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因果故事真实故事

虚云老和尚是近现代有名的禅宗高僧,在他的法汇著作中,常常提到因果的威力和因果真实可怕之处。一个学佛之人,如果不懂得因果,很容易就会造下恶业,在将来因果成熟之际受到痛苦的,到了佛陀时代,因果报应就现前了,波斯匿王迎娶了释迦族的女子,育有一位太子名叫琉璃王。这位琉璃王去释迦族的城市游玩,因坐了佛陀的位子,心中就暗暗发誓,婉晴因果报应信与不信都会应验特别是得罪了蛇菩萨我就听过蛇菩萨报复就不让。希望《佛教因果故事真实故事》一文对您能有所帮助!

佛教因果故事真实故事youshen

1、《六牙白象的故事》

卫国有一位长者,生了一个女儿。奇怪的是,她刚坠地,便讲了一通令人惊讶地话:“我做了不善的事,我做了不孝的事,我做了不知羞愧的事,我做了罪恶的事,我做了忘恩负义的事。”讲到这里,又突然默不出声,众人皆不知这些话的意思。

人们看到这女孩长得十分聪明贤慧,就取名为贤。这女孩渐渐长大后,不爱红装爱袈裟。常常以穿袈裟为乐,不久就出家做了比丘尼。她虽没有跟随佛祖,可她精勤修习,很快就修得了罗汉道。后来她懊悔当初没能跟随佛祖学法,就不远万里跑到佛的身边,向佛忏悔。

佛就说:“我早在以前就接受过你的忏悔。”佛身边的弟子感到奇怪,问傍:“这个比丘尼出家之后从未见过佛,为什么你已接受过她的忏侮?有何因缘?请讲给我们听听。”

佛即讲起了以前的故事:以前,有一头长了六支牙的白象,它有两个妻子,一个叫贤,一个叫善贤。

有一次,六牙白象在两位夫人的陪同下在森林中散步,它突然看到池里有一朵极为艳丽的莲花,就走上前去摘了下来。正当它想将莲花献给贤夫人的时候,善贤夫人一把夺了过去。贤夫人见了,心里十分不悦,她想:他爱善贤而不爱我。

当时,大象住的山中有一座佛塔,贤夫人常常采集鲜花去供养佛。她暗暗许愿:来世我降生于人间,一定不忘今世所受的委曲,一定要拔下它的象牙。随即便走上悬崖,纵身往下一跳,连尸骨都没有找到。

贤夫人跳下悬崖后升入了天国,然后又下凡降生在毗提醯王家做女儿。十多年时间,她就出落成一位美若天仙、亭亭玉立的少女。毗提醯王就将她许配给梵摩达王。

这女人不忘前世的恩怨,在洞房花烛之夜,她娇嗔地对梵摩达说:“你要用象牙为我做一张床,我才能活,否则,我是陪不了你多久就会死的。”梵摩达王即发布命令:国人凡是能搞到可以用以制床的象牙,将获得一百两黄金的奖赏。

消息传开,人们都想得到这份奖赏,可就是想不出猎获大象的办法。有一长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猎手听到了这一消息,十分兴奋,高声喊道:“这下我可以发大财了。”原来他在深山老林里深知大象的习性,有捕猎大象的丰富经验。

几天后,只见这猎人身披袈裟,扛了一张巨弓,背了一袋浸过毒液的箭头,来到六牙白象经常出没的地方。善贤夫人远远看到有猎人来,就赶快跑到六牙白象那里报信。六牙白象问:“你看见那猎人穿得什么衣裳?”善贤夫人回答道:“那猎人穿了一套黑色的袈裟。”

六牙白象就安慰善贤夫人说:“你不要慌张,穿袈裟的和尚都是吃素行善的好人,他们从不杀生,所以绝对不会来伤害我们的。”

可出乎六牙白象意料之外的是,它的话音刚落,猎人的毒箭就射了过来。六牙白象还算敏捷,赶紧往旁边一闪,箭才没有射到自己身上。

善贤夫人见状,就气呼呼地说道:“我让你赶快躲避,可你说和尚都是积德行善的好人。现在你如何解释刚才发生的事呢?”

六牙白象回答说:“这不是他身穿袈裟的缘故,而是他心里有烦恼的缘故。因此,这不是做和尚的罪过,而是他心不静的罪过。”

善贤夫人不听六牙白象的这一解释,想冲上前去踩死那猎人。六牙白象立即上前阻止,并讲了许多道理,坚决不让善贤夫人去伤害猎人。善贤夫人只得作罢。此时白象的五百部众也赶了过来。

六牙白象心平气和地问猎人:“你需要什么东西?为什么要这么狠毒地来射杀我?”猎人哆哆嗦嗦地回“我不是一个贪心的人,原来是没有加害于你的心思的,可梵摩达王张榜征募你的长牙,我想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所以就来射杀你了。”

六牙白象听完,顿时明白了什么。它认真地对猎人说:“既然你身负使命,就赶快来取我的长牙好了。”那猎人以为自己听错了白象的话。白象又说:“我请你快点拔出我的长牙,好回去向你的国王交差。”

猎人赶紧回“我怎么敢动手拔你的长牙呢?你是这样的慈悲,不但不治我的罪,反而还救了我的命。我如动手拔你的牙,那就是恩将仇报,我的手肯定会烂掉的。”

听了这话,六牙白象就走到一棵大树下,用自己的长鼻拼命将长牙拔出。随后又发誓将来要拔除众生的一切毒牙。猎人捧了六牙白象的长牙回到国都,立即将长牙献给了梵摩达王。梵摩达王见了,不由大喜过望,兴冲冲地就将象牙送到夫人那里。

可这夫人见了象牙,却突然产生了懊悔之意,暗暗想道:我今天为什么要去求这贤胜净戒的象牙呢?真是罪过。此后,她就大修功德,并许愿要修佛学法,建一番功德。不久,她就出家学道,得了阿罗汉道。

佛说到这里,就笑着对弟子们说:“那时的六牙白象就是我的前身,那个猎人就是提婆达多,那个贤夫人,就是今日来忏悔的比丘尼,那个善贤夫人就是耶输陀罗比丘尼。”众弟子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2、《酒翁里的真相》

