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四余在线排盘

七政四余在线排盘总共有4种排盘方法一种为黄道恒星制跟印度占星雷同但取命宫以及宿度安排不同恒星制的基准起点也不同于印度有自己的中国特色其余三种分别是黄道回归制联合古,七政四余排盘总共有4种排盘方法一种为赤道恒星制跟印度占星雷同但取命宫以及宿度安排不同恒星制的基准起点也不同于印度有自己的中国特色其余三种分别是黄道回归制联合古宿制,周新春易学旨在宣扬发展中华易学文化致力于传承周易传统研究本站提供七政四余。希望《七政四余在线排盘》一文对您能有所帮助!

七政四余在线排盘moira软件

阳历是1991年 12月 22日
1991年11月17日出生人的命运
今天出生的人,为人温良敦厚,个性刻苦耐劳,日常生活起居简朴踏实,念旧节俭的性情使得他们多半具有收藏储存物品的习惯,对于旧物也较舍不得随意丢弃。整体大运方面:少年时期运势较不和顺,行事多有波折;中年之时运势开拓亨通,事业发展顺利,钱财收入源源不绝,个人声望与社会地位也可望达到顶峰。晚年时期运势持续走高,并有余力庇佑子孙,使家族繁荣兴盛,可以说是属于福禄丰盈饱满的命局。

