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病会越治越重 为什么病越来越多

最佳回答2024-03-30

心理病越治越重的原因

  治疗心理病,却越治越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心理病越治越重的原因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避苦趋乐是人的本性。

  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就是避乐趋苦的,譬如受虐狂。当然,你也可以说,受虐狂以苦为乐,还是避苦趋乐。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阻抗和负性治疗反应。所谓阻抗,是指治疗师采用了正确的方法,病人仍然没有好转。所谓负性治疗反应,是指不但没有好转,反而病情加重。

  阻抗和负性治疗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表浅的原因是动力不足、行动力差、习惯难以改变(顽固不化)、获益、移情等,而深层的原因就是避乐趋苦。

  病人以苦为乐,沉溺于痛苦,不愿意放弃痛苦,所以不管治疗师怎么努力,他都好不起来,稍微好一点起来马上就恶化。相反,你如果不理他,或者打击他一下,他却好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欠扁”。虽然“打骂”可以暂时改善症状,但也不持久,时间一长,或者好到一定程度,他又会病情恶化,因为他避乐趋苦。

  病人为什么会避乐趋苦、以苦为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构成的,超我是社会规范的内化,其作用是管束本我。当本我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事情时,超我会予以惩罚。除此之外,超我也会对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奖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惩罚性超我强于奖赏性超我,说明超我主要是惩罚性的。如果一个人超我很强,就会经常自我惩罚,不让自己好过。对他来说,痛苦是常态,快乐是不好的。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是关系的动物,人格是人际关系内化的产物。

  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许多“他人”,这些内在的他人如果关系和睦,内心就会平和,如果关系不和睦,内心就会冲突。克莱因把他人(客体)分为好的和坏的,好的他人促进内心整合,坏的他人导致自我分裂。费尔贝恩把坏的客体再分为诱惑性的和拒绝性的',前者使人兴奋,后者导致压抑。不难看出,费尔贝恩的诱惑性客体相当于弗洛伊德的本我,拒绝性客体相当于超我,好的客体相当于自我。

  科恩伯格认为,客体和自体是互相配对的,有好客体就有好自体,有坏客体就有坏自体。

  好客体是奖赏性的,好自体是“享受”型的,坏客体是惩罚性的,坏自体是“欠扁”型的。好自体是避苦趋乐的,坏自体是避乐趋苦的。

  坏自体俗称“内在的受伤小孩”。他是一个受害者,也许曾经想摆脱痛苦,但是由于一再受挫,最后就认命了,沉溺于痛苦而不想自拔。

  一个成年人,如果受到伤害,可以推诿责任,说别人不好。

  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受到父母的伤害,他是不能说父母不好的。如果父母真的不好,就有可能杀了他,或者抛弃他。他宁愿相信父母是好的,自己不好,这样的话,父母只会打他骂他,不会杀他,也不会抛弃他。父母打他骂他,是为了他好,是出于爱。一切都是他的错,他是坏孩子,理应挨打挨骂。几天没有打骂,他就难受。

  坏孩子的表现也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人喜欢被批评,认为批评有助于进步,而排斥表扬,对表扬感到不自在,怀疑别人的表扬不是真心的。有的人一开心就会乐极生悲,所以总是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过分开心,或者干脆让自己一直处于不怎么开心的状态。有的人会故意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等着受罚。有研究发现,罪犯都渴望被惩罚,虽然在意识层面会想方设法隐瞒事实,逃避罪责,但潜意识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暴露自己。

  中国人崇尚“棍棒教育”,很容易形成坏自体(内在的受伤小孩)和坏客体(惩罚性超我),导致内心冲突、自我分裂和避乐趋苦。内心冲突和自我分裂是绝大多数心理障碍的共性,而避乐趋苦会导致阻抗和负性治疗反应,妨碍心理治疗,令心理治疗陷入窘境,甚至诱导治疗师采取有害的治疗方法,危害极大。

  所谓有害的治疗方法是指严厉的批评、羞辱、威胁、中止治疗,也许能够暂时缓解症状,但对整体健康有不良影响,实际上就是“饮鸠止渴”。有些治疗师用了这种方法,还沾沾自喜。有的病人遇到这样的治疗师,还以为找到了救星。其实他们是合谋,治疗师扮演坏父母,让病人重新变成坏孩子。

  经典精神分析和客体关系理论强调“觉察”,帮助病人识别自己的行为模式(避乐趋苦),以及惩罚性超我和内在的受伤小孩,把它们意识化,获得领悟。领悟之后,行为模式自然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变化,那也没关系,自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也就释然了。

