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评价张之洞 一句话评价张之洞的句子

虽然张之洞官至宰相一品,但张之洞一身清廉,死后没有钱下葬,其手下跑到朝廷申请朝廷。今的湖北人、武汉人讲起张之洞,他们有句话说张之洞成就了武汉,武汉也成就了张之洞。。

用几句话表达对张之洞的赞美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满清这个垂垂老矣的王朝已逐步走向自己的末路,但朝廷之中也不乏爱国有识之士企图重振中国雄风,也颇有一番作为。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四人——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四人,也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而这四人中,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三人被后人争议较多,而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也曾对三人进行过比较。

一句话评价张之洞

首先,李鸿章与曾国藩。

梁启超说:“李鸿章之于曾国藩,犹管仲之鲍叔,韩信之萧何也。不宁惟是,其一生之学行见识事业,无一不由国藩提携之而玉成之。故鸿章实曾文正肘下之一人物也。曾非李所及,世人既有定评。虽然,曾文正,儒者也,使以当外交之冲,其术智机警,或视李不如,未可知也。又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而李则血气甚强,无论若何大难,皆挺然以一身当之,未曾有畏难退避之色,是亦其特长也。”

所谓“曾非李所及”,我觉得可以用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里一句话来说“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

他打败太平天国,扶持大清江山垂而不死,是清廷的中流砥柱;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倡导洋务,学习西方,开创了同治中兴;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他的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

毛研究曾氏文集时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是一个“办事兼传教之人”。

从做人以及学问上,李鸿章确实不如曾国藩。但在做官及办实事方面,李鸿章并不比曾国藩差。

二人都是学习西方的积极倡导者,梁启超也说“彼知西来之大势,识外国之文明,思利用之以自强,此种眼光,虽先辈曾国藩,恐亦让彼一步”。

李鸿章屯练淮军,兴北洋水师,开招商局,置机器局,办开平煤矿,倡议设铁路。“自军事商务工业,无一不留意。”所谓“权倾一时,谤满天下”。 在外交方面,曾国藩所办理的天津教案毁了他半生清誉。

而后人对李鸿章更多有骂其为“卖国贼”者,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二人的作为实乃无奈之举。曾国藩在天津教案的妥协,很大程度上不是他对外国人奴颜媚骨,而是出于大局考虑不想挑起战争。

一句话评价张之洞

而李鸿章,尽管他代替清廷签订了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使当时的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但面对列强,始终“挺然以一身当之”,为了减少中国的损失,他曾据理力争,也曾苦苦哀求,力求使为中国多挽回一些权益。

在积贫积弱的条件下,熟悉内政外交的李鸿章努力运用老辣的政治智慧,玩“洋毛子”于股掌之间,善于少赔款、多办事,坚持能赔款不割地,能割半岛,最好不割让海岛的原则,尽量减少损失。于国于家,于情于理,曾、李二人并不该被称为卖国贼。

对于李鸿章与张之洞,梁启超的评价更偏向于李鸿章。“张何足以望李之肩北。李鸿章实践之人也,张之洞浮华之人也。李鸿章最不好名,张之洞最好名,不好名故肯任劳怨,媸名故常趋巧利……至其虚骄狭隘,残忍苛察,较之李鸿章之有常识有大量,尤相去霄壤也。”

李鸿章、张之洞两人关系倒是有些水火不容。庚子之乱后,李鸿章在北京主持和议,心力交瘁。张之洞迭电建言,隐有不恭不敬之词,李鸿章对别人说:“香涛做官数十年,犹是书生之见也。”意指张之洞不谙大势,不明大局。

张之洞闻言深恨,勃然反击:“少荃议和两三次,乃以前辈自居乎?”但梁启超说张之洞“虚骄狭隘,残忍苛察”或许有些过。

而其“最好名”一说,我想从他在殿试时仅凭慈禧一语而自认为慈禧的学生以及后来对慈禧的支持就可以看出,他与李鸿章的不和据说也有些嫉妒李鸿章得到慈禧大力支持的原因。

不过放下其性格方面不说,观其一生,张之洞主要做了四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四抵外辱。而从这四件事上看,他与曾、李二人理念是一样的,一为振兴国家,二为解决内患并抵御外侮。