七政四余在线排盘免费算命婚姻

                                     七政四余推变黄道术
      如果,我们学星命的人,只要稍那么,稍那么花上一丁点时间,其实就能明白,我们中国的黄道,不是现在的人所讲的黄道,不是现代意义的黄道。学界会叫他为“准黄道”。所以,我会花上点时间,讲下,这个黄道数值是怎么算出来的。看起来好像过于“专业”了。但还是要讲下,因为,就七政四余来讲,我们有星历可以直接导入了。等于是,我们可以不用去学“步五星术”,不用再为推步问题而止步了。但黄道变化则不是,我们古人的所谓的“推进退差”“推黄道术”“依四正岁差变黄道”,因为清开始己经引入了现代的黄道,是与果老星术的黄道,全然不同了。所以我希望能写上点算法,以期真研究果老的人,能稍多少了解,原来是这样算来的黄道。更希望有些人如要设计七政四余排盘软件,能借着这个文,明白怎么去寻找资料学习“推变黄道术”。设计出果老仙术的排盘软件来。
        对我们的古人来讲,赤道是相对来讲“亘古不变”的。使稍有变化,也只是“前朝或测未密”。当然,从现代科学来讲,是一直在变的,虽然变化的很微,很微。
         而黄道呢,则是“常变”的。所以历代常出现,黄道数据的变化。以致唐后,每布一历,就会重新布定黄道28星宿数据。此黄道,大多时是根据赤道去推变,偶尔加以实测,因为对我们的黄道来讲,他其实就相当于是“赤道数值在黄道上的投影”。所以就会有个“推黄道术”,即根据赤道数据,引用黄赤道之间的变化规律,去算出“黄道”。
        如果从明文记录来讲,中国很早就有黄道数据记录。而再再再明确的记录黄道测宿事件,则是公元103年(汉和帝年间)“太史用黄道铜仪测得二十八星宿黄道距度值”,后来被东汉的四分历吸收运用。而黄道和赤道之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如从明文记录来讲,是始于东汉张衡,张衡用“竹篾”去量黄赤道度的数值变化,得出两者的“进退规律”,以后“进退有差”“进退之差”这样的字眼就成了天文历法志常见的字眼。并且后期的变化,无不由“进退”为基调。然后,将这种黄赤道度“进退”变化规律,直接明文入历,则是东汉末刘洪的乾象历。
一:第一种算法。
是以,第一种推黄道术,并且其实不是第一种,而是以后的推变黄道,基调都是“进退”。其它只是算法的区别而己。
算法是,先将赤道数据布好。然后,将赤道数平分,平分为四个大象限(两至两分)。再每一大象限起点开始,每4度为一限,从春分(秋分)到夏至(冬至)。黄道相对赤道是增数。即赤道每4度一限,黄道数会增加1/4度。当赤道数到了45度时,黄道数到达48度,即相差3度,这己经是最大值了(现代实测算,最大值是2.5度)。然后,开始递减式的增法。即如是将黄赤道拉成一条线,一条会慢慢增长的线,他们的规律是,春分开始,黄道这条线,会比赤道增长得快,赤道增长得慢。到了45度时,两者相距最大是3度。然后开始,黄道增长减慢,赤道增长加快。到了一象限末数91.31度时,黄赤道相平。然后,从夏至开始,赤道比黄道增长得快,所以,从两至到两分,则要相减。他实际也可以变化成规律是,从两分为定点看,向两边两至45方向算,是黄道比赤道增度,所以黄道度会在赤度基础上加黄赤道度差。从两至为定点看,向两边45度方向算,是黄道比赤道减度,所以黄道度会在赤度的基础上减黄赤道度差。(资料可详看《中国古代历法》和《古代历法计算法》)
乾象历,是采用4.4.4.3的规律。而每一小象限常数增减1/4度。到了隋一朝的皇极历,则将这个常数1/4,变化成递增减的变化。即每4度增减从初97/450,第二个4度也就是8度时,增减98/450.(97..98...99如是增减)
到了一行的大衍历,则将4度增变成5.即象限基数由4变成5.每限增减12/24.第二个5度即10,此限增变11/24.(12..11..10..如是增减)。至此用象限计算进退度之法,成定,后世多引用大衍历的算法。所以举例一下,大衍历的算法。