一对新婚夫妇,郎才女貌,相亲相爱,邻居们都非常羡慕。

不久却发生了一桩意外的事。这天,丈夫从外面办完事回到家中,为了消除疲劳,就对妻子说:“爱妻,今晚咱俩先喝点酒,你到酒瓮里取些酒来。”“好的,”妻子边应答边朝酒瓮走去。没想到她一打开酒瓮。

只见里面有个漂亮女子的身影,气得酒也不拿了,冲到丈夫面前责问:“你这个不知羞耻的男人,把我娶到你家,怎么酒瓮里还藏着女人?你说,这个野女人是哪里的?”妻子突如其来的大骂,令丈夫如坠雾中,他赶紧跑到后间去看个究竟。

一看,大吃一惊,酒瓮里明明晃动着一个美男子的身影。丈夫气不打一处出,边走边骂:“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还想倒打一耙,酒瓮里藏着的分明是个野男人!”顿时,一对恩爱夫妻吵得不可开交,拍桌子,砸板凳,谩骂声、抽泣声惊动了左邻右舍,门口挤满了围观的人。

有位邻居觉得十分奇怪,这对夫妻平时如胶似漆,今天怎么闹翻了,于是进屋想问个究竟。这位邻居听了他们各自的诉说后,很是奇怪,就跑去看酒瓮。嘿,里面确实藏着一个跟自己模样相似的男人。他一语不发,出了屋门,把自己的所见和疑惑告诉了那些急于探听的邻居。

恰巧有个比丘尼来化斋,夫妻俩只顾一个劲地争吵,根本没注意到。比丘尼径自进门相劝,问为何事这般吵闹。夫妻俩互相指责对方,女的说:“他偷野女人!”男的说:“她偷贼男子!”比丘尼越听越糊涂,围观者指点说:“他们家的酒瓮里装有人。”

比丘尼半信半疑前去察看,果然发现酒瓮里有个尼师,她转身就走,口里念着:“罪恶!罪恶!”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行脚僧,听说有这等怪事,心头生出一团疑云,他也进屋走到酒瓮旁,低头一看,原来是人在酒中的倒映。他感叹人世间居然有这样愚昧的人!随后对众人说:“你们都跟我来!”只见行脚僧端起一块石头,砸碎了酒瓮,还如此这般解释了一番。

那对夫妻听了真是无地自容,悔恨不已。

3、《“双头鸟”的善与恶!》

从前在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狻保?硪桓鐾方小坝挪ㄥ揉?狻薄U庵涣酵纺窳礁鐾仿至餍菹ⅲ?羰怯幸桓鐾啡胨??硪桓鐾繁厝恍牙础?/p>

一次,迦喽?馑?帕耍?挪ㄥ揉?庑压?矗?馐币徽蠓绻??雅员咭豢媚ν峰裙?鞯幕ù档搅酵纺竦纳肀摺?/p>

优波迦喽?庀耄骸拔蚁衷谒淙欢雷猿韵抡舛浠ǎ??缘蕉亲永铮?颐橇礁鐾范伎梢悦獬?⒖剩?ぞ?裨銎?Α!庇谑撬?挥薪行彦揉?猓?雷园鸦ǔ粤恕?/p>

过了片刻,迦喽?庑压?矗?醯枚亲雍鼙ィ?挥傻么蛄烁霰ム茫?视挪ㄥ揉?猓骸澳愦幽睦镎业秸庀闾稹⒚烂畹氖澄铮砍粤私涛揖醯没肷硎娣?⒕?裼淇欤??⒊龅纳?舳际钦庋?琶馈!?/p>

优波迦喽?饣卮鸬溃骸澳闼?攀保?徽蠓绨巡辉洞δν峰裙?鞯幕ǘ浯档轿疑肀摺N蚁胨淙皇俏叶雷猿运???颐橇礁龆伎梢猿?⒔饪剩?龀ぞ?衿?Γ??悦挥邪涯憬行眩?妥约撼粤怂?!?/p>

迦喽?馓?秸夥?埃?词?植桓咝耍?南耄骸八?缘胶枚?鳎?谷徊唤行盐遥?雷韵硎苊牢丁R院笪遗錾虾枚?鳎?膊辉父嫠咚?!惫?艘恍┤兆樱?酵纺裨谝桓龅胤娇醇?欢涠净āe揉?庀耄骸昂冒桑∪梦野颜舛浠ǔ粤耍?梦颐橇礁鲆黄鹚廊グ桑 ?/p>

他就对优波迦?馑担骸澳阆人?桑∥依纯词亍!庇谑怯挪ㄥ揉?饩头判乃?斯?ァe揉?饧??咽焖??屯低蛋讯净ㄕ?拢?豢谕塘讼氯ァ?/p>

过了片刻,优波迦喽?庑压?矗?械交肷砟咽埽?蛞桓鲞溃?醯每谄?卸即?哦酒??臀剩骸案詹盼宜?攀保?愠粤耸裁床缓玫氖澄铮课以趺椿肷砟咽艿靡?溃俊卞揉?馑担骸澳闼?攀保?页粤四且欢涠净ǎ?蚁M?颐橇礁鲆黄鹚馈!?/p>

优波迦喽?馓?苏夥?埃?翟诖蠡蟛唤猓?实溃骸澳阕鍪略趺凑庋?趁О。吭趺醋龀稣庋?氖拢俊彼低臧ОС?溃旱笔蹦闼?撸??湮疑肀摺N页悦牢痘ǎ?惴窗盐以埂5?复咏窈螅?煌?倒献 K鹑擞趾?海??∶缓么Α?/p>

4、《年少比丘因造恶口,五百世堕为狗身》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息。狗儿趁着商人不留意时,便将放在一旁的肉给刁去吃了。商人发现后,生气地拿起棍棒将狗儿的腿打断,并将它丢弃在路旁。

此时,舍利弗尊者以天眼看见断了腿且饥饿不堪的狗儿,便着衣持钵入城乞食,然后以神通力飞至狗儿的身边,将乞得的食物拿给它吃。狗儿欢喜地用完食物,舍利弗尊者便为其开示说法。狗儿命终后,则投生至舍卫国的一户婆罗门家。

一天,这位婆罗门看见舍利弗尊者独自入城乞食,便上前询问:“尊者没有沙弥随行吗?”尊者回“我没有沙弥随行,听说您有一子,可否随我出家?”婆罗门说:“我有一幼儿,名叫均提,现在甚为幼稚,待其年纪稍长,再让他跟随尊者出家修行,是否更好?”

