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的心理学解释 仪式感背后心理学理论

它能够拉进情侣间的距离,提升爱情的甜蜜度,因为认知的冲突在每的生活中都在发生我。仪式感是相对于人的心理需求而催生的一种产物,而它对于调节人的情绪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伴侣保持仪式感的心理学理论

仪式感的心理学解释

如果你看过广场舞,你会发现,统一着装的队伍永远比那些穿着各自衣服的队伍跳的要好。

你去学拉丁舞,你会发现,那些有拉丁舞行头的人,永远比那些穿着随随便便的人,跳的更专注,更认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有一定的仪式感。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很多人的生活之所以平淡无趣,其实正是缺乏了仪式感。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心理暗示很重要。

跳舞难吗?不难,只要你不是想去做职业的舞蹈演员,谁都可以上去扭几下。也不会在意自己的动作标不标准,好不好看,哈哈一笑而以。

但是,如果你在学舞之前,买一套专门跳舞用的衣服和鞋子,你就不会这样想了。因为穿上这个衣服,就相当于一个跳舞的仪式,让你不会在心理上觉得自己是过来玩票的,不但会让自己更有信心,同时也是暗示自己“这很重要,这是我学跳舞的一个仪式”,然后你才会更加用心去跳。”

生活中你会发现,无论做什么事情,有仪式感的人,总是比那些没仪式感的人做事更认真,更有态度,也更能享受事情本身,往往会事半功倍。

听说林徽因在夜间作诗前必定要焚香并插上鲜花,沐浴后穿上一袭白绸睡袍,在摇曳的烛光里品诗冥想,大概那首有名的《人间四月天》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横空出世吧。

作家林燕妮在一次采访里说,她写作前喜欢铺开粉红色的稿纸,还要在稿纸上喷香水。

别人说她浪费香水,她却说在深夜写作时,温馨的香水会给她营造一个很好感氛围,更有灵感。

很多人说,这样会不会显的很矫情?

但或者就是因为对生活和工作的这份矫情,才证明他们对此有无穷的热爱,如果做什么都随意,潦草地开始,反倒是缺乏重视的表现。

朝九晚五的工作确实容易让人觉得疲惫和枯燥,激不起热情。

但是如果能为自己的每个工作日创造一些快乐的仪式感,日子就没那么难熬。

乱糟糟的办公桌和整理的井井有条的办公桌,哪个会让你感觉更舒服?

如果桌上再放上一盆花,会不会让你工作时更有热情?

仪式感的心理学解释

仪式感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

生活里重视仪式感的人,在潜意识里最懂得暗示自己享受每一天、做好每件事。

这并不是表面上的形式主义那么简单。

因为它会让你觉得有意义。有意义,就会努力,就不会随意。

它会让你认真对待你要做的事情。让你有一种一定要做好的热情。

为什么你见客户的时候要穿的那么正式?

为什么你结婚的时候一定要穿婚纱?

每天出门前搭配好衣服化好妆,和素面朝天随意穿搭,那个会让你更加表神奕奕?

因为穿着的仪式感,会让你更重视这件事,让你更有自信。

在《小王子》里,狐狸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

我认为无比正确,在沐浴时有沐浴的仪式,工作时有工作的仪式,让每个时刻都泾渭分明,你的人生就会充满层次感。

店铺或公司开张,都喜欢搞个开业仪式,放个鞭炮,剪个彩,寓意财源广进,生意兴隆。

其实这种仪式也不能保证一定客源滚滚,但就因为这种仪式感,会让员工在意识上感受到力量,以此作为生意开始的里程碑,每个人都会心生欢喜,踌躇满志。

我觉得这就是做事有仪式感的意义,赋予每件事特别的纪念,特别的起点,让人在其中欢欣鼓舞地进行下去。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生活都是无序的、混乱的。如果把某件事情赋予了仪式感,就会像在的黑夜里为自己点了一盏灯,整个人都能散发出能量和底气。

如果,你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以前,也给自己增加一些仪式感。那么你的人生,一定会更加闪亮。

