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

最佳回答2022-10-02

小学数学说课稿一等奖人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说课稿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1.复习旧知。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2)创设情境。(PPT课件演示)

  同学们,请大家看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如果要裁剪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红布吗?求所需红布的大小就是求这个三角形的什么?

  2.回顾引新。

  (1)回顾: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引新:如果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能直接求出裁剪红领巾所需红布的大小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首先复习旧知,体会用公式计算图形面积的便捷性,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相关的活动经验,为后面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引入新课,体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主动探索,推导公式

  1.操作转化。

  (1)提出问题:既然平行四边形能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那三角形能不能也像这样,通过转化推导出计算面积的公式呢?

  (2)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操作预设:如果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时无法利用割补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教师可适时引导换一种思考方式,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试试。

  (3)学生展示汇报。

  预设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拼法二: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以长方形为例)。

  预设拼法三: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以其中一种情况为例)。

  (4)想一想:你们拼的都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还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选取的三角形不一样,拼出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只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观察思考。

  (1)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PPT课件演示)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三角形的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三角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概括公式。

  (1)你能自己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PPT课件演示)

  (2)总结公式。

  板书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PPT课件演示)

  (3)回顾与小结。

  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回顾一下,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教师小结:当我们利用一个三角形无法将它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时候,我们选取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摆。不论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最后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原三角形的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原三角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原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依然采取把未知的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已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研究的方法,非常好!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再碰到类似问题,希望能继续用这种方法使问题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操作转化、观察思考和概括公式三个层次的教学,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带着问题进行操作;再从自己的展示和思考中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等量关系;最后的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推导公式的过程,既培养他们回顾反思的能力,同时又进一步渗透转化思想。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教学教材第92页例2。

  (1)出示例题,呈现问题情境。(PPT课件演示)

  (2)理解题意,叙述题目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根据图文叙述:知道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是33cm,求它的面积是多少。

  (3)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

  思考:要求红领巾的面积,其实就是求什么?

  归纳:要求红领巾的面积,其实就是求底是100cm、高是33cm的三角形的面积。

  (4)学生独立解答。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规范书写。

  (6)对照实物与计算结果,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

  2.完成“做一做”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PPT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2)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2题。(PPT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集体交流: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3)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3题。(PPT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全班集体交流: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例2呼应了开课时提出的研究问题,既巩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接着,完成课后的“做一做”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面积公式。

  (四)变式练习,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

  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第1题。(PPT课件演示)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全班集体交流:你能说说这每个交通警示标识牌所表示的含义吗?怎样计算它的面积?用手势比划一下一个交通警示标识牌的大小。

  2.提高练习。

  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第3题。(PPT课件演示)

  (1)理解题意:怎样计算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先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利用公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交流: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六)作业练习

  《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三角形的面积》是选自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并认识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在整个第五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三角形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以后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基础。

   二、 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授课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将全班学生分成11个小组,每组六人或4人,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来推导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在此之前,我们还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求解。同学们,现在我说去一个图形,看你们能不能算出它的面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我将拿出一条红领巾,提问:你们能算它的面积吗?(学生思考了下,可能说不会)这是我将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并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我们一起来探究下。

   (二)、自主探索,感受新知

  (1)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它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现在我们如何把三角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求解呢?我将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模型按对角线剪开,得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同时引导学生用拼凑的方法来推导,此时,我将要求各小组至少在课前准备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并提出明确的操作和探究的要求:

  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怎样拼凑成我们学过求面积的图形?

  2、拼出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

  3、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2)在学生拼凑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并适时的指导。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可能拼凑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由于我在之前暗示了学生平行四边形,所以大部分学生拼成平行四边形。之后再让小组学生通过用的三种三角形拼凑的情况分别进行汇报,并根据拼出的图形叙述出推导过程,在几组实验基础上得出了结论: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由于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2

  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S=ah÷2

  (3)解决前面留下的问题:红领巾的面积有多大?让学生自己通过测量得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再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样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又能对公式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1、出示p92做一做,这题即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对三角形面积公式加深印象。

   (四)、全课小节及布置作业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还有什么疑问?