于是等到均提七岁的时候,婆罗门便带他到?洹精舍出家修行。均提沙弥不断地勤修佛法,精进用功,最后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果。均提沙弥思惟今生能得遇圣者、悟道证果,必是过去的因缘,便以神通力观见自己过去世为一只饿狗,蒙舍利弗尊者慈悲救助。

今日方能为人并获圣果,于是均提沙弥发愿:“我蒙尊者之恩,得以脱离诸苦,今生应当终身随侍于尊者。”便终身求作沙弥而不受大戒。

当时,阿难尊者见此因缘,请示佛陀:“不知此人曾造何种恶行,受此狗身?又曾造何等善根,蒙尊者救助而得解脱?”佛陀告诉阿难:“迦叶佛时,有一群比丘聚集一处修行。当时僧团中有一年少比丘,音声清雅且善于梵呗,人皆乐听。

另一位年长比丘,音声浊钝,不善梵呗,但因功德具足,已得阿罗汉果。这名年少比丘自恃好声,便嘲笑老比丘的声音犹如狗吠。老比丘心知年少比丘种下恶果,便慈悲地对年少比丘说:我已得证阿罗汉果,功德悉备。

年少比丘自知罪行,心惊毛竖,惶怖自责,便赶紧向老比丘忏悔自己的罪过。”佛陀告诉大众:“当时的年少比丘就是今日的均提沙弥,由于恶言果报,五百世常受狗身;也因出家持戒清净的功德,得以见佛而后悟道证果。”

诸大比丘们闻佛所说,欢喜信受,顶戴奉行。由此可见,一切因果皆由心之造作。可是我们凡夫俗子只知重视追求眼前的结果,却不慎守因果的规则,如此即是因果颠倒。我们应该相信因果的规律,其规律是非常顺序的。

因为人的生命不仅是今世,而是经历了生生世世的流转,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在过去世流转的过程中曾做过什么样的业,所以今世行善、做好事,却不一定会带来今生的幸福与快乐。同样的,现在所造的恶业,亦不一定会马上报应遇到痛苦和不幸。

但这并不代表现在所造恶业的果报在将来不需要承受,只不过“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而已。

佛教因果故事真实故事

5、《一掬水的多寡》

在《法句譬喻经》里,记载着商人波利与海神之间,一段很有智能的对话:有一次,大商人波利与五百个商人一同入海寻宝,船行驶到海中央,忽然间海神从海底冒了出来,手捧着一掬水问波利说:你看是海水多呢?还是我手上的一掬水多呢?

波利从容地回当然是一掬水多啊!为什么呢?海水虽然多,不一定能挽救得到那些饥渴的人;一掬水虽然少,遇上了饥渴的人,却可以救护他一命。

海神听了波利的答话,不禁欢喜赞叹,立刻解下身上所配戴的璎珞装饰,以及各种奇珍异宝送给他,并且护送商人们安全地返回国中。

从这一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世间事物的价值,不一定从表相上的大小、多寡去衡量,有时候也要看它的作用为何。有些东西看起来虽然不起眼,却有很大的功用。

例如,小小的沙石可以建筑房舍,供人居住;小小的种子,可以生长蔬果,供人食用;短短的一句话,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让人由迷转悟;少少的施舍,可以助人燃眉之急,让人脱离困境。

甚至一个人的智慧开启了,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从一朵花中,就可以看见三千大千世界;从一片叶子中,也能看到如来清净法身。

佛教里有一种修行法门,叫做回向。像是给人一个面包的同时,如果你能在心中发愿,希望天下的人都能解除饥饿,那么,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布施,但是普天下之人也都可以获得这个功德了。所以,世间的功德,就看你发心的大小,发心有多大,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力量。

佛教因果故事真实故事母亲太强势

1,母鹿断肠

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

许逊见此情景,十分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原先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

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之后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司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

于是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太康初年飞升成仙。因常显灵迹济世,宋帝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

2,孙真人救龙子传方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便能日诵千余字,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学说兼好释典。精于阴阳推步医药之学。

当他尚未成就仙道时,有一次外出遇见村童,捕捉一蛇,殴打戏弄,蛇身出血将死。孙真人怜悯蛇无辜遭受伤害,便向村童买回,用药敷治救活,然后放生于草泽中。

经过月余,孙真人在静坐间,见一位青衣少年前来邀请,真人跟随,到了世人称羡的水晶宫,见头戴合帽,身穿绛衣的龙王出来迎接,延请上座并说:“小儿前日出游,被人所伤,幸遇道人拯救,不胜感激。”

即召青衣小官出来,再三拜谢,并殷勤设宴款待,留住三天,临行拿出奇珍异宝赠送,以表谢意。

孙思邈坚持不受说道:“久闻龙宫甚多医病秘方,愿能传我,以救世人,远胜金玉。”龙王为感激救子之情,便赠送玉笈三十六方。命仆护送真人到家。经过屡次试验均有灵效,于是编入千金方中传世,从此医术更加精通,行医救人无算。

之后证了仙品,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遗下形体,仙化而去。经过月余,形体颜貌不变,举尸入棺,轻如空衣,时人都惊奇赞叹!世称为孙真人。

佛教因果故事真实故事

3,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貌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

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我要吃肉。”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但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

便问菩萨道:“此刻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

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于是秃鹰感动佩服,立即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原先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事迹。

4,被误伤一眼仍敬奉尊者

有一位七岁的男孩,由于父亲殷切的盼望,而出家为沙弥。剃度之前,男孩先得到一个禅修指导。剃度时,他专注于禅修的所缘境,由于他的定力和前世的善业,剃度之后,他就证得圣果。

之后,提舍尊者在沙弥的陪同下,前往舍卫城,准备向佛陀顶礼。

半路上,他们暂宿某一村落的精舍。当天晚上提舍入睡后,沙弥却彻夜坐在提舍的身边未眠,只在接近清晨的时候,稍为睡卧一会。

第二天一大早,提舍认为该是摇醒沙弥的时候了,就用扇子摇醒小沙弥。但却不幸的用扇柄打伤了他的一只眼睛。小沙弥急忙用单手遮住受伤的眼睛,出去打水,准备给提舍尊者洗脸并清洗精舍的地板等。