他的教育理念,他的汉阳铁厂,他的新军以及中法战争的胜利,对于大清,对于当时以及后来的中国,也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不管梁启超如何评价,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三人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的一生,成就非凡,让人仰望;但在当时国弱民贫的时代下,尽管极力推行新政,学习西方改革现状,也终究没能使清王朝重新振兴。张之洞更是亲手培养了埋葬清王朝的火种,也让人扼腕叹息。

一句话评价张之洞的句子

一句话评价张之洞

一、

在《走向共和》中辜鸿铭第一次出场,就是替洋人记者提问南洋大臣张之洞。

但这名记者的行为,跟现在的国外记者并无不同,换言之,喜欢挑拨离间,希望能从张之洞嘴里套出点话来:

“听到许多传闻,都说李鸿章大人是办实事的,张大人是做学问的,是这样的吗?”

这个问题提出来,真的很欠抽啊,张之洞大人不是在全力搞汉阳铁厂了吗,哪里来的不办实事?

但毕竟是面对国外记者,张之洞还是给了一个很高明的回复:

“我嘛,是道多一点,李鸿章大人嘛,术多一些。”

张之洞不愧是当年的一甲探花,简单一句话,就把自己跟李鸿章的区别说出来了。但,这名外国记者肯定听不懂,不仅杨角风这么认为,辜鸿铭其实也会这样认为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来区分道和术,是要结合传统文化来讲,其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技、艺、术、法、道。”

按照顺序来看,越往后,越抽象,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能形容出来,也非具体的事物或技艺。大家可以用5S理念来理解,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越往后,越抽象,越自然。

像韩国啊,日本啊,动不动就跆拳道、剑道、茶道、空手道、花道等等。其实按照其水平来讲,应该称呼为跆拳术、剑法、茶艺、空手术、花艺。

只不过中国人比较含蓄,不管技艺多么高超,也会留有空间,会说这项技能几近于道,而日本、韩国人比较脸皮厚一点。

一句话评价张之洞

二、

外国人听不懂,但辜鸿铭肯定是听得懂的,他可是把“四书”中的三部书,《论语》、《中庸》和《大学》翻译成英文了。真是牛叉霹雳带闪电,多少中国人读《论语》、《中庸》和《大学》都读不懂,更不用谈翻译成英文了。

辜鸿铭满腹经纶,但并未获得大清朝的重用,但被张之洞纳入幕僚,也算是小施展了一下才华。

虽然他算是半个洋人,其母亲是白人,他也是出生在国外,但他坚信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甚至能拯救整个世界。

他有点类似鲁迅,但比鲁迅更胜一筹,他用英语骂洋人,用汉语骂国人,骂完李鸿章,骂慈禧,骂完慈禧骂袁世凯,地位越高,他越骂。

他本身也是一个矛盾体,既反对帝制,又反对革命,既眼界开阔,又思想守旧。旧时代对他畏而弃之,新时代对他忌而远之,也使得他总是那么另类,人家留辫子,他剃头,人家剃头,他偏又留起了辫子。众人号召妇女解放,他偏偏独爱缠足,众人呼唤民主,他偏崇尚专制,等真有人专制了,他又开始呼唤民主了……

其实在《走向共和》中,辜鸿铭也是一个怪人,说话阴阳怪气,刁酸刻薄。比如李鸿章组织的海防捐,就是他跑过去砸场子的,说得还振振有词:

“你哪值那么多两银子,充其量,只值一文!”

砸完了场子,他还挺高兴,跑到张之洞那里去邀功:

“这回可给了李鸿章一个难堪!”

等张之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他马上就转变思想,开始拍马屁:

“好,以攻为守,避开醇王爷,对事不对人,让李鸿章偷鸡不成蚀把米!”

