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河北为什么移民 永乐二年移民到河北的移民人均分多少土地

我家是明朝永乐年间移民的后代,根据爷爷从祖先听来的,说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原来的村子叫山后,移民的地理分布晋鲁浙苏等省移民河北不仅《明史》等文献有记载河北。。

山西洪洞移民在河间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故乡叫什麼?大槐树下老鸹窝。”祖辈相传,不忘根本。华夏之美德,民族好传统。各地府志、地志撰修不惜笔墨,总有浓浓的一笔记载山西洪洞移民壮举。 河间地处畿南要地。其名始于战国。历代曾在此建府、立州、设郡、置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这块历史悠久而神奇的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河间人民,几千年来顽强奋斗,创立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光辉的史篇,哺育了无数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河间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业绩当载志永存。 1990年统计,河间旁配有人口718383人。其中多数是山西洪洞移民的后裔,他们已成为当今河间的主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以崭新的面貌,竭心尽智,以振兴河间为己任,为建设现代化的河间而努力奋斗。 就《河间地志》(1992年版),有关山西洪洞移民章节片断摘录如下。 一、 河间地志大事记中记载:洪武四年至永乐十八年(公元1371年至1420年)经元末农民战争和明初“靖难之乱”,河北居民稀少,田园荒芜,自洪武四年(1371年)开始,从外地30县向河间移民。永乐年间又多次从山西等地移民至河间等地。 二、《建置》篇记载:明代县下设乡,乡辖里,里统村。里又称社、屯。每里十甲,每甲十户。里(社)为当地居民的行政单位,屯为外地迁居屯田(民屯)或屯军(军屯)的行政单位。另设戚兄堡,为一种带军事性质的区划,堡亦领社屯。据明嘉靖《河间府志》记载:全县分为6个乡,15个屯。 称屯的有:柳洼屯、修罗屯、黄家务、年丰屯、时亨屯、太宁屯、康宁屯、兴让屯、积福屯、积善屯、广和屯、和平屯、崇德屯、平康屯、中和屯。 三、《河间地志》还多处记载了有关山西移民问题。《乡镇概况》篇有关村名运仔指渊源详细记载的有: (一)、留古寺。该地原有一座破败的古佛寺,建于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明永乐14年(1416年),山西移民在寺旁建村,村名定为留古寺。 (二)、米各庄。据古庙残碑记载,米各庄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米姓由山西迁来建村,取名米家庄。后来吉、郭、张、赵姓陆续迁入定居,为兼括各姓之义,故改名米各庄。 (三)、景河镇。景河建于明初,孙、刘两表兄弟从山西迁来,建村黑龙岗河畔,古潮海寺、月羡桥之侧,因风景四时如画,故取名景河。后因河干沽,旧景无存。村人为兼括乡里和睦之义改名为景和。 (四)、西沙洼。西沙洼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移民建村于自然形成的大沙洼以西,故名西沙洼。 (五)、西告。西告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因有一座明代佛寺,寺西又建一阁,故取名西阁丽,后讹为西告力,1981年改为西告。 (六)、北石槽。北石槽是明洪武六年(1373年)李氏由山西来此建村,因当地有以古庙,庙中有一石制马槽,并且村建于石槽北,故得名为北石槽。 (七)、南召。南召建于明洪武21年(1388年),赵氏兄弟在此按方位建村。因该村位于南面故名南赵,后讹为南召。 (八)、南留路。南留路建于明洪武六年(1337年)。村北原有自西向东的一条河道,此河古代每隔30华里留一个车马行人的过路口,该村建在路口南侧,故名南留路。 (九)、榆林庄。榆林庄始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村民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处榆林旁,故取名榆林庄。 (十)、时村。在洪武六年(1373年)时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取名时村。 (十一)、尊祖庄。尊祖庄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曹氏迁此定居,为遵守始祖家训,而命名尊祖庄。 (十二)、北司徒。据《宋史》记载,该村为北宋太祖时代吏部尚书陈国公张昭的故里,故原名司徒村。明初迁民时期又分为南司徒和北司徒。 (十三)、西留庄。西留庄建于明宣德年间。任、李二姓由山西迁来,被南司徒人留住,两家为表示永世不忘的感情,又因在南司徒村东建村,故名西留庄。 (十四)、李故仙。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移民李姓建村于小故仙西南侧,因冠其姓,定村名为李故仙。 (十五)、北老生。北老生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此地原有南北两座佛寺,有两个老僧人分居两寺,后山西移民在附近建村,故取名老僧村,后讹为北老生。 (十六)、龙华店。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移民来此建村,因以编簸箩为业,故原名簸箩店。1748年乾隆帝南巡时住跸太平庄行宫,取吉祥之意,赐村名为龙华店。 (十七)、西九吉。西九吉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取立永久基业之义,命名为久基。至景泰年间在该村东面又建一村,名为东久基。因此出现两个久基,以东西久基以示区分。后讹为九吉

上一篇

洪武移民的真实目的 洪武移民

下一篇

文礼书院学什么 文礼书院学生出来做什么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