当他单手捧水给提舍时,尊者告诫他,服务别人时,就应用双手。这时候,尊者才发现小沙弥的一眼已经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失明了。

刹那间,尊者明白小沙弥实在是一位高贵的人,他深感歉疚,谦虚地向小沙弥道歉。但小沙弥告诉他,这既不是尊者错,也不是他自己的错,而是业报。小沙弥更请尊者不要因此难过,但尊者却无法忘怀这件不幸的意外。

之后,他们继续上路,最后抵达佛陀所住的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佛陀明白路上所发生的事,就说:阿罗汉不与人动气,阿罗汉克制感官的冲动,内心究竟平静、安详。

佛教因果故事真实故事

5,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有一天玄奘来到恒河岸边,看见数千人聚集在一齐,就好奇地上前去看,原先是婆罗门外道在祭拜河神。按照当地传统,为了供奉河神,每年都要选一个年轻男子扔进河里。当天正好选中了一个,他的家人个性悲哀,与此男子哭作一团。

正在依依不舍之际,他们忽然看见来了一个外国和尚(玄奘大师),当即笑逐颜开、欢喜若狂,立即将玄奘捆了起来,准备让他代替那个年轻男子。

玄奘告诉他们:“如果你们非要把我供神,我也没办法,但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可不能够把这天的经念完等我念完经,你们怎样处置都能够。”那些人就同意了。玄奘随即开始念《心经》,三遍过后,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所有人都个性害怕,不敢得罪他,便把他给放了。

从此以后,玄奘对般若总集的《心经》更加重视。他所翻译的《心经》,与藏译、其他汉译本相比,虽然较短,但却受过观音菩萨的特殊加持。

据说他从印度取经回来时,念及和尚所赐《心经》的恩德,准备好好报答一番。谁知当他到原先的地方,不仅仅是老和尚,连那个寺院也消失无踪了。后人都说老和尚是观音菩萨的化现。