(学习时,可以看着后面附的表格)。
举例:如从春分点开始量,赤道量到5度,黄道就会是5+12/24=5.5度。即在5度内,增损12/24,黄赤道差12/24.以后每增损11/24..10/24...即相当于:黄道度=赤道度+黄赤道度差。也相当于:黄道度=5+每限增损度+前一限黄道度。
赤道度量到10度,黄道度就会是=赤道度 +黄道度差。(黄道度=10+(12/24+11/24)=10+23/24=10.96).也相当于黄道度=5+每限增损度+前一限黄道度。(黄道度=5+11/24+5.5=10.96)。
初学时,是不是感觉很复杂,以往的历家,会即有算法,也会干脆制成表格。所以你会看到历律志上说,依率表变黄道。减小重复算的过程。到了授时历时,就干脆提供了一个表,细化到每一度,每一度增损的表格。下表是大衍诸历的数值。
在《中国古代历法》大衍历篇中。也给出算法。
 根据这个表,和黄赤道变化的规律,即以两分为定点向两至两边45度,黄道相对赤道是增度。如以两至为定点,向两分两边45度,黄道相对赤道是减度。算法如下:
二,第二种和第三算法
当我们知道,我们中国古代的黄道和现代人意义的黄道不同时。只需想一下,星命术的全力发展时代。其实就能明白,我们应要用什么样的黄道。和为什么星命术在清开始,几成绝学原因之一。梅文鼎先生讲得好“若用新法,则宫度之迁改不常,二者己如柄凿之不相入,又安望其术之能验乎”
是以怎么推变黄道,虽然显得难懂。但还是不得不写。是希望真研究的人,能正视这个问题。也希望现在科技相对发达了,有要开发七政四余软件的人,能明白这个问题。和通过此文,能知道要怎么去找资料,和找什么资料。
  中国的历法发展,重实测。在总结时,表格法起了一个很好的作用。但是莫要忘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同时代来讲,也是不逊于任何其它文明的。所以历法的发展,在计算历数时,就会慢慢的出现公式总结。黄赤道的公式转法也是其中一项。自一行大衍历,进退之法己成定调。而公式发展呢。从《中国古代历法》一书来看,则认为唐末的边冈对此贡献很大。设计出了一个很好的公式。但还是显得繁复,所以后代历家又不断的改进。如北宋宋行古的崇天历,北宋周琮的明天历,北宋皇居卿观天历,北宋姚舜辅的纪天历相继给出公式,特别是纪天历给出的公式达到了误差最少。后代的如南宋赵知微大明历,元代耶律楚材的庚午历一直沿用不弃。所以,第二种算法,就选用姚舜辅的公式法。
即依照公式,求出黄赤道度差。然后,从春分开始是加黄赤道度差,从夏至开始是减黄赤道度差。两至到两分,黄道值减损。两分到两至,黄道值增益。如果你想着,还是在45.65545这个要相减的问题过于繁复。那你就可以用这个公式。以两分为定点的向两至方向45度时,用加黄赤道差。以两至为定点向两分方向45度时,用减黄赤道差。
由公式,我们还可简化看:黄赤道差=C/1000 X (101-C).式中C是赤道度。
举例,如以春分为零点,某宿赤道距离春分点为10度。那么:
黄赤道差=10/1000 X(101-10)=0.91
黄道数值=赤道数值+黄赤道差=10+0.91=10.91度。
如果,是以夏至,冬至点为零点,则相减。
黄道数值=赤道数值-黄赤道差=10-0.91=9.09度。
由此公式就可以求得任何一宿的黄道数值。假设春分点在赤道宿壁宿0度时。壁宿的赤道度为8.6.
壁整度离春分点:8.6-0=8.6
即赤道值为:8.6
黄赤道差=8.6/1000 X(101-8.6)=0.7964度
黄道数值=赤道数值+黄赤道差=8.6+0.7964=9.3946度。9.3946也是壁宿的黄道度。因为是假设在壁0度为春分点。
再求奎宿的黄道度。奎宿的赤道度为16.6.是以离春分点的赤道数值是:
赤道值:8.6(壁)+16.6(奎)=25.2
黄赤道差=25.2/1000 X(101-25.2)=1.9102
黄道数值=赤道数值+黄赤道差=25.2+1.9102=27.1105度
奎宿的黄道度为:27.1105-9.3946=17.7156度。
第三种算法就是元授时历的算法。是引用勾股算法和北宋沈括的会圆术。相当于球面三角法。像我这种小学毕业的,就帮不大家了。但是我估计,王恂和郭守敬也和我们一样想着,这样算太麻烦。所以会提供了一个表格。里面细细的列出各度的黄赤度,和黄赤度差,差率。是以,如去看元史,会说,依表而推。但是元史似没收录这份表格。相反在明史中,大统法原里有收录这份表格。需要研究的,网上找明史,即能找到。
和以往一样,只需得出黄赤道差。两分到两至用加,两至到两分用减。注意用此表时,因为此表可能传抄过程有误,里面的有些数据,最好左右上下多相较。
举例比如某宿离春分点相距赤度6度。
即赤道值是6度
黄道度值此表也直接给出可以看从左至右第四栏:6.5137度
我们假设,元时的春分点在壁6--8度间。取个6度来算。壁宿的赤道度有8.6度。是以,壁宿右段的赤道度为:8.6-6=2.6
即赤道度2.6
黄道度=2的黄道度+0.6的黄道度=2.1728+0.6+(0.6 X(0.2588-0.1728))=2.1728+0.6+(0.6X 0.086)=2.8244度
奎宿的赤道宿度是16.6.即离春分点的赤道度为:2.6+16.6=19.2度
黄道度=19的黄道度(查表19对应20.4872)+0.2的黄道度(查度率0.0622)=20.4872+0.2+(0.2 X0.0622)=20.4872+0.21244=20.69964
奎宿的黄道宿度=20.69964-2.8244=17.87524授时历给定的奎宿黄道度数是:17.87。
三 推变黄道的赤道基数
1.依元史明史考对。元明时的赤道宿度如下:
角12.1亢9.2  氐16.3  房5.6 心6.5  尾19.1  箕10.4
斗25.2牛7.2  女11.35  虚8.9575  危15.4  室17.1  壁8.6
奎16.6娄11.8  胃15.6  昴11.3   毕17.4  觜0.05  参11.1
井33.3鬼2.2  柳13.3  星6.3   张17.25  翼18.75  轸17.3
2.依大统法原。考定授时历赤道十二宫界宿次如下(周天365.2575):
玄枵之次 子宫:女2.1309始   (女2.1309--危12.2614=30.4381)
?埚ぶ??#160;亥宫:危12.2615始  (危12.2615--奎1.5995=30.4381)
降娄之次 戌宫:奎1.5996始   (奎1.5996---胃3.6377=30.4382)
大梁之次 酉宫:胃3.6378始   (胃3.6378--毕7.1758=30.4381)
实沈之次 申宫:毕7.1759始   (毕7.1759--井9.0639=30.4381)
鹑首之次 未宫:井9.064始    (井9.064--柳4.002 =30.4381)
鹑火之次 午宫:柳4.0021始   (柳4.0021--张14.8402=30.4382)
鹑尾之次 巳宫:张14.8403始   (张14.8403--轸9.2783=30.4381)
寿星之次 辰宫:轸9.2784始    (轸9.2784--氐1.1164=30.4381)
大火之次 卯宫:氐1.1165始     (氐1.1165--尾3.1545=30.4381)
析木之次 寅宫:尾3.1546始     (尾3.1546--斗4.0927=30.4382)
星纪之次 丑宫:斗4.0928始      (斗4.0928--女2.1308=30.4381)
------------------------------------------------