仪式感的心理学解释

横断研究设计名词解释心理学

对于工作中的仪式感,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看上去感觉就跟在被“洗脑”一样的傻。
事实上,它并不是工作累赘,反而对工作状态改善和效率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书中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
那么,仪式感表现在工作中,它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呢?
1、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升个人表现。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心理状态与工作效率是“倒U形”曲线关系。当过于焦虑或紧张的时候,思维不再灵敏,注意力和工作能力随之下降。而这种状态,对工作来说无疑是消极的。
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发现,当举行仪式时,人们可以把自己从“真实”世界中抽离出来,进入另一个更加理想化的世界。仪式赋予人们安全感,为人们构建了一个更理想的生活空间。
简单来说,当你在进行工作仪式时,会受到仪式情景中氛围的影响,想象自己以另一种方式在处理事务,短暂地逃离现实工作中那些琐碎的事务和烦恼。
举个例子,开车上班途中遇到被人抢道险些被撞,争执一番后心烦意燥地来到公司,坐到电脑前什么也不想做。按照公司每日晨会流程,大家先喊口号,再统一工作目标,安排重点事项,一套流程结束后,你会发现心思被拉回到工作中,上班路上的烦心事不再是困扰。
另外,当你在工作中遇到阻力,或任务较难完成,不可避免就会紧张起来。此时,进行某种特定仪式,也可以有效地进行缓解。
哈佛商学院助理教授艾莉森·伍德·布鲁克斯有一项针对赛前仪式的研究:让被试者参加唱歌比赛前进行仪式。操作方式是让被试者画一幅能体现当下感觉的画,先在这幅画上撒盐,再大声数到5,然后把这张纸揉皱丢进垃圾桶。
通过询问被试者的情绪状态,测量被试者的心率,研究人员发现,人们进行特定的仪式比随机行为和进行非仪式行为都能更有效地缓解紧张感。

2、激励内心,找到归属感,增强团队凝聚力。
仪式感对于团队来说,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一方面它背后蕴含着团队的目的,告诉每个成员我们要的是什么;另一方面,它又对每个成员强调自己的身份认同,让他们感受到归属感。
当团队每个成员都清晰地知道目标在哪,自己应当怎么去做,团队的凝聚力会空前提高,如此达成目标的成功率自然就更有把握。
这类的例子,在体育比赛中非常普遍,比如足球、篮球和排球等这类运动开场前,球员们会围成一圈口中振振有词,甚至还有像“毛利战舞”式的狂野表演。其实都是为了鼓舞士气,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进而在赛场上提升整体的表现。
而在职场中,团队仪式感往往表现在头脑风暴会议、总结表彰等形式上,通过合理设计其中的环节和动作,不断暗示和激励员工,给团队带来活力,为整体工作表现打下良好基础。
亚马逊从一个小创业公司开始时,就设计小仪式感来鼓舞员工士气。贝索斯设计了一个“好事铃”的仪式,只要亚马逊有了新的订单,铃声就会响起,以此来激励团队。当铃声不断响起时,员工的工作心态也会呈现兴奋的状态,团队整体的工作表现自然会更加出色。

3、提高掌控感,进入心流,激发工作创造力。
当你在工作中接受到较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往往心中会不自觉产生畏难情绪。此时,通过合理的仪式就可以帮助你增强专注力和信心。比如,在做个人竞聘演讲时,登台之前与大家击掌鼓励,彼此加油鼓气。
知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心流”理论,它是指当一个人的行动和思想通过自觉努力而完成有价值的工作时,这种体验感受是最优的。
这个理论基于他的一个“经验抽样法”的实验:给被试者配备一个传呼机,然后设定传呼机在特定时间会自动响起。这时,被试者需要记录下来当时正在做的事情和感受。正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才让契克森米哈赖洞见到“心流”理论。
而通过这个实验,也表明了人们在通过某种仪式感的激发下,会进入“心流”状态,外在表现的仪式挖掘出个人更强的意志和信念,从而无论是个人工作创造力,还是整体团队的表现,都会发生质的变化。

03、如何创造工作仪式感?3个步骤,让工作的每个阶段都充满活力
知名神经学家盖瑞斯默尔在其《大脑革命》中提到:与电脑程序的多任务切换不同,我们人脑的注意力切换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关闭和启动。每次注意力的切换,我们大脑的额叶处理中心需要激活不同的神经回路。
当个人或团队的精力被不合理的工作仪式额外消耗,它不仅对工作没有促进,反而成为累赘。所以,如何创造一个合理的、发自内心被接受的工作仪式,就显得尤为关键。
但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我们情感表现普遍比较内敛,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对于仪式感的体验并不丰富。而对于主动打造仪式,更是感觉一头雾水。
其实,仪式感并不需要付出多么大的精力或资源,我们应当去创造个人或集体的仪式感,以此来缓解工作的乏味,让工作不只是挣钱的工具,更是成为精神满足的一项活动。
那么,如何给自己或团队打造合理的工作仪式感呢?
在土耳其的赫斯特·欧森与美国的玛格丽特·哈根两位博士合著的《工作需要仪式感》书中,提出了创造新仪式的三个阶段:发现、设计和实施。