佛教因果故事真实故事有声动漫

上升下堕
伽弥尼出家不久,有一天,他向佛陀提出一个问题:“佛陀!我觉得各种宗教都有祈祷天神,求生天国的方法,佛陀为什么不说呢?佛陀如果也能够开示这个法门,那就更好了。”
  佛陀反问他:“伽弥尼!如果有人把石头丢到河里,然后虔诚的祈求天神,希望大石浮起来,你认为这有可能吗?”
  伽弥尼说:“佛陀!这是不可能的,石头丢到河里只会往下沈,怎么可能浮起来呢?”
  佛陀说:“是的!假使有人造作很大的恶业,即使大家为他祈祷天神,求他生天,这也是决不可能的,因为造作恶业,自然会堕落地狱。”
  佛陀再问:“如果有人把油倒在河里,然后祈求天神,让油沈下去,不要浮上来,这有可能吗?”
  伽弥尼“佛陀!不可能的,油一定会浮上来。”
  佛陀说:“是的!这正如有人造作善业,任谁也不能使他堕落一样。修行善业,自然生天;造作恶业,自然下堕,这是一定的因果法则,决不是因为祈祷天神而可以改变的。”
  伽弥尼听了佛陀的开示,从此不再向往外道的修行法门。
找 心
佛陀在往伽耶山的途中,路过一座苦行林,在树下静坐片时,像等待什么似的。有一个拿了大包裹的女人,从佛陀的面前经过,佛陀并没有注意分别。后来,又有很多高大的汉子走来,他们见到佛陀都异口同声的问道:“刚才您见到一个女人拿着很多东西从这里经过吗?”
  “我没有注意。你们找她做什么?”佛陀反问他们。
  “我们这一行共有三十人,同住在离此不远的森林之中,我们二十九人都有妻子,只有一个人至今还没有娶亲。我们非常同情他,因此,昨天就为他找来一个女人。那知这不是普通的女人,说来真不怕人见笑,原来她是一个卖?H的妓女。她在一夜之中,把我们三十个人都诱惑了。今天起来,我们的东西都被她卷逃了,因此要追赶她,要回我们的东西。您究竟有没有见到她呢?”佛陀默默的听他们说着。过了一会儿,佛陀说道:“是这么一回事吗?我来问你们一句,到底你们的心要紧呢?还是女人和东西要紧呢?”
  这几个人给佛陀这么简单的一问,放逸惯的身心像还本归原一样,深受感动。佛陀不可思议的威德,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都能深刻的印入人们的心版。
  “自己的心比什么都要紧。”这一群男子回答,个个像清醒过来似的。
  “你们不要再去追赶女人,找回自己的心才是最要紧的大事。”
  “找心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佛陀为他们说苦集灭道,使他们生起信心,而皈依在佛陀座下。
凡人丢了钱财,知道去寻找;丢了衣物,知道去寻找;但是丢了最宝贵的东西——心,却不知道去寻找。如何返求诸己,把心找回来,做自己的主人,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课。
烧香作炭
佛陀在舍卫国说法的时候,感化了一位青年发心跟随佛陀出家、修持。五年以后,年轻的比丘得到佛陀的许可,独自一人离开僧团,?隐山林,精进修行。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正当大家还在为他祝福的时候,年轻的比丘却垂头丧气,满面风尘地回来了。
  佛陀慈祥的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青年比丘嗫嚅地回答说:“佛陀!自从离开您以后,我虽然一直在努力修行,但是至今却还不能证果。我觉得佛道长远,自己既然无法达成,不如回家营生,照顾家计,以尽人子之道。”
  佛陀听了,慈祥的垂示:“你既然信奉我的教法而出家,为什么不让人敬佩你是一位精进者,反而让人唾弃你呢?”
  这时佛陀为青年比丘说了一则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青年入海采集沈水香,经过了一年多,终于满载而归。他装满一车到市场贩卖,但是因为沈水香价格昂贵,始终没有人买。经过好多天,还是卖不出去,青年不免心生疲倦厌烦。这时看到有人在一旁卖木炭,木炭很快就销售一空,青年很是羡慕,于是把满车的沈水香烧成木炭出售,结果其所得不及沈水香半车的价钱。
  佛陀说完故事后,看看青年比丘,语重心长地说:“世上有很多人最初发起勇猛精进心学佛,但是一进入佛门以后,发现佛法浩瀚如大海,很难一口吸尽,于是心生退怯,宁可渴死也不再喝它一口,这样的人岂不是和烧香作炭的青年一样愚痴?”
众生对于修行普遍患有畏久畏远的心理,一味追求迅速完成,就像烧香作炭的青年,结果本末倒置,反而失去了最宝贵的本来宝藏。
御马三法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应病与药,观机逗教。是什么样的人,佛陀就说什么样的法。佛陀像钟一样,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
  有一天,一个训练马的调马师带着诚恳的心来请求佛陀指示他的迷津。佛陀明白他的身份,就问他:“你很懂得调马,马的性情你都已经知道。现在我来问你,你究竟用几种方法来调伏你的马匹呢?”
  调马师毫不考虑就回答道:“我调马有三种方法:一是柔软,二是刚强,三是柔软刚强并施。”
  “假如这三种方法都不能调伏时,你又怎么办呢?”佛陀进一步问。
  “那就没有办法了,只有把它杀掉。”调马师回答后,又再反问佛陀道:“佛陀!您是用什么方法调御众生呢?”
  佛陀答道:“我也是用三种方法:一是柔软,二是刚强,三是柔软刚强并施。”
  “假如这三种方法都不能调伏时怎么办呢?”调马师反问佛陀。
  佛陀肯定的答道:“没有别的办法,也只有把他杀掉。”
  调马师听后,惊疑地问道:“佛陀!你的教法中,杀生不是犯戒的行为吗?”
  佛陀庄严真实的说道:“你说得不错,在佛陀的教法中,杀生是不净业,是要受因果的轮回。不过,我所谓的杀,与你流血的杀不同。因为众生用柔软、刚强,以及柔软刚强并施都不能调伏时,就不再和他交谈,不必教授,不要睬他。一个不能受教,不听教诫的人,如同被杀掉一样的无救。”
  调马师终于了解佛陀的意思,俯伏低头,要求皈依佛陀,受持五戒,从此改往修来,不再虐待动物,更不杀生。
佛陀的十号之一调御丈夫,佛陀对于刚强的众生,就用柔软的慈悲心来摄受他;对于怯弱的众生则加强他的信心,使他坚强;或者两者并用,好比调马师驯服马匹一般。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病,佛陀就示现八万四千种法门。佛陀的慈悲真是无量无尽!
愚人愚行
  从前,在一个农庄上,住着一位有福报而没有智慧的富翁。他虽拥有良田肥马,万贯家财,但因愚痴,不能辨别是非善恶,常常闹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一天,他因事进城,路上遇见一个被马鞭抽伤了背部,而用热马粪涂伤的人。他好奇地伫立了一会儿,指着那人问道:“你的背给鞭抽伤了以后,不是很痛吗?为什么还要用热马粪涂伤口呢?这样不是更痛吗?”
  那人苦笑地回答道:“是的,用热马粪涂伤口是非常难受的。不过,马粪可以消毒,涂上之后,伤口才不至于溃烂。”
  富翁听了这些话,欢天喜地,以为侥幸学到治伤的秘诀,便如获至宝似的牢牢记在胸中。他踏着愉快的脚步回到家中,即刻对家人说道:“你们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开心吗?”
  “大概是老爷在路上拾到黄金了吧!”家人见到主人欢喜,也随口逢迎着。
  富翁马上收?a笑容,慎重其事的说道:“不是拾到黄金,而是得到了一种大智慧,一种秘诀。”