   四、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以上只是我的对本节课的设想,由于课堂是动态的,现实的课堂与预设之间会产生一些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教学主线结合学生动态随时调整,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

其他回答(6)

长久爱娱乐0 回答时间:2022-10-02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30篇

《55125-小学数学1-6年级说课稿》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gIR4hru2vsb0ULMYTW8Cw

提取码:u95e
55125-小学数学1-6年级说课稿|赠品:苏教版精选1-6全套|赠:青岛版小学数学说课稿(部分)|小学数学试讲须知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面试揭秘|西师大版12篇|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说课稿|面试原作|江西招教说课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3-6级全套说课稿(第二套).doc|面试说课考试注意事项.doc|2022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说课稿《真分数和假分数》.docx|2022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说课稿《真分数和假分数》 (1).docx|2022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说课稿:认识分数.doc|2022江西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说课稿:解比例.doc|2022面试原作    

小学数学说课稿

轻视的色彩0 回答时间:2022-10-02

小学数学说课稿ppt模板免费

说课|小学数学说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全套教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VfDROl-uQBmflscCnvSWA

  提取码:jctt

说课|小学数学说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全套教案 百度网盘

小学数学说课稿

辛苦的小李 回答时间:2022-10-02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一等奖

《克、千克、吨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克、千克、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吨、综合与实践小调查。
(二)学生分析: 本单元进行的常用质量单位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对三个质量单位具有简单了解和自身具有初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涉及的知识点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那就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从学生的年龄、知识掌握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的估算物体质量的能力;关键在于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和比较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
(五)教具、学具准备:为了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课堂设计的需要,教师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盘秤一个,铅球一个,天平若干,6袋需要测量的物品。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新版一角硬币、一袋盐,约重10克、100克的物品。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质量单位的教学,质量单位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的紧密,加之《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就创设了“买水果”的一个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启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说教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启发式引导法来唤起学生在生活感受到的质量观念、用讲解法介绍各种不同的称、用演示法展示天平和台秤的用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等学法来完成教学。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说整体设计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校教育中要确定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4、全课总结,课外实践
(二)说局部设计:下面分层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1、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我首先课件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购买水果,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着我告诉学生“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千克用字母kg表示,并初次让学生看自己所带物品的质量是多少,告诉同桌,使学生从小了解一些必要的常识。然后让学生提出最想了解克和千克的哪些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2、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四层进行教学。
第一层:探究1克。
先让学生掂一掂一角硬币,感受1克的质量,之后了解天平的结构与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示几种物品:圆珠笔芯、三角板、药片、小铁钉、小刀、乒乓球等,让他们把这几种物品分别手中感觉一下,再猜一猜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接着小组用天平称一称自己刚才所说的物品的质量,并交流,进行小结:天平是用来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就用克做他们的质量单位。这样通过掂、比、猜、称、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克,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克的观念。
第二层:感受10克、100克: 通过两个问题“10个1克是多少与100个1克是多少”,引出10克、100克,小组轮流掂一掂准备的相关物品,说出感觉。这一层是过渡环节,设计了掂、说,为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做铺垫。
第三层:领悟1千克:以“10个100克是多少”引入1000克,介绍1000克与1千克的质量是相等的。小组轮流掂一点1千克的物品,感受1千克的质量。再通过放在两只手中的物品,比较1克与1千克,使学生明白“克是一个比千克要小得多的单位,千克是比克重的单位”,增加对“千克”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出示一个铅球,把它放在某个小朋友手中,让其他小朋友猜质量,从而进入第四层。
第四层:认识秤: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秤,然后教师出示秤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想知道哪种秤的使用方法,随着学生的提出,课件视频介绍每种秤的用法,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在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习题:知识乐园、知识城堡、开放窗口,分别是第2页和第3页的填一填、称一称。这样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4、全课总结,课外实践。
教师以“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出示几中生活中的实物,课下请小朋友们调查几种物品的质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说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所以把它写在黑板的中间。我这样板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重点难点更加突出。
克、千克
克 千克
g kg
1克 10克 100克 1000克=1千克