  自体心理学认为,导致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不是打骂、惩罚、拒绝和一般意义上的伤害,而是“失败的回应”。婴儿的心灵像一团散沙,借助于父母的回应,渐渐形成整体。如果父母不回应,它仍然是一团散沙,表现为各种行为和精神的错乱,或精神分裂。自虐和避乐趋苦就是错乱的表现。对于心理障碍和阻抗、负性治疗反应,治疗方法是相同的,那就是回应。治疗师的准确的回应可以帮助病人自我整合,逐渐摆脱心理障碍,而不出现阻抗和负性治疗反应。在科胡特看来,阻抗和负性治疗反应不关病人的事,而是治疗师回应失败所导致的。

  科胡特所说的回应是指满足病人(或婴儿)的反映性需要(欣赏和夸奖)、理想化需要(带领和接纳)、另我需要(理解和共情),乃至融合需要(保持联系和身体接触)。

;

其他回答(2)

才英谈娱乐 回答时间:2024-03-30

有些人可能对医疗能够无知到令人吃惊的程度。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有些人认为使用抗生素可以治疗感冒或流感等病毒性感染,而事实上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感染,对病毒感染无效。

2. 有些人认为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但是这一说法已经被科学家们证明是错误的。

3.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自己需要接种哪些疫苗或者不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影响。

4.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创伤或受伤的情况,比如不清洁伤口、不止血等,从而导致伤口感染或加重伤情。

5.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或不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从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这些例子表明,医疗知识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通过积极学习来了解基础的医疗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


有些人相信偏方也不去医院:

首先,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人在面对疾病或病症时选择去使用一些偏方、民间秘方等非常规治疗手段,而不去医院就诊。这样做可能会让人感到十分惊讶和不解,因为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得非常先进,并且具备了极高的治疗成功率,而非专业人士的偏方则可能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其中,有些可能的原因包括:

1. 对西医缺乏信任:一些人可能认为西医过于依赖药物,副作用大,而中医、民间偏方等的治疗方式则更加自然、温和,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他们可能相信传统医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也可能有些人受到家庭、朋友等社交圈子的影响,从而产生对传统治疗方式的信赖。

2. 经济条件:一些人可能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负担医院高昂的检查和治疗费用,或者认为去医院不划算,因此选择依赖自己或家人的经验和偏方来缓解症状。

3. 对病情的误判: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的病情并不严重,只是轻微不适,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缓解。但是如果没有正确地诊断病情,就会导致延误治疗的时间,使得病情恶化,给后续治疗带来更多困难。

4. 对专业知识的缺乏:一些人可能不懂医学专业知识,听到医生讲解复杂的病理过程、治疗方案等内容时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无法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和知识,也可能会受到互联网上的一些谣言和误解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畏惧。

总之,选择偏方治疗的现象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人们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医学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让大家更加了解医学专业知识,认识到现代医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引导他们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案,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说娱情的立果 回答时间:2024-03-30

