后,南师大概47、48年去过台湾,当时回来以后,想请太公跟家人一起到台湾去,安顿下来,主要是在战乱的时候可能想要更加安稳。太公他可能不想拖累爷爷,就拒绝了。1949年爷爷只身去了台湾。
1955年初版《禅海蠡测》封面封底
那时的台湾,文化生态一片狼藉,当时有日本的禅宗和尚宗演、居士铃木大拙,去美国弘扬禅宗,声望很高,还批评中国学者不懂禅,就有人劝爷爷执笔中国哲学史的禅宗部分。
当时爷爷在台湾娶了另外一位奶奶,家中等米下锅,他一脚推摇篮,一手抱孩子,另一只手写书,每天写六七千字,三个月下来,写了几十万字,出版了《禅海蠡测》。
他自己曾说过,他并非学者,只是读了各式各样的书,又学了不少杂家的学术,因而希望把自己的所知所学用在社会上。
【背景资料】
袁焕仙
袁焕仙(1887-1966)居士,是民国时代四川的宗门大德,他在成都都设立「维摩精舍」,聚众讲学修禅,度化一方,四众共仰。他门下弟子众多,各有成就。一九四九年(民国三十八年),国民党政府迁台湾后,首在台湾讲《楞严经》,聚众讲学弘法,创立老古文化公司,出版佛教典籍的南怀瑾居士,就是袁焕仙老居士座下的上首弟子。
中文名
袁焕仙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887
逝世日期
1966
人物关系
南怀瑾
学生
人物生平
袁焕仙居士,一号世杰,四川省盐亭县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生。少小聪颖隽逸,善于谈论,幼读儒书,兼习制艺,十三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民国初年(1912年),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历任越隽县(今越西县)知事、二十军监督及军法处长等职。[1]
民国十五年(1926年)四十岁时,感军阀割据,世局混乱,慨然弃官,潜心释典。曾师事吴兴吴梦龄先生谘决心要。尤好宗门,十余年间,行脚参访,曾参叩苏州道坚和尚,教以切实苦参一个话头。他阅宋慈明楚圆禅师公案,因发疑情,遍问丛林老宿,不能得解,愤然掩关于成都什方堂,参「德山晚参不答话」话头。逾月,形容枯槁,而精进不已,一日于坐中闻启扉声,忽然打破疑团,自此机辩无滞。时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袁焕仙居士口授
潜心释典
修建庙舍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他与同道潼南傅真吾、大竹萧静轩、巴县朱叔痴、荣县但懋辛、山西贾题韬等,在成都提督东街三义庙建成「维摩精舍」,公推袁焕仙居士驻舍主法,由傅真吾主管财务,贾题韬主管「学部」,负卖研究。川中雅好禅学的居士,纷纷会集于精舍,依焕仙学禅,官员仕绅,多有请问。执门弟子礼者,除南怀瑾、杨光代、徐剑秋、伍所南、田肇圃、范天笃、王乃鹤、杨介眉、吕寒潭、黄人俊、饶盛华、邓岳高、许建业、冷笑岑、曾鹤君等居士外,还有峨嵋山大坪寺释通宽、释通永、龙门洞释演观、广东南华寺释曼达等。
护国息灾法会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禅门尊宿虚云老和尚莅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法会。成都诸禅侣闻风向往,共推昌圆法师及袁焕仙居士为代表,往重庆礼请虚云老和尚到成都弘法,昌圆法师因病未能成行,袁焕仙居士携徒南怀瑾赴渝。临行前一日,同门友好会集送行,而对怀瑾曰:此行到陪都,必有一番议论,希望你能记录下来,回来的时告诉我们,南怀瑾曰诺。由重庆返回,怀瑾详记经过,以信函向同们友好报告,信中称:
信函
某某足下:怀瑾侍焕师车行两日,乃抵陪都,与虚老过从五日,前后数谈,益知作家相见,备极平常。不但未逞机锋,更无所谓棒喝也,使非兵连祸结,丝忽朕兆都难寻讨。谚曰:大智不肆口,大拳不弄手,不其然乎。纵有一二缀四连三,然亦击石火闪电光者矣,知注特及。明日焕师偕吴先生适钧、孔先生阵云、南渡谒虚老于狮子山之慈云寺,盖救国息灾法会,亦设坛于此也。吴孔为焕师介绍弘伞、显明二师,二师者,密迩虚老者也。且以刺和诸方请牍托代进,二师诺之,手去久之,虚老命侍者廷焕师往及室,焕师伏地胡拜,虚老扶之起而看坐曰,老居士甚可不必也,焕师坐通来意,然未一言及佛法禅道。虚老曰:老居士来意余己知之,老居士不为自己而来,是为众生而来。焕师笑而摇首曰:不是不是,旋辞去,虚老门送,怀瑾退,此第一则会语也。越日,戴先生季陶,与焕师晤于法会之客室,焕师曰:蓉中诸君子,渴望虚老一临彼问,仁者能一劝驾否乎?戴曰:虚老高年,刻又奇冷,且五十日法会,波波疲惫已甚,鄙意听之如何?焕师曰善,然虚老宾省之念固未斩也。滇主席龙云以代表来迎,赴蓉之议乃寝,盖到蓉必及滇,于事于时都不可也。于是焕师乃邀弘伞法师持语虚老曰:五十日法会,和尚未拔一人,成都佛子甚为精进,倘到彼,虽曰不得巨鳌,然小鱼尾尾必多吞饵者。伞师持似,虚老笑曰:虚云老矣,钓且无,虽小尚不奈何,况巨邪。伞师复闻,焕师曰:苦、苦,倘有钓,成都抛纶者固多,不必和尚也。此第二则背语。