  家人不相信地开玩笑道:“老爷得到了大智慧,真是稀有,应该传给我们,不该隐藏呀。”
  富翁得意地拍掌笑道:“好的!好的!你们注意看我做吧。”
  于是,吩咐一个家奴:“你赶快去拿一条鞭子来。”
  主人的话,家奴那敢违命,即刻拿来一条马鞭交给主人,然后莫明其妙地站在一旁,等待主人吩咐。
  富翁迅速而高兴地将上身的衣服脱得精光,然后大声说:“我马上传智慧给你们看吧。”说着又厉声喊道:“来呀!你们拿鞭子在我的背上重重的抽二百下。”
  家奴畏畏缩缩,不敢向前,富翁见状,怒骂道:“怎么?你们敢违抗我的命令吗?快给我抽打!”
  家奴只有应命,无可奈何地提起鞭子,向主人的背上如落雨般的抽打着。不一会儿,鲜红的血顺着伤口流下,白嫩的皮破烂了,没有一块好肉。这时候,他自己却得意地命令家奴说:“赶快去取些热马粪来,把它涂在我背上的伤口处。”
  于是,家奴取来热马粪,涂在主人的背上。
  愚痴的富翁,自以为聪明智慧,得意地向家人宣布说:“我的背皮虽被马鞭抽破,但用热马粪涂后,一定不会溃烂,你们安心看吧。我过几天就可以痊愈了,你们知道吗?这就是我今天所得的智慧,现在已经传授给你们了,哈哈!”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情,开示大家:“一个人一见他人有一种好处,便认为可贵,也不管对不对,就随便学他,这是愚痴的行为,其结果是自讨苦吃,危害自己。所以修行学道,必须开智慧的眼,选择正法,才能真正离苦得乐。”
愚人喝水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静坐,有一个人愁眉苦脸的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示。不久,佛陀睁开眼来,问道:“你有什么事?尽管问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后,我的父亲非常不赞成。他认为佛教的戒律太广泛太严格,那能全部受持,不如不要学好了。他这样强词夺理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我费尽唇舌,他还是不能接受。我怕他将累劫流转生死,堕落恶道受苦,所以祈求佛陀度化我的父亲。”
  佛陀说道:“你的父亲是利根之人,只要你把我说的故事转述给他听,他必然能去邪向正,回迷向悟。”
  “是什么故事,请佛陀开示。”
  于是佛陀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愚人在旷野走了好几天,滴水未进,口渴得两眼昏花,浑身发热,沿途寻找水源,总不可得。
  忽然,看到远处有一条河,河水清洁明净。然而,他呆立了半天,却不想前去取水喝。这时候,同路的行人觉得纳闷,就上前问道:“你不是口渴吗?为什么找到了水,反而不喝呢?”
  愚人拉开嘶哑干涸的喉咙答道:“你有所不知,这么多的水,我喝得完吗?我怕我的肚子装不下这么多水,所以干脆不喝了。”
  路人听了,不禁摇头叹息:“真是无知的人,多么可怜呀!”
  听了这则故事以后,青年马上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听了恍然大悟,于是便与儿子一起学佛向道。
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便能解除干渴;佛法虽有八万四千个法门,如果能够确实奉行一法不违,便能得到利益。
不受第二支箭
佛陀被尊为天人师,这是说明佛陀是最善于教化的人天师范,不仅因为他最懂得权巧方便,观机逗教,尤其善于运用譬喻、问答等方式来阐述真理法则,令弟子们容易理解佛法而心生欣羡,继而信受奉行。
  有一天,佛陀对弟子们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和一个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当他们遇到快乐的事物时,同样会有“乐受”的感觉;相反的,当他们遭逢悲伤痛苦的时候,同样会有“苦受”的感觉。那么,已受教和未受教的人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弟子闻言,彼此面面相觑,无法作答,只得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说:“一个没有受过佛法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时候,往往悲不自胜,甚至?厢迕曰螅?恢?绾伟捕僮约海?饩腿缤?辛说谝恢Ъ?院螅?种辛说诙?Ъ?谎?母械酵纯嗖话玻幌喾吹模?蟹鸱ǖ娜耍?夥晖纯嗟氖焙颍??煌饺槐?荆?酥猎固煊热耍?月曳酱纾?蛭??丫?兄腔郏?换嵩偈艿诙?Ъ?耐纯唷!
  “一个佛教徒身处乐境之中也绝不放纵自己,因为一旦陶醉在快乐之中而放逸身心,第二支箭便会带来苦受。”佛陀又继续阐述乐受的道理。
  佛陀开示后,弟子们个个欣庆自己能过着佛化的生活,能够不为苦、乐所惑,尤其对于“不受第二支箭”的譬喻,个个心有戚戚焉,自此更加惕励自己切莫放逸,以免受到第二支箭的苦。
人往往沈缅于享乐而不能自拔,或者陷溺于哀痛而不能超越,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二次是一种耻辱,被第二支箭射中更是一种不幸。如何培养“觉”性,苦乐不滞,便是无上的智慧。
如盲执烛
 在拘?尼国的美音精舍,佛陀正为四众弟子广说大法。有一个老梵志,整天高举着火把在城市中行走,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大白天拿着火把走路呢?”
  老梵志答道:“世间的人没有一个不愚蠢,他们长着眼睛,却看不见东西,所以我用火把为他们照明。”
  原来,这位老梵志自认为知识广博,天下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因此骄傲自大,到处找人辩论,却也无人敢向他挑战。
  佛陀知道后,有心度化他,于是故意在路上和他相遇,问他:“大白天为什么举着火把满街跑?”
  老梵志说:“因为世人处于黑暗中,昼夜都看不见光明,所以我拿着火把为他们照明。”
  佛陀又问梵志:“经典中有“四明”的说法,你知道吗?”
  “什么叫“四明”,我没听说过。”老梵志惊讶的回答。
  佛陀说:“所谓四明,就是:一、通晓天文、地理,理解春夏秋冬四时运行的道理;二、通晓日月星辰与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的关系;三、通晓治国为政的方法,明了安邦攘外的大计;四、明晓军事,熟悉指挥作战的方法,能防卫巩固国土,使不丧失。你是一个修道人,知道有这四明法吗?”
  老梵志因为从来没听说过四明的道理,深觉惭愧,便丢了火炬,向佛陀合掌。佛陀知道他已有忏悔之心,便以梵音为他说了一首偈语: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x人,
  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这首偈语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稍具有一些知识,就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这就如同瞎子手执灯烛,只照别人,自己却看不到光。