巍峨可爱的极乐鸟 回答时间:2022-10-02

小学数学说课稿ppt课件

《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学习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教材选取的素材是生活场景,这样的素材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观察与交流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学习知识,同时获得美的体验。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发现法 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冰箱冰柜,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走进商场——观察物体(信息窗1,只有冰柜),复习辨认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
谈话:同学们经常逛商场,这个场景你们见过吗?图中的冰柜从不同的方位看分别是什么形状?(课件出示3种形状学生选择)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信息窗1(有冰箱和冰柜两个实物)
谈话:只有冰柜我们会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和辨认,现在图中有冰箱和冰柜两个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又会是什么形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组物体是什么形状。(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简单一个实物的观察到复杂的两个实物,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操作观察 合作交流
1.借助经验 大胆猜测
谈话:(课件出示3组形状)请同学们猜猜每组形状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呢? 学生猜测。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2.模拟观察 验证猜测
谈话: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两个纸盒来代替冰箱和冰柜,按照信息图中冰箱和冰柜的摆放放好。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教师边讲边演示怎样观察)并把观察到冰箱和冰柜一组的形状和课件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看看课件中的每一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
3.小组合作,观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汇报。
5.想、画,进一步明确形状。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交流,请同学们想一想,试着画一画冰箱和冰柜这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学生画,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观察——验证这一探究过程,通过设置模拟情境,学生亲自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合作交流,充分感知一组物体,建立一组物体形状的表象。同时老师及时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和合作交流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四)拓展应用。
1.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第1题。
2.看一看,连一连。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想一想,摆一摆。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先想象,在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交流。为信息窗2做铺垫。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既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有一定的拓展,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铺垫。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娱乐荷紫说 回答时间:2022-10-02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万能

《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中的例2和练习二十三中的部分内容,前面的例1是用连乘解决问题,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除法并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这为本课分析数量关系做好了孕伏,而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两步计算试题的掌握程度,则为本课的计算作好了铺垫。教材通过情境图“60人表演团体操,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个小圈,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来引导学生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解决一个中间问题,从而学会用连除来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的模型,并能解释应用,也为后续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因为有了前面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经验,所以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其它方法来解决。
根据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中间问题,用数学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说教学方法:
1、在情境中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将创设和例1前后呼应的情境:解放军叔叔表演仪仗队,借助生动的数学语言,串联数学知识,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合作中发展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所以在本课我着力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引导学生在多向交流的合作活动中充分经历知识的提取过程。
3、生活中应用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将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找到数学与生活的链接点,突出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以这些教学方法为指导,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仔细观察,找出信息。
2、根据信息,补充问题。
3、列出算式,回答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独立思考打算怎样解决“每行有几人” 的问题,然后尝试计算。
2、反馈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教师及时板书:
1)60÷2=30(人) 30÷5=6(人)
2)60÷2÷5=6(人)
3)60÷5=12(人) 12÷2=6(人)
4)60÷5÷2=6(人)
5)60÷(2×5)=6(人)
6)60÷(5×2)=6(人)
针对各种情况,教师应及时领会到1和2、3和4、5和6分别是思路相同的,所以要选择每种方法中的其中一个算式问问第一步先算什么(尤其是综合算式),针对5和6方法,还需要问问为什么要添加小括号,在这里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用数学的语言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3、让学生比较这么多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使学生发现1和2、3和4、5和6分别是思路相同的,同时这些方法都是用两步来计算的,结果都是相等的,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
4、小结:这些方法虽然思考的角度不同,但都是用两步计算来解决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用除法两步计算的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三) 指导看书,梳理知识
1、独立阅读教材例1,然后回答每一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质疑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
3、 尝试练习: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能装多少箱需要找到什么信息,然后列式解答进行反馈。
(四)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利用练习二十三第10题的信息和问题,让学生给解题思路选择相应的算式。
2、 对比练习:
有3个书架,每个有6层,平均每层放7本,一共有几本书?
共有126本书,平均放在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平均每层放几本书?
(这个练习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例1和例2的联系,数学教学不应以课教课,而应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
3、利用练习二十三第11题,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在练习的设计中,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满足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不同需求,真正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评价交流,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体会”这三个从学习目标、学习情感态度考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评价。