七政四余在线排盘免费算命

                           七政四余宫度之争与女命诀
        当初我篇写《果老星宗入门图示》时,是将女命诀顿住没写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如要不要采用恒星制的问题一样。我写了,你能信嘛?从历代天文志历法志直引资料,历历在目,白纸黑字都选择无视,到现在还是左右互疑间。道出而不信,强项的人就多了,特别是这个圈子,反而不利于思考。聪明人太多了,啃书的人就少了,一句“我认为”即可。人就是这样,自己发现的,才认为是真的。神秘的才是真的,称之为“秘诀”。别人直道的,反而狐疑侧目;如不合己思,更恼怒以作非。是以,女命怎么处理我一直没有公开讲。要让人自证其非,对很多人来讲,实在太难太要命了。写出来,不被骂己算好了,因他实在是太直显了,根本就无所谓秘诀,就是直白式的述说。但偏偏这么直白,硬是选择无视,不作深思。是以,古人藏诀,一则防其无良,传非其人,二则术之道,其广而易,易而当夷!现在恒星制,己经由当时的“不准的”,“不懂岁差的人用的”,“过时的”。变成了,现在很多人己认可。女命诀,也因诸多原因等同于己经公开了。是以也就到了,不得不写其来源了。如为什么要采用恒星制式,而写《古今星制之别考》《七政四余分宫制史料》及相应的历法小知识等。为免于后学虽知,而不知其为何。女命诀的理源就只能也写一写了。算是为七政四余的广开枝叶,再添一把料吧。
       要明白女命诀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首先要能去解决七政四余宫度之争。所有的星命书,包括星宗等书,都会告诉你,宫也要用,度也要用,又说以度为重。是以宫度之争千年间仍不断。那么,总有一个确定的定法吧,不然不就像星学大成里别人笑的一样了,“宫度兼论,吾恐子于是度胸中不能自断,何以断人之祸福也?”。所以就要理解,古人是怎么去藏诀的。他通过什么诀语让徒子徒孙们,即能知道宫也是对的,度也是对的。又能在心传中明确“以度为重”。那么,这句心传诀语在哪呢?在果老星宗“身命为元”这里。诀语是“世人未识星家理,不务心传务口传。生时坐度作虚名,只把命宫星作主,阴阳经纬何纵横,俗眼无由见终始。 诸星皆可论宫神,命元切以度为主 。此是先生元妙诀,须得高贤方说与”。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都看过,是不是都能背出来了,是不是。。。所以,读和背是二个字意,读背和啃又是不同的。其实古人藏诀,是显中藏。如这个宫度之争,先生就一句话,就定死了。主的话,都是对的。有命宫主,有命度主,有身主,有身宫主,有身度主,有各宫主,各种主。这些主,都是对的,没说不对。都是要重的,也没说不对。都是要用的,也没说不对。你们都对,你全州县都对,你全家都对。。。但“元”只有一个,主是主,元是元。通过一个“元”字,来显藏口诀。元者,玄。元者,始。玄元之始。太极之端。太极点只能一个。一字心传。
        明白了玄元之始,太极之点,当用度主去论。就能又明白,另一个藏诀词,叫“重”。这个词会更多人用。果老后学等,包括后期玄斋等,也是用这个词去藏心中不欲道者。虽然没有“元”这个词那么直指关键。但是,最少指明了方向。就好像“诸星皆可论宫神,命元切以度为主”,这句是庄严之下的心传,而“重”这个词,就如平时方便述说,方便江湖行走。是以,我们看古书,看到更多是“重”这个词在争论。这也许就是果老又一诙谐处吧!大家在一起,主来主去,重来重去,轻来轻去的聊聊,多快乐,多有学术气氛,多好玩是吧。果老心传就一个字:“元”。如果多用元字,或许很多稍有古文知识的人,能很快转出来,也能很快摆脱这个宫度之争,能少在这里折腾几年。但偏偏,各书要用“重”这个词。于是就争起来了,比如,你说是市长大还是县长大,那当然是市长大。那你说县长现管你还是市长,那当然是县长。。。。。你们倒是打起来啊,叫省长出来作裁判或直接叫省长做主不就成了。谁打赢了,我听说的。但文字仗,打上个几千年,没什么问题的。只是苦了后学了!
         理通命元这个词,其实女命诀也就出来了。如“身命为元”这个词。太极则何二太极?是以必有所指。这时,如多看女命古赋,就会有“以夫为命”。那就怪了,“我”那去了?“元”那去了?我们能理解古代妇随夫以荣贵,但功名富贵,生老病死,所行所思等总是不同的吧?总不能夫病了,自己也病了?夫死了,自己也死了?。如果对“卯为命”理解深的人,和知道为什么要卯立命的人。就能慢慢知道,以卯为命,则卯为阳火。我克者为妻财,克我者为官夫。不正是我当为“阴金”,阳火克我者为夫为命。如这时,又能明白了,各书直讲的,女命当重月,又是一个“重”字。不就直接出来结论了。女命以夫为“命”,以月身为元。命则卯为太阳所出,身则酉为太阴所出。命身则可无二致,玄元则当分立。乾男感元阳之气多而生,坤女感元阴之气多而产。而果老是“重度”的。 则阳乾以太阳转出,重度之下,取命度以为“元”。阴坤以太阴所转,重度之下,则取身度以为“元”。 是以,男命的太极点在命度主五行,女命太极点在身度主五行。
       实际,无论宫度之争,或女命诀。只要不要太聪明,学久了都能自己跳出来。怕的就是太聪明,一盘上来,凭着心巧,借着星象,东解解西解解,居然也常对了。就不去思索,比如中国的术数精髓在五行,那么你有没切实用五行去论盘?你确实有去深悟五行没?或只知水生木,水克火吧?应没深思“火能生土亦生金”吧,更别说“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了!。又比如星是走得很慢的。那怕是太阴月,其实也约二天才过一宫。太阳金水也算是走得快,也会约一月才走一宫。木星就更是了,约一年才一宫。土星就更是了,约二年才一宫。在初学之时,稍多排排盘。其实都能跳出迷端。宫就才十二个宫,星就才十一曜。同盘和约摸同组合的实在太多了。只要不自己骗自己,只要不自己被神断迷惑了,能很快跳出来。这时,再多质证古赋和实盘,则能很快理清,必是五行与度为关键灵机。其它古诀皆是同理,皆为显藏,又皆是“聪明人”较难得。以邵夫子之神聪,有师传之下,尚且“冬不炉,夏不扇,不就枕席者数年”。是以,在李?~问答中老仙曰:“惟汝淳厚质朴可传”,实果老玄机!实际也是众数术之学的玄机!“聪明”尚如此,更遑论其它行径了!--九紫辰
-------------------------------------------

七政四余在线排盘元亨利贞

此命为人品性刚直, 做事公开有才能, 不管休息,六亲兄弟不得力, 祖业难靠, 好一双抓钱手,没有一个聚钱斗,蜘蛛结网朝圆夕不圆,做几翻败几翻,只能稳然成家业,谁知又是遇狂风,初限二十三四,又如明月被云侵,三十外来交四十恰似日头又重升,终交末运方为贵,渐渐荣昌旺祖宗,妻宫继配方偕老,寿元九十七, 卒于秋天之中。

上一篇

七政四余和紫微斗数比较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