  佛陀说了偈语之后,告诉老梵志:“世间上恐怕没有人比你更愚痴。你白天拿着火炬,走在街上,如你所知,这种奇异的行为,不正如尘土一样,没有人理会吗?”
  老梵志此时更是惭愧得无地自容,即刻跪下顶礼佛陀,虔敬的恳求佛陀收他为弟子,并一改过去傲慢自大的态度。
佛陀教我们要自灯明,法灯明,就是要我们明白佛法,以般若的慧炬来照亮自己的无明,而不是自大?x慢,挑剔别人的缺失。
驯象三法
呵提昙生长在佛教世家,久仰佛陀威德。有一天,呵提昙特地到只园精舍,祈求佛陀为他解除心理上的苦恼。
  佛陀慈祥的请他坐下,问道:“你从何而来?叫什么名字?”
  呵提昙长跪在地,回答说:“我名叫呵提昙,过去曾为先王驯象。”
  佛陀就着他的职业问道:“驯象的时候,应该注意那些事情呢?”
  呵提昙说:“我通常以三种方法来驯服大象:一是用钢钩钩住象的嘴巴,然后再套上咬口铁,这样就可以牵着它,使它无法脱走;二是减少它的食物,使它挨饿消瘦,没有力气反抗;三是用棍子打它,使它痛苦、害怕。用这三种方法,就可以把象调理得很驯良了。”
  佛陀反问:“你用这三种方法驯象,目的何在呢?”
  呵提昙“用铁钩钩嘴巴,可以制服它的桀傲不驯;不让它吃饱,可以调御它的凶猛;用棍子打它,使它不敢调皮,低头屈服,这样子它就能驯服柔顺了。”
  佛陀又说:“像这样驯服它,用意又何在?”
  呵提昙“这样使它驯服了,可以作为国王坐骑,不出危险;也可以派它冲锋陷阵,任意指挥它前进后退,没有困难。”
  佛陀又问:“你只能驯象,能不能驯服自己呢?”
  “目前我还不知道如何调服自己,祈请佛陀明示。”
  佛陀告诉呵提昙:“我也有三种方法可以驯服一切人,也可以驯服自己,使人获得清净之乐。一是以诚心控制嘴巴不乱说;二是以慈悲、纯直制伏自己的倔强刚愎;三是以智慧消灭心理上的固执、主观、不明理等愚痴烦恼。我以这三种方法度一切众生,永远出离三恶道,直达涅??大道,不再入生死海,不再受忧悲苦恼。” 呵提昙听到这里,若有所悟,顿时心如朗朗晴空,不留片云。
佛陀是个大教育家,善于观机逗教。就近取譬,对于音乐师就以音乐来调顺他,对于驯马师就以驯马的道理来点化他,对于驯象师则对他说驯象的方法。驯服凶猛的大象固然须要技巧,驯服狂妄的心性,更需要佛法的智慧善巧,每一个人都要成为自己的驯象师。
与智者交
  舍智连通说富那,须空旃论迦头陀,
   那律天眼波离戒,阿难多闻密行罗。
  这首偈语是说,佛陀十大弟子各具不同的第一功行。由于他们各有特色,因此在当时的僧团里便形成一种奇特的现象:舍利弗尊者带领着一群比丘一起经行;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阿那律、优波离、阿难、罗?罗等也各自带领着一群比丘各自经行,甚至提婆达多也不例外。
  佛陀看见诸大弟子各自率众经行的现象,便为大众说法:“善者与善者在一起,恶者与恶者在一起,就好比乳与乳相应,酥与酥相应,粪与屎尿各自相应的道理一样。众生也是同类相聚,各自相应。你们看见舍利弗率领众多的比丘在经行吗?”
  弟子们回“是的!看见了。”
  佛陀说:“他们都是具有大智辩才的人。”
  佛陀又问:“你们看见目犍连率领另外的一群人在经行吗?”
  弟子们又答说:“是的!看见了。”
  佛陀说:“他们都是具有神通大力的人。”
  佛陀又问:“你们看见富楼那、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阿那律、优波离、阿难、罗□罗等人率领众多的人在经行吗?”
  弟子们答道:“是的!看见了。”
  佛陀说:“他们分别是擅长说法、解空第一、善于论议、少欲知足、天眼明彻、严持戒律、多闻总持、善修密行的人。”
  佛陀再问:“你们看见提婆达多率领众多的人在经行吗?”
  弟子们回“是的!看见了。”
  佛陀说:“他们都是薰染恶行的人。”
  佛陀环顾四座,语重心长地说:“不要与恶知识、愚痴人共同做事,应当与善知识、智慧的人往来交游。假如一个人原本没有恶行,但是因为时常亲近恶人,后来必定形成恶因,而恶名遍满天下。”
  提婆达多率领的众多比丘,其中有三十余人于听闻佛陀的开示后,即远离提婆达多,来到佛陀的座前,至诚顶礼,恳求改过迁善,从此依法精进修行,不久都证得阿罗汉果。
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亲近善知识,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结交恶知识,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交友岂能不谨慎!
两舌之害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子贞美贤慧,更使他欢喜。
  长者结婚多年才生下一个儿子,自然欣喜万分。可是很不幸,这孩子才牙牙学语时便害起病来,经医生诊断,说是生疮,虽然请来许多名医,也无法疗治,因此长者成天愁眉不展。
  可怜的小孩在群医束手无策之下,天天哀号叫苦,过着痛苦的生活。由于他的痛苦呻号声扰及邻里,所以大家都叫他呻号。
  光阴似水,带走了呻号的童年岁月,他已经长大成人了。不过,身上的恶疾并未痊愈,仍是日夜的哀痛,令人听了都为他难过。附近有一个老人听见呻号痛苦呼号之声,心里很是不忍,于是来到呻号家里慰问,并对呻号道:“我曾经听到许多人称赞说,在只园精舍有位大医王,我们身体上的病或者心理的病,他都能够医治。他有神圣妙方,任何沉?的病症到他那里都能马上痊愈,你何不赶快虔诚的去求治?”
  长者子呻号听了老人的话,欢喜得不得了,便抱病到只园精舍求见佛陀。呻号见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圣身,如同百千光明,心里喜悦赞叹。他的愁苦恼恨已经减少了许多,随即五体投地礼拜佛陀。
  佛陀的慈悲,从不舍弃任何一个病苦的众生,所以呻号来时,佛陀非常高兴,便为他宣说拔除一切苦患的胜妙法门。呻号听闻佛陀说法以后,忏悔罪过。这时他身上几十年来的疮毒,马上好了,痛苦完全消除,心中生起虔敬欢喜。后来要求佛陀允许他出家做比丘,他精进修习,不久便证得罗汉果。
  诸比丘看到呻号这样,觉得很稀奇,就问佛陀:“呻号是以何种因缘而得此果报?”
  佛陀对弟子们说道:“在过去无量世中,波罗奈国有甲乙两个富翁。因为他俩平日就怨憎相诤,所以甲富翁拿出了许多珍宝,进奉给国王。国王得到他的贡献,对他特别宠爱,因此甲富翁就在国王面前毁谤乙富翁说:乙某人非常恶毒,常常阴谋用计害我,希望大王严惩恶人,保护善良人民。国王因受其好处而失去观察,信以为真,就令人拘捕乙富翁,不许其辩解,并施以酷刑,使其遍体鳞伤,百般的痛苦。后来经由乙富翁家人出钱赎罪,才得以释放回家。回去以后,深自思惟,人有了身体就有痛苦,多灾多祸,我与某甲并无怨仇,他竟然害得我如此痛苦。不久即立志入山中修行,证得辟支佛。那时辟支佛发大悲心,怕甲富翁来生受苦报,便往其家中现种种神变,甲富翁看到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形,心生敬仰,随即请辟支佛上座,以种种美食供养,并向辟支佛忏悔前罪。你们知道,过去在国王前下谗言的人,就是现在受病苦的呻号比丘。后来由于他受辟支佛的恩惠,忏悔前罪,虔诚皈依三宝,所以才能于今日得到佛陀的救度,速成圣果。”
谗言,不要以为说了没有人知道,罪业丝毫不爽,但是犯了口业过错的人,只要忏悔,仍然是可以得救的。

