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喜欢成都还是重庆 中央重视重庆还是成都

但是省府习惯上在成都,重庆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匹配,就成了问题。所以清末的时候重庆虽然发家时间短,一路走来年打卡了九个西南城市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里肯定是拉萨因为。。

中央重视重庆还是成都

目前来看,两地的各方面环境差别并不大,成都文化教育、居住、旅游、人文环境方面略占优势,其实但是重庆有中央政府政策的支持,后劲更足,看好若干年后重庆超过成都。
文化教育:两地都拥有较多的学府及科研机构,成都的电子工业实力更强,重庆的机械产业更具优势。
居住环境:成都是中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重庆正在申请中,成都的绿化更好一些,但是城市属于摊大饼的结构,重庆是组团型,资源不如成都过于集中在一点上,夏天重庆温度较高,会达到40度。
旅游:成都人更会包装一些,很多景点现在在国内更出名,重庆其实有很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营销不够。
人文:成都属于比较散慢的一种生活状态,注重休闲,重庆的节奏快。

国家看中重庆还是成都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改委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从两市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关人士指出,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相对不发达地区,在中西部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特大中心城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凸显了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
  “新特区”要实现城乡统筹三个突破
  总之,在“深水区”中航行,既需要改革的勇气,也需要改革的智慧。不仅重庆、成都二地,其他未获得“特区”政策的地域,也应积极探索城乡统筹规划问题。[详情]
  新特区的重头戏在於还农民公平
  中央批准成渝两地为“新特区”,意义重大。显然,成渝两地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不只是中央给钱给政策,更要求成渝两地政府不负厚望,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突破省市界限,打破无形壁垒,统筹城乡发展,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详情]
  ·徐云鹏:成渝新特区,小康新样板
  ·让“新特区”真正成为改革的领头羊
  ·新特区:中国市场经济的一场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
  ·综改试验区=新增长极?
  新特区只有依靠市场才能成功
  此次再设特区是让市场与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只有用市场资金配置使财产增值,才能实现农民保障与农村人口的充分就业。城乡一体化并非剥夺农民的土地。[详情]
  新特区是起点而非终点
  这些年,许多地方受够了体制之累,以为一旦摆脱了体制之束,就能如雄鹰一样振翅高飞。事实上,绝非如此。小到一企,大到一区域,影响发展的因素良多。“新特区”只是给重庆、成都乃至整个西部高飞提供了一种可能,具体怎麼做,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怎麼走。[详情]
  ·最大收获:解放思想的政策“武器”
  ·“特区经济”与区域竞争
  ·从成都重庆成新特区喜看党执政理念的转变
  城乡统筹成都硕果纍纍
  成都从2003年起大力实施的城乡统筹战略,终於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昨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公布了一组数据,展示了成都四年“磨剑”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这组喜人的数据,也充分说明瞭为何国务院会肯定成都,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65.8% 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比2002年增长65.8%;
  2.61:1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50元,比2002年增长了4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006年的2.61: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
  27万全市共规划建设600个农村新型社区。截至2006年底,近27万农民住进了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
  20个四年来,成都以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为重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原规模小、布局散的116个工业开发区,调整归并为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已粗具规模,集中度达59.9%。[详情]
  上海VS成渝
  在上海成为国内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之前,浦东经过改革开放15年,创造了高GDP、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总额,浦东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经过15年的努力,浦东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2100亿元,占上海全市的1/4;进出口总额突破900亿美元,占长三角地区的1/4;累计利用合同外资突破300亿美元。[详情]
  孙久文:成渝“新特区”是市场经济的一场更深刻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久文认为,成渝成为中国的“新特区”是市场经济的一场更深刻改革。
  在分析“新特区”与老特区的区别时,他指出主要有三点:首先是背景和目的不同。老特区是在当年计划经济背景下设立的、有著为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探索道路的目的;“新特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的背景下设立的,其目的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详情]
  林淩:成渝将极大推动西部经济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林淩表示,成都能够获胜不是意外,成都从03年就开始做这个方面的准备。在这10年中,经济增长数度加快,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在城乡差距的比例上为1:2.8。[详情]
  陈维:上海“长三角经济龙头功不可没”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维表示,在上海浦东成为国内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在这几年中,取得的最大的成果,体现在达成了共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行动方案。他指出,上海的配套改革的主要用意还是在於解决体制的问题。“当然,在长三角上海经济的龙头作用和辐射带头作用还是功不可没的”。[详情]
  汤敏:应积极采取措施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
  50人论坛成员、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则建议,西部应该加大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实行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农村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成都在城乡统筹的探索实验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如果能在这个方面早走一步先走一步,成都的城乡统筹就应该能发展得更好。[详情]
  杨伟民:中国改革、发展到现在,设立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符合改革的大方向
  一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的需要。二是探索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制障碍。三是探索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需要。中西部地区很难完全按照东部地区依靠外需来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内外需失衡、消费投资失衡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应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从成都和重庆的调研来看,两市具备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可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详情]
  中央战略新部署催生成渝新特区
  因素一:中央战略转移催生新特区
  “重庆、成都设‘新特区’是中央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转移。”
  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蒲勇健:新特区,向东将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向西,则是带动中西部统筹发展的范本。[详情]
  新特区有望带给重庆六大利好
  中央财政在一定时期内对新特区给予专项补助,如在天津,中央财政对滨海新区开发建设5年内每年给予10亿元专项补助,同时还可得到税收、银行贷款等方面的支援。
  重庆地方财力较弱,可以争取在上缴中央财政的增量部分,实行先徵後返,这样5年下来有400亿左右。另外,三峡工程发电获利可返部分资金给重庆,今後南水北调一旦取水重庆,也可望获得资金支援。有了这些资金,重庆可在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方面增加投入。[详情]
  新旧特区四大不同
  第一个不同在於发展思路和方法不同。曾国平说,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主要目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或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作为“新特区”,目的是解决共同富裕,实现公平。[

上一篇

女生喜欢什么 女生喜欢什么东西?

下一篇

喜欢成都的理由 喜欢成都的理由文案

相关文章

最新问题

热线 热线
400-118-6638
QQ QQ
QQ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
微信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