今晨晨会交班时,夜班护士特意交了那个75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她的家属昨晚一直在重复着一句话:医生,我们病人的病为什么越治越严重了?
医生做完急诊手术已经是凌晨两点了,刚躺下想休息一会,就被叫了起来。他查看了当天复查的CT结果,向家属做了解释,也签署了病情告知书。可是,后来的夜班护士,还是被家属的那句"为什么越来越严重"问的不知如何是好。无论护士怎样解释,都不能解除他心头的疑虑。就这样,护士在他的念叨声中,终于熬到了天亮,熬到了交班的那一刻。
在医院,这样的家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是众多同样质疑声中的一员。每每此时,医生护士将会花费大量的功夫为其进行解释。可是,家属文化层次的参差不齐,将会使解释出现各种各样的效果。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真正诠释了,医生能做的就是帮助病人的康复,疾病的最终转归,是看疾病本身给身体带来的伤害程度。医生的治愈是“有时”,而不是“常常”。因为,医院不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不是付出了金钱,就一定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
那么,住院病人为什么会越治越严重呢?
1.脑水肿具有高峰期的特点。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临床各种原因所致颅脑损伤、颅脑手术后,都会出现程度不等的脑水肿情况,这种现象会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在一定时间内逐渐的加剧,当达到高峰期,再慢慢的好转消退。
那么,脑水肿一般持续多长时间呢?
教材书说的是3~7天,2周内消退。可在临床,这个数字有时候只能作为参考,并不是绝对的。
在临床,曾经遇到不少的病人,在正好入院两周的时候,在家属都以为病情已经稳定终于可以放心,或者即将看到出院希望的时候,脑水肿加重,不得不再次手术。
还记得那个我们都为之惋惜的病人,年轻小伙子,三十出头,车祸外伤合并复合伤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入院后,监护室的医生请我们神经外科的医生进行会诊,医生看了脑部CT,告知家属:病人的血肿量已经达到了开颅手术的程度,如果保守的话,不一定能安全度过水肿高峰期,需要立即开颅手术,至少也要做个“微创钻孔”的小手术。当时病人的意识处于嗜睡的状态,并不是完全的昏迷不醒,家属天真的以为医生是在吓唬他们,坚决拒绝签字手术治疗。
病人住院接近十天的时候,患者意识有所加深,复查脑部CT后,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再次请我科的医生进行会诊。我科的医生看了片子:脑水肿加重。于是向所有直系亲属再次强调,需要签字进行手术,并且比上次的解释还要苦口婆心,甚至都已经下了死命令:假如你们再不同意手术,很可能连命都保不住。可悲的是,医生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家属还是执意没有同意,依然天真的以为,他的孩子、他的爱人、他的兄弟福大命大,可以安全度过这次劫难。
两天后,又接到了重症监护室医生的电话,再次会诊,医生看到的是一个已经处于抢救状态的小伙子。没有自主呼吸,呼吸机持续工作着。没有可以维持生命的血压,升压药物持续微量泵大量的泵入着。家属终于同意手术了,却永远错过了手术的时机。
医生情绪低落的回到病房,半天都没有缓过气儿,为他家人的无知,为一个即将消失的年轻的生命,也为他留在世上的所有痛苦的亲人。
所以,家属们的“病情为什么会越来越重呢”?真的是病情发展的结果,并不是医生的水平问题。
2.并发症的出现会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多。
昏迷病人的苏醒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期间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且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并发症都有可能让病情恶化,甚至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而这无法遏制的并发症,还会有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的几率。
时常会有病人问:大夫,我们病人的痰为什么会越来越多了呢?我们从住院都没有过这样的体温,现在怎么会发烧了呢?我们来的时候还会说话呢,怎么现在反而不会了呢?言外之意都是在说:大夫,我们的病怎么会越来越严重了?
并发症是所有疾病伴随的一种不可完全避免的潜在杀手。它的出现会加重病人的病情,延长病人住院日,甚至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它是谁也不想看到的一种无奈的现象。
昏迷病人在床上躺的时间长了,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加上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的胃管、尿管等各种潜在的感染因素,各种并发症就会初露端倪。加上长期静脉输液,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及电解质紊乱也会随之而来。于是,从最初的单纯的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不得不扩大到对并发症的治疗。而且并发症有时候还要抢夺原发病的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怎样打压,始终跃跃欲试,生怕一旦安静,就会被主人遗忘。顽固不化,典型的积极份子,让人拿它没有办法。
所以,病人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是病人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自身的因素在作祟,而不是医生人为给添加上去的。
3.家属急切盼望康复的心理与期望值及预期目标太高。
急切盼望康复的心理及理想的预期目标是每一个病人家属都具有的特点。他们会把疾病理想化,在不可能实现的前提下给自己画一个心目中的期望值。一旦疾病本身没有按照自己的期望值进行发展,甚至疾病本身还在维持原状,或者出现此疾病本身伴随的些许风吹草动,家属就会认为病情严重了,而且是越治越严重。
曾经不止听一位家属说过:医生都是吓唬人的,总是会把病情扩大化,有一分危险就会给你说成五分。在这里,我要说,医生真的不是吓唬人的,他说的都是疾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当然“可能”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可能”会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医生让家属明白这些“可能”的原因,就是在双方都努力且尽力的前提下,来降低家属的期望值及目标。这样,当出现那种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可能”的时候,才不至于有特别大的心理落差。更何况,这种“可能”是真真切切有过的可能,并不是空穴来风,医生凭空给捏造出来的。
在临床,好多家属在刚下手术的时候都会问:医生,我们病人什么时候才能醒过来?医生会说:先保命,能保住命的前提下再说醒的问题。是啊,有的病人术前双瞳孔都已经散大,带着气管插管、捏着呼吸囊上的手术,术后依然会认为只要做了手术,就是万事大吉了,还会不停地问医生什么时候能醒的问题。这样的病人在之后的几天随着脑水肿及并发症的出现肯定会加重,而且即使顺利度过了危险期,也不会有理想的恢复效果。除非医生有回天之力,有促醒的神丹妙药。
所以,病情越来越严重是重症疾病自然的转归与发展,医生能做的也只有竭尽全力后的等待与观望。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希望不久的将来,随着医学科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疾病都能向着人们预期的目标前行,让“我们的病怎么越治越严重”的说法从医院销声匿迹,从此不再飘荡在病房的任何一个角落。

庄月明为什么残疾 庄月明为什么死的很惨

该问题还有3 个回答,点击查看

李嘉诚老婆庄月明怎么死的,这栋楼是庄月明文娱中心,和周边的其他几座同样以庄月明命名的教学楼,统称庄月明楼群,《好事成双》看到结局才发现全剧最坏的不只卫明还有患癌,江海尽管试图强颜欢笑、隐藏一切,但江喜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不对劲,她偷偷翻看了江海的包,发现了母亲的病历,立刻明白了江海的困境。

上一篇

放疗前为什么做体模 放疗前为什么要做增强ct

下一篇

为什么这样子什么歌 为什么这样子下句是什么

相关问答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