一句话评价张之洞

三、

辜鸿铭被人们称为“清末怪才”,其实换现在的话讲,他这叫实力装B,举几个例子:

张之洞过六十岁大寿时,辜鸿铭作为其师爷,自然会参加,当时参加寿典的还有一个人,他是嘉兴才子沈曾植。

既然是张之洞过寿,辜鸿铭自然就属东家这边了,所以寿宴上大谈中西制度。但明显地,嘉兴才子沈曾植表情很鄙视的样子,都是千年的妖怪,谁怕谁啊,于是辜鸿铭就问他,为什么不发一言?

沈曾植回

“你讲的话我都懂,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需多读二十年中国书!”

这对辜鸿铭来讲,简直就属奇耻大辱啊,于是在两年后,听说沈曾植又来拜访张之洞,辜鸿铭马上叫人把张之洞的藏书都搬到了客厅。

此举果然引起了沈曾植的注意,于是问他,为什么要搬书呢?辜鸿铭回

“请教沈公,哪一部书你能背,我不能背?哪一部书你懂,我不懂?”

敢情,这两年时间,辜鸿铭将这些书都背下来了,沈曾植自然懂了,于是拍拍他肩膀:

“今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啦!”

由此可见,辜鸿铭这个人绝顶聪明,难怪他能获得十三个博士学位。

一句话评价张之洞

四、

辜鸿铭聪明是聪明,但某些观念,确实也难以让人接受:

后来民国时候,辜鸿铭在北大教书,他给两名美国女士讲解“妾”这个字:

“‘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两名美国女士反问辜鸿铭:

“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将手靠男人呢?”

于是辜鸿铭提出了著名的茶壶和茶杯论,他把男人比作茶壶,女子比作茶杯,一个茶壶可以配四个茶杯,但一个茶杯不可能配四个茶壶。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奇葩怪癖,那就是闻女子的小脚,他还专研出了一套品小脚的七字秘诀:

“瘦、小、尖、弯、委、软、正。”

这样导致,他反对解放女性,反对不裹小脚,甚至为这三寸金莲而疯狂:

“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

所谓的兴奋剂,是指他喜欢闻女子缠脚布的淡淡臭味,甚至认为越臭越好,他写作的时候,如果能闻到小脚的臭味,才思如泉涌,否则就萎靡不振,才思枯竭。

我们大家熟知辜鸿铭,一方面来自于他跟胡适的不合,另一方面则出自这一个典故,他的一句名言: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实际上辜鸿铭在西方求学把妹时,就把自己的辫子剪掉了,等后来清朝灭亡,他却又留起小辫子来,结果导致大家的嘲笑,但他这句话一出,众人哑然。

一句话评价张之洞

五、

辜鸿铭后来在1924年,在日本还做过一场颇具争议的演讲,在这场演讲中,他说了两句话,一句是:

“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

一句是:

“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这两句话一出,颇受争议,其实是大家断章取义了,是误解了他的原意。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一味的学习西方,刚才我们也讲到了,辜鸿铭这个人认为中国文化才是最好的文化。但当时的情况是全国都在西化,把传统的文化丢弃了,一味的追崇西方。

在当时的情况下,日本人对中国虎视眈眈,他其实是讲日本文化的土壤是中国,如果一味追崇西方,摒弃中国,日本文化就像无根之花,迅速衰亡。

所以,日本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他不希望大家把传统文化丢了,全都投向西方。正是由于日本丢弃了中国文化,学习野蛮的西方殖民文化,才会对中国发动侵略。

可以说,辜鸿铭虽然比较顽固,但他对日本的呼声是没错的,也为阻止日本的侵略,做出了努力,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

这也阐释了他在世界上宣传的一句话:

“中国以礼立国!”

在1913年,他和泰戈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这就是清末怪杰,有着不良嗜好,又顽固又开明,自身充满矛盾的,张之洞首辅军师——辜鸿铭!

一句话评价张之洞

上一篇

被誉为香帅的是谁 香帅哪里人

下一篇

张之洞和张作霖的关系 张之洞什么军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