晓曼汽车说 回答时间:2022-10-02

小学数学说课稿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一课时《千米的认识》
2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等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并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的孕伏。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从而对长度单位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单位换算、行程类问题等知识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够运用学过的长度单位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4教学重点: 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感知1千米有多长。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本课内容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练习法 。 学法:体验探究法 学用结合法 合作学习法
三、说课前准备
为了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沿着学校小操场跑5周,记下所用的时间;第二组学生沿着学校大操场走2周半,记下自己所走的步数和时间。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复习米、分米、厘米、毫米)
(2)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教室的长、宽是多少米,课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对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行小结,导入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这一环节,以旧引新,唤起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便于接受新知)
2.学习新知,认识千米
第一层次 初步感知千米:
(1) 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2) 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用千米作单位的标志
(3) 在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这一层次的设计围绕教材内容和小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 感悟1千米的长度
(1)从100米推算1千米
根据书上跑道图导出:1千米等于10个100米也就是1000米
让一名学生走到离教室大约100米的地方,让学生观察100米有多长,想想10个100米大约有多长。
(让学生建立100米有多长的概念是建立1000米概念的基础,让学生具体观察100米的实际距离,就是对长度概念最有用的一种感悟;有了这个感悟,学生对1000的认识也就有效多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一些估算能力,发展言语表达智能。)
(2)结合亲身体验感悟1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
课前让学生向体育老师调查学校小操场和大操场一周跑道的长度,推算几圈是一千米,如小操场一圈是200米,5圈就是1千米,大操场一圈是400米,两圈半就是一千米。课前已让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沿着学校小操场跑5周,记下所用的时间;第二组学生沿着学校大操场走2周半,记下自己所走的步数和时间。经过推算学生知道自己跑过的路程就是一千米,结合自己身体的感受和记录的时间步数,说说自己对1千米的认识。
(这一层次让学生在自己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充分交流真正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1)试填空 2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2)把想想做做第3题填在书上
(这部分内容较简单,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加深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
3 练习运用 巩固内化
第一层 认知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2)匹配连线,把物体和合适的长度连起来。
(这一层次的练习检验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知。)
第二层 综合练习
(1) 想想做做第一题这一题看上去有些复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先估计在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估算的能力。
(2) 想想做做第二题,先看图计算多少米,再把米化成千米
(3) 想想做做第五题,比较四大河流的长度。
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部分练习让学生在观察,计算,比较的基础上熟练地进行米与千米的换算,对千米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层 拓展练习
通过测量,小学生的两步大约是1米,让学生自己通过数步子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走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或几个同学合作用数步子的方法测出1千米,并在距离大约1千米的地方互相看看,叫一叫对方的名字,试试能不能听到。
(这一实践性练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身体验,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感受1千米,巩固学生对千米这一大的长度单位的认识。)
4.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
把这节课学习的千米和以前学习的长度单位及单位的换算做一个总结,整理。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个全面的认识。
五、说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000米=1千米(公里)
1000m = 1km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

为什么没有心脏癌 为何没有心脏癌

该问题还有3 个回答,点击查看

相对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器官,心脏一直在有规律的跳动,运动会增强细胞的代谢能力,进而缩短细胞受,回到题目中肾癌特别多见还可以告诉最常见的是肾透明细胞癌,心脏主要组织是肌肉肌肉也是间叶组织,所以肌肉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心脏为什么没有癌症有来医生。

嚼吐为什么还胖了 嚼嚼吐了还会有热量吗

该问题还有4 个回答,点击查看

妹子以前厌食差点瘦死现在却顿顿暴食不吃吐不罢休这,妹子感受到减肥成功的喜悦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后来她减到只有30公斤重依然觉得还不够,看着自己身上瘦得骨头越来越,为什么会把食物嚼嚼吐了并且成瘾停不下来,为什么嚼吐会胖咀嚼吐原因大众养生,减肥时嚼一嚼就吐掉并不会引起肥胖但是长时间咀嚼却不能下咽下去有可能引起饥饿也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厌食或者是由于对食物极度渴求而导致饮食不节出。

相关问答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