领悟
法会毕,虚老邀焕师夜谈,怀瑾侍:且曰法会已终,彼此无事,可以冲冲壳子,甚不必拘拘律仪也。焕师曰善,虽然,和尚西来,君虽明惜相非良辅矣,五十日法会波波,未免水里画纹,空中书字。虚老曰:何谓也。焕师曰:良辰难值,良机易失。虚老大笑,复曰:老居士与显明法师过从否邪?焕师曰:不但过从,而且甚密。虚老曰:有说乎?焕师曰:有。虚老曰:何说?焕师曰:教渠踏踏实实与和尚作侍者,三年必摸着向上机关。渠曰,摸不着时如何?余曰:瞎瞎,你来成都觅一个啄棒打发你。虚老大笑且曰:成都学佛朋友如何用功?焕师曰:有三种朋友落在难处,不可救药,所以望老师刀斧也。虚老曰:云何曰三。焕师曰:一云悟后起修报化;一云一悟便休,更有何事;一云修即不修、不修即修。虚老曰:嘻!天下老乌一般黑。又曰:以此道兴替论,贵省之盛甲全国,而犹云云,况余乎?此当机所以不许徇情,而贵眼正者也。焕师曰:唯、唯。虚老曰:比来一般魔子,酷嗜神通,并以之而课道行高下,成都朋友有如是等过患否乎?焕师曰:有、有,还是天下老乌一般黑。语已,指怀瑾而谓虚老曰:此生在灵岩七会中亦小小有个入处,曾一度发通,隔重垣见一切物,举似余。余力斥之,累日乃平言未卒。虚老曰:好、好,幸老居士眼明手快,一时打却,不然险矣危哉。所以者何,大法未明多取证,一分神通即多障蔽本分上一分光明,素丝岐路,达者惑焉,故仰山曰,神通乃圣末边事,但得本愁末也。彼时纵谈,声震瓦屋,极尽其趣。焕师骤起礼拜,虚老手扶曰:居士作么?焕曰:丁行之日,昌圆法师托焕仙问和尚一语云,如何是定相?彼时焕仙即欲答言,己问和尚了也,旋以祸不入慎家之门,胶口至今,乞师一语毕来命。虚老曰:本来非动,求定奚为?永嘉云:二十空门原不着,一性如来体自同,若起心求定,是为魔境,定境既魔相,安有是?若有是处,皆功勋边事也。请语昌师,决不相诳。焕师笑曰:诳也、诳也,起退。虚老挽曰:住住,年惟今日冲壳子心甚开阔也。夜虽深,余力尚能支。又数十分钟退,此第三度会语也。
袁焕仙字
无难亦无易
滇代表戒老和尚,虚老同参也,共王九龄君谓焕师曰:虚老能到蓉滇,即不难速驾,然此老极徇情,且重先生,若辱跪求,必如愿,如何?焕师知不可,然以为法为友,慨然偕怀瑾长跪俯请,虚老手之今起曰:老居士起、起,焕师仍伏地,虚老曰:老居士愿虚云多活几年,即请起,明岁之冬的来成都,不然,与老居士道谢辞行矣。焕师悚然而起,挽以住世。虚老颌之,于是亲书一偈,井南华小志一册,自像一纸,赠焕师偈曰:大道无难亦无易,由来难易不相干,等闲坐断千差路,魔佛难将正眼观。复赠吴梦老偈一像一,覆蓉中诸贤信多函,托焕师转,明日回曹溪之南华。怀瑾侍焕师趋潼南之玉溪。
乐清南怀瑾敬
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六月去吉日
思想突出
以上一段文字,是袁焕仙居士会晤虚云老和尚的经过,而由随侍的南怀瑾居士记录下来,这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十分珍贵。至于成都维摩精舍的主要活动,是以集体参禅为主要功课。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夏,假灌县灵严寺举办禅七,由焕仙主持。在参加的人中,南怀瑾、杨光代、及释通宽等,均有所悟入。
袁焕仙老居士平时讲解酬答之语,由门人辑录为《维摩精舍丛书》,成都茹古书局刻印,丛书包括有《榴窗随判》、《黄叶闲谈》。《灵岩语屑》、《中庸胜唱》、《酬语》、《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三讲》等六种。焕仙老居士思想突出的特点,是融会儒释解儒。他有「孔释」偈,表明其对佛、儒之立场:
曰释曰孔,其义皆心,尊孔非释,自背其明;尊释非孔,见亦非真。此心非二,一亦不存。根则同根,途有万殊,到家皆亲……得无所得,释兮孔兮何分?
创建维摩精舍
抗战胜利后,袁焕仙老居士曾赴南京创建维摩精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曾一度应请到台湾讲学,后返成都,往来于重庆、内江、潼南、中江等地讲学传法。成都维摩精舍,后来因内部意见不合,无人发展,1949年后渐停止活动。袁老居士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时逝世,享年80岁。
虚云和尚禅宗大德,下面有一公案,大家可以好好参一下:
以前在重庆的时候,人家请他(指虚云和尚)去做护国法会。那个时候,政府里很多人都是他的皈依弟子。有一次,天黑了,一下码头,我(南某人)搀着他,怕他跌到,他当时九十多岁了。他把手一推说:“不要扶了,以后,我们各走各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两个人的道路不同,他剃他的光头,我留我的头发,各走各的路。
——摘自南怀瑾<习禅录影>

上一篇

为什么不要接近峨眉山的和尚

下一篇

甘草干姜汤为什么叫丧命汤 附子甘草干姜汤为什么叫丧命汤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