1、挖掘仪式的意图,寻找一个良好的触发契机。
在发现阶段,需要探索新仪式的核心组成要素,比如仪式目的、应用场景等。
首先,找到创造新仪式的目的
每个仪式都有其核心的意图,通过仪式表达一些观点,或者传递一些情感。无论是个人的价值观念,还是团队的目标、愿景,都必须在设计仪式前确定完成。这是能够获得参与人员对仪式感认同的关键。
举个例子,设计一个业务技能分享会,它的目的核心应当“分享”上,但同时又有着激励其他员工的双重属性。有了这个清晰的认知,才能在后面的设计环节上,准确找到支持者并让其影响其他参与者的主动性。
其次,确定新仪式的应用场景
每个仪式的目的不同,在运用时也应当灵活变化,以便使执行过程和目的能顺利达成。如果不考虑应用场景,比如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空间去执行仪式,执行人则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抵触。
应用场景中,包含时间、人员和地点等因素。比如业务技能分享会仪式,时间是每周三上午,人员是全体员工参与,地点是公司会议室。
以应用场景为锚点设计的仪式感,才能更大限度地结合触发因素来达到效果最佳,并且让这个仪式能坚持做下去。

2、设想雏形,确定一个象征性的道具或动作,并提炼出叙事弧线
在设计阶段,需要运用多种元素组合起来,以此构建良好的仪式体验。
仪式的元素
元素应当包括在执行过程中,涉及的道具、话术等内容。
比如,在月度销售任务达成的表彰仪式上,道具需要准备奖状或奖牌、奖品、相关数据展示设备等,话术则需要对月度任务的要求、达成情况、奖励结果、鼓励他人等内容的准备。
找出关键点
每个仪式都有其特别之处,可以是其关键环节,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或动作行为。但这并不是表示仪式要做的非常豪华,这样反而会有距离感,应当以简便、易执行为准。
比如,表彰仪式的奖状和奖牌与晨会加油仪式中的口号明显不同,在执行时需要格外注意道具和流程,做到既严肃,又不过于呆板。
设计叙事弧线
仪式不是走过场,而是要有完整的叙事弧线,它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理清仪式的框架后,在执行过程中才能避免出现偏差。
比如,表彰仪式上,开头应当由主持人介绍活动概况和给员工颁奖的人选,然后颁奖人上台准备好奖品道具,再邀请获奖员工上台领奖,甚至还可以安排其进行获奖分享。最后,颁奖人和领奖人重回原位,活动进行下一项。
好的仪式感会抓住每个扩大影响力的机会,在仪式的元素、关键点和叙事弧线中,充分让积极者发挥作用,就更容易让这个仪式被所有人接受和认同。

3、将仪式在付诸实践前反复模拟演练,编纂或修正规则,确保效果
在实施阶段,需要考虑现实执行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难以执行或无效执行的尴尬。
进行模拟演练
付诸实践之前,应当先自我检测仪式在使用中是否有效。可以视仪式的大小,在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上进行模拟演练。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就马上把现行的策略进行调整,不断打磨仪式,让它不仅有效,还更容易被接受和更有意义。
举个例子,“员工拓展训练结营仪式”是团队建设中项目的一个关键仪式,它会把训练营的体验成果进一步升华。其中涉及到训练营回顾、成绩展示、表彰和感言等多个环节,在发现和设计阶段都已完成后,需要与参与者模拟演练整个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要反思仪式是否在强加给参与者, 真正需要的是从自下而上的角度,让参与者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
确保仪式效果
仪式一旦执行就要对工作起到积极的帮助,而通过模拟演练排查出来的问题,可以再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无论是核心的道具和话术,还是叙事弧线的每个环节。
比如,在“员工拓展训练结营仪式”模拟演练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训练营回顾的计划用时过长、成绩展示道具不够醒目等细节问题,而这正是编纂或修正规则的好机会。
新仪式从创造到具体实施,并非都是一帆风顺,除了要考虑最大限度地让参与者主动执行,并将此仪式变成工作的一个常规动作或习惯,在可能出现的变化上,也要做出充分思想准备。即使执行中有人对仪式某个环节做出调整,也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毕竟,仪式越打磨,才能越适合具体工作。

总结
工作不应总是一成不变的机械式重复,而生活更需要不断有新鲜感受注入,所以我们需要在每个阶段,或关键事项中,加入积极的仪式设计。如此人生才不会过于乏味,而是时刻充满活力。
而关于如何打造一个仪式,在本文的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创造新仪式的3个方法:
1、挖掘仪式的意图,寻找一个良好的触发契机。
2、设想雏形,确定一个象征性的道具或动作,并提炼出叙事弧线。
3、将仪式在付诸实践前反复模拟演练,编纂或修正规则,确保效果。
总之,工作仪式感并不需要豪华隆重,大费周折,只要仪式是自下而上地让每个人积极参与进来,哪怕只是微小的一个动作,都能给工作带来一些闪光点,让工作充满活力。

上一篇

喜欢仪式感的人是什么样的 喜欢仪式感吗

下一篇

仪式感对于人的意义 仪式感能带给我们什么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