佛教因果故事真实故事动画片

 菩萨年刚十六岁就治学宏深,精通众多经典了。他感慨地说:“世上一切万事万物,只有佛经最真实最美妙了。我内心常怀经典教义,这一辈子便平平安安了。”
  有一天,他母亲对他说:“孩子,你也不小了,我为你找个妻子吧,成家立业要紧。”
  “妈妈,我这一生准备只念佛经,它是最美妙的,不要为我找什么妻子了。世上最可怕的灾祸莫大于色,如果任女色缠身,道德则丧尽。我若不及时逃离,就如同将要被狼吞食!”
  母子俩从此分别了。
  菩萨便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自食其力,独立生活。心安平静的日子不觉其苦,犹觉其甜。
  却说在菩萨的住地附近,有个孤身的白发老者。他无任何亲人,更没有子嗣。
  一天,白发老者路过山脚下,捡得一个不知谁扔在草丛中的女婴。带回家后,也没怎么留神抚养,只见那女婴一天大似一天,转眼间就成了个国色天香的美女。
  白发老者非常兴奋,因为他想为这个“女儿”找个丈夫,这样自己也就有后代了。
  一年过去了,全国竟没有一个男子被那美貌的女子选中。那白发老者整天为此唉声叹气的。
  常言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那美女自来到老头家,便就注意到邻居中有个年轻独身的男子。他白天除了干点活外,其余时间皆捧读佛经,常至夜半才寝身休息。
  那美女便把心里的打算对白发老者说了。那老者才恍然大悟,说道:“好,好,我老昏了头了,女儿。”
  这样,老者第二天就摇头晃脑地来到菩萨住处。
  “老伯,您那么忙,怎么还有空儿到我这来闲逛?”菩萨放下手中的佛经,连声道,“请进,请进。”
  老者坐定,又晃了晃满头银丝,盯住他说道:“邻居,咱们怎像老死不相往来似的。”
  “哪里,哪里,只是不好去得。”
  “为啥?”
  “老伯忙于选婿呀?”
  “哎呀!你可别提了!我那闺女将全国的男子挑尽了,竟无一中意的!”
  “那老伯要什么样的人呀?”
  “我这不来了嘛。哎,小伙子,你愿不愿意给我当女婿啊?”
  “老伯,别开玩笑了!”菩萨正色道。
  “我的女儿可真不错,她看上你啦,小伙子。”老者又盯住了他。
  “我不想成家。”菩萨道。
  那老者闻言,沉吟半晌道:“既然不愿当女婿,那你念我年老体衰,就给我当干儿子如何?”
  “当干儿子帮帮您倒是可以,只是绝不能与您女儿成亲。”
  “好说,好说,那你就跟我去住吧,干儿子。”老者不由分说,便拉菩萨到家里去了。
  菩萨想,去就去吧,反正我不娶那女子就是了。说话间就进了老头家门。
  刚进得门,那美女就高兴得不知怎么才好,两只媚眼直摄入菩萨的心肺,香味直喷上菩萨的口鼻。
  刹那间,肉体凡胎的菩萨像丢了魂似的,涨红了脸,说不出话。
  自见女子后,菩萨心便为她所惑,后终与她成婚。
  娶了这个女子,没过几日,菩萨心里不齐,即道:“我学佛法,佛法明诫凡人要远离色欲。佛法将色比作火,将人比作飞蛾,蛾贪火色,自烧身亡。”
  “不好!那老者以女色烧我的身躯,以钱财为饵钓我的口,这些龌龊不洁的事情使我丧尽了道德。”菩萨不禁悔恨万分。
  这天晚上,他便偷偷地逃跑了。一跑便是一百多里,见到一个空亭子似的屋子才停下来投宿休息。
  “你是什么人?”主人问。
  “我想借住一晚上,主人。”菩萨道。
  主人让进菩萨,指着一个房门说:“你就住这间吧。”
  “谢谢。”菩萨即入了房间,点上灯。
  “你来啦。”忽听从床上传来妇人的声音。
  “你是谁?想干什么?”菩萨又惊又怒,颤声问道。
  “我是谁?你不认识了?”只听那妇人娇声答道。
  菩萨仔细一看,此女子长相与自己的妻子竟十分相似。
  只见一双勾魂摄魄的媚眼,在朦胧的灯光下直盯着他,菩萨的心又被这女子所惑,便又昏头昏脑上了床去了。
  这样,菩萨便同这女子在一起生活,糊里糊涂便过去了五年之久。
  有一日,菩萨忽然心里明觉:“淫欲如蛎虫会危及生命!”当夜,他便偷偷地跑了出来,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在太阳当头,饥渴万分的中午,才向一户人家去乞讨一些食物。
  “你是什么人?”主人开门问。
  “我请求主人布施碗稀饭和一口水,行吗?”
  “请进门来。”主人道。
  门里一女羞羞答答地端来一碗热饭,手里还端着满满一杯凉水。
  菩萨一口气喝下凉水,顿觉大为畅快;吃下那碗热饭,脚下也有劲了。正准备起来告辞,却见那羞怯的女子挡住了去路,两只眼睛充满了他所熟悉的笑意。那女子说不得道:“菩萨你好坏啊!把我一个人撇下。什么意思!”
  说罢,便不由分说地欲扯他进屋。菩萨的心又被此女子所惑,不由得跟了进来。
  菩萨又见到好毒辣火热的目光向自己袭来,便解除了武装,屈服地叹了一口气。
  在淫欲中,他又忘了一切佛经教义。如此不明不白中度过了十年之久。菩萨心里又觉察到:“我的罪孽深重啊!”
  后来,菩萨又溜了。走了很长时间,筋疲力尽的他只好投宿,投宿又落了圈套。
  “我从此不再投宿了。”菩萨心里发誓道。
  然而,第二天夜里,他正在草丛里穿行时,又见草丛中一新立的大屋门口,有人叫道:“什么人在那里走夜路?”
  “我到前面的村子去。”
  “莫不是小偷?过来让我瞧瞧,你手里拿没拿我家的东西!”黑夜里那人吼道。
  菩萨只好两手空空到那人跟前去,可一眼便看见了一个妇人。
  “这么多劫数以来,我发誓要给你做妻,你还要跑哪里去?丈夫,进来吧。”
  “不!我不进去了!”
  黑暗中,又看到那美女的目光忽闪忽闪的。
  “我欲根难拔,竟到了如此地步了吗?”菩萨心里痛苦之极。
  正值此时,菩萨忽起四非常之心,世间龌龊尽除,还有什么余垢可留呢?这时鬼妻即灭。
  在他面前出现了佛,他面佛而立。
  “菩萨,你已根除了欲念,便为你授沙门戒。”佛即为他授戒。
  于是,他广行善业,教化民众,始终以普渡众生为任成无胜师菩萨。

上一篇

佛教的灵